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196&run=13

【概况】 2011年,市卫生局设办公室、政工科、医政科、政策法规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中医科6个科室,辖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两个二级单位,有行政编制12人,工勤编制2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病床3842张,卫生技术人员439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75人、注册护士1854人。2009年,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医改成效逐步显现,群众通过医改得到更多实惠。中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同年12月,肥城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1年7月,通过山东省爱卫会代表国家爱卫会对肥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检查验收,肥城被命名为“灭鼠灭蝇灭蟑控蚊先进城市”。同年9月,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市卫生局管理,核定编制6人。同年11月,通过山东省爱卫会专家组对肥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通过肥城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申请。4年间,开展“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指导,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市人民提供方便、价廉、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4月,全市开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从稳步提高筹资水平、加强基金监管力度、扩大受益覆盖面、提高农民受益率等方面入手,广泛发动,梯次推进,新农合对广大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已逐步显现出来。①2011年全市参合67.93万人,参合率100%,行政村覆盖100%。②2008年新农合人均筹资70元,个人缴费10元,国家各级财政补贴60元;2012年新农合筹资增加到300元,个人缴费增加到60元,国家各级财政补贴增加到240元。③参合农民受益人次与补偿支出逐年增加。2008年住院补偿2.86万人次,2011年4.68万人次;2008年补偿支出4034.30万元,2011年1.36亿元。④报销封顶线逐年提高。2008年补偿封顶线2万元,2011年10万元。⑤新农合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乡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8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65%,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50%。⑥对重大疾病的住院补偿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单纯性唇裂、重性精神疾病等21种疾病列入重大疾病保障范畴。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2011年1月,14个镇街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按照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市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44.20%,门急诊人次平均费用下降21.90%,住院人次平均费用下降23.80%,门诊、住院总人数同比上升15.40%。成立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指导专家组,制定下发《肥城市基本药物制度培训工作方案》,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全市共有868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确保基层医务人员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市财政每月暂按140万元拨付,1~12月拨付到位经费1680万元。各镇街财政按每年791万元核拨镇街差额补助经费。市财政向省药品采购中心划拨一次性基本药物周转资金301万元,确保药品集中采购的顺利实施。组织各镇街卫生院与省药品采购中心签订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委托协议书,确定配送企业。各单位按规定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基本药物,使用的目录外药品控制在60种以内,并按时、足额支付当期货款。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基本药品总额1870.85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全市拥有1所二级甲等县级综合医院,14处镇街卫生院达到建设标准,其中利用中央资金扶持建设卫生院6处。完成320处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其中200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994人、村卫生室人员1312人,2011年分别达到1132人、1747人。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组织开展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与镇街卫生院结对帮扶活动,从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开展帮扶。培训镇街卫生院人员439人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39人次,乡村医生1266人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制定下发《肥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推进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22.62万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68.94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3.91万份。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艾滋病、结核病病人规范管理率100%。高血压病患者规范管理7.95万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2.91万人。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铺开补种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工作,实际完成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16万人次。3年间共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000例,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2.31万人,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6508人,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8471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900户。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定下发《2011年肥城市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肥城市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选定市人民医院为改革试点,落实10项改革措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7处医院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采用电话预约,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采用信访、电话、家访等形式,开展出院患者或家属随访,收集出院患者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建立院务公开制度,落实院务公开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型医院巡查活动要求,规范制定行动方案,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全部整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开展5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2008年8月,市卫生防疫站更名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加挂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牌子,为全额拨款的一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98人,有干部职工84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77人(在聘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27人,初级职称人员42人),工勤人员2人。内设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计生办、档案设备科、稽查科、行政服务科、公共卫生监督科、医疗机构监督科、职业卫生监督科、学校卫生监督科、健康教育科、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质量管理科、免疫规划科、艾防科、药械科、地病科、结防科、慢病科、膳食营养科、查体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检验科等27个职能科室。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卫生检测检验、健康教育宣传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各类健康查体等工作任务。2011年1月,市疾控中心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大楼共9层,总占地面积23.43亩,建筑面积9426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地下应急物资及冷链设备储藏室680平方米。投入600多万元购置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石墨炉、大型查体车等仪器设备。
2008~2011年,市疾控中心连续被评为“全市医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市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全市巾帼文明岗”“肥城市文明单位”。2011年,被评为“泰安市文明单位”、“麻风病防治”先进单位、“结核病‘五率’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死因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医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先进单位、“全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先进集体。

【免疫规划】 4年间,全市常规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14处镇街预防接种门诊坚持按旬开诊,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坚持按日开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2处新生儿接种室坚持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制度,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2008年5月,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将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麻风二联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第一类疫苗管理、免费接种。2010年5月,将麻腮风三联疫苗和甲肝疫苗纳入第一类疫苗管理、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管理的一类疫苗达到12种,分别是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预防和控制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甲型肝炎等12种传染病。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和含麻疹成分疫苗“五苗”接种率98%以上,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90%以上。坚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查验制度,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每年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查漏补种新入托、入学儿童。
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安驾庄、老城、桃园、石横、湖屯、安临站、潮泉、汶阳8处预防接种门诊达到省级示范化标准,新城、边院、王瓜店、仪阳、孙伯和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开展升级改建,达到规范化要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覆盖率100%,将2001年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数据库,日常预防接种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
落实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控制措施,使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维持无脊灰状态,白喉连续39年无病例发生,2011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3/10万,甲肝、乙肝、流脑和乙脑等疾病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开展2007年度、2008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及2008年度流动儿童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接种率均在95%以上。消除麻疹工作,2008年集中开展6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7~14岁儿童,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8月龄~6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7~14岁儿童,2011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外来务工和大中专学生等重点人群,接种率均在95%以上。

【传染病防治】 2008~2011年,境内共报告发生甲、乙、丙类传染病22种,计9704例,死亡5例,病死率0.52‰。其中,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计5885例;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计3819例。2010年发病率最高,发病率291.54/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发病率229.92/10万。霍乱及其他腹泻病为重点控制疾病,每年4~10月各级医疗机构开设腹泻病门诊,开展霍乱疫源检索。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手足口病居第二位,其次为肺结核。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539例,发病率54.45/10万;2009年发病757例,发病率75.95/10万;2010年发病1461例,发病率145.42/10万;2011年发病669例,发病率70.67/10万。2009年4月,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15例,发病率1.50/10万,死亡1例,死亡率0.10/10万;2010年发病1例,发病率0.10/10万;2011年发病4例,发病率0.42/10万。细菌性痢疾2008年发病率最高,发病80例,发病率8.08/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发病29例,发病率2.89/10万。2009年艾滋病发病1例,发病率0.10/10万;2011年发病2例,发病率0.21/10万。2008~2011年麻疹发病56例,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发病26例,发病率2.63/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发病3例,发病率0.32/10万。2008~2011年猩红热发病32例,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高,发病25例,发病率2.64/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发病3例,发病率0.30/10万。2008~2011年百日咳发病7例。2008~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3例。2008~2011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地方病防治】 肥城为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氟中毒四大地方病流行区,部分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取得防治成果,丝虫病、疟疾、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达到基本控制的目标。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2011年完成《山东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工作。
2008~2011年,全市主要有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两种病的流行。①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每年开展居民碘盐监测工作,居民碘盐覆盖率100%,碘盐合格率均在95%以上。完成2010年度中央补助山东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工作。2011年,完成非高碘地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监测项目,尿碘结果显示最低值19.90微克/升,最高值689.60微克/升,中位数184.90微克/升。正常范围(100~300微克/升)60人,不足(<100微克/升=的24人,过量(>300微克/升)16人。②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肥城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980年全县水源普查,有68个高氟病村,分布在9个乡镇;2008年对68个病村进行调查,仍有3个乡镇的5个村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③疟疾防治工作。肥城为全省61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之一。2010年9月,启动消除疟疾行动,执行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第一期两年计划(2010年7月~2012年6月)。2008~2011年,报告发生的14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为出国劳务人员。

【慢性病防治】 ①死因监测工作。2010年,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同年,共报告死亡病例5928例,报告死亡率6.08‰。死因顺位及构成: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占48%;第二位恶性肿瘤,占28%;第三位伤害,占9%;第四位呼吸系统疾病,占8%。2011年,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6048例,报告死亡率6.15‰,死因顺位及构成: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占47%;第二位恶性肿瘤,占29%;第三位伤害,占8%;第四位呼吸系统疾病,占8%。②省部联合减盐防控血压项目。肥城为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县。2011年7月,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人群基线调查工作,重点调查石横镇前二村、查庄村、南高余村,桃园镇西里村、张里村、业长村,新城街道古店村、西尚村、孙小村的18~69岁人群,共计900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调味品称重、体格测量、血液检测及24小时尿液检测5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超重316人,肥胖171人,高胆固醇63人,高血糖119人,高血糖患病率13.2%,高血压94人,高血压患病率10.4%。③组织开展“世界无烟日”“高血压防治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慢病宣传活动。开展“世界无烟日”“高血压防治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慢性病宣传日活动。设立宣传台,义务为居民测量血压,发放控烟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知识宣传单及体重指数速查卡,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居民重视体重和血压,利用电子屏幕、宣传展板积极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健康血压”“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定期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等核心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效果。共测量血压5200多人,发放宣传单5万余张,接受咨询10000多人次。

【健康教育】 4年间,市疾控中心利用《今日肥城》、广播电台、电视台、《泰山晨刊》、《泰安卫生报》、中国肥城、卫生局网站以及泰安市卫生局网站、中国健康教育网等新闻主流媒体,刊登卫生知识,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2009~2011年,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举办科普讲座1200余次,建立农民健康档案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600辆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00万余份。至2011年底,有3个镇街通过省卫生厅验收,其他镇街达到验收标准,迎接省卫生厅验收。承接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为公共场所禁烟奠定基础。配备电脑、数码摄录机等设施,完善市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2008~2011年,连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医学科普先进单位、泰安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9年,与泰安市三级医疗机构联网,实现泰安市内定点医院即时结报。2010年,对6种重大特殊病种及11种慢性特殊病种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补偿。2011年,提高8个重大疾病补偿比例,开展10个单病种限价。至2011年底,门诊补偿比例最高50%,住院补偿比例最高85%,补偿封顶线10万元。2008~2011年,参合农民数分别66.59万人、66.65万人、67.55万人、67.93万人,共筹集资金37848万元,补偿34625万元。受益农民732.54万人次,其中报销2000~5000元的2.71万人次,5000~9000元的6838人次,1万元以上的2494人。

【卫生监督】 ①食品卫生监督。2009年1月至4月19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出动卫生监督员1052人次,检查食品餐饮单位1201家,重点单位43家。5月10日至6月10日,开展餐饮单位凉菜加工制作许可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餐饮单位316家,6月1日,《食品安全法》施行,《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的食品加工业、食品流通业卫生许可审批职能分别移交技术监督、工商行政部门。全年受理食品卫生许可982件,开展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1.1万人次。开展日常食品卫生监督,累计监督2400户次,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餐饮单位持证率100%。2010年1月,开展节日期间餐饮卫生专项检查和“问题奶粉”清查工作。出动执法监督员33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516家次。3月底,开展“地沟油”专项检查。出动373人次,检查餐饮单位426家。5月中旬,开展学校及周边餐饮环境专项整治和高考、中考餐饮卫生监督检查,确保高考、中考期间餐饮卫生安全。7月下旬,组织开展餐饮业服务经营单位乳品及含乳食品集中清查专项行动,出动监督人员62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18家。11月20日,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职能移交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09年,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重点做好集中式、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100%,生活饮用水检测129份。开展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进行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监测,检测出厂水及末梢水280份。2011年4月至11月,开展以“加强农村饮用水监管,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主题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监督检查3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3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率100%,供水人员健康持证率100%,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100%。部分供水单位采取消毒措施,建立检验室,开展日常自检项目。不具备检验能力的供水单位实行委托检验。抽检30份水样,合格27份,合格率90%。采样监测100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水质合格率68%。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50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20家集中供水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11家,B级9家。
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09年2月27日,开展城区住宿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量化考核新申请开办和年度审验的住宿业单位,有7家评为A级,7家评为B级,18家评为C级。5月至9月,开展美容美发业消毒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40人次,车辆240车次,监督检查单项美发场所87家,单项美容场所31家,美容美发综合场所26家,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检测516件。6月,开展以“落实消毒措施,防范疾病传播”为主题的洗浴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全年,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28家,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查体3200人次,开展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210份次。2010年6月,组织开展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型洗浴场所、小舞厅等为重点的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车辆42台次,出动监督员120人次,监督检查90家次。其中小型住宿单位30家,从业人员53人;小型美容美发单位59家,从业人员120人;小型歌舞厅1家,从业人员6人。通过专项整治,小型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100%,顾客用饮具、用具消毒率95%,辖区小型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全年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224户,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查体4340人次。监督370户次,查处违法经营单位9家,其中警告2家,责令限期整改7家。2011年6~9月,开展以“加强消毒环节监管,推进量化分级管理”为主题的游泳场所专项整治活动。9月,开展公共场所“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全年监督检查657家公共场所,监督覆盖率100%,其中住宿场所163家、游泳场所3家、美容美发场所215家、洗浴场所14家、其他场所262家。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和顾客用品监测,检测3055件(份)。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查体6016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6016人,持证率100%。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洗浴场所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实施率100%。A级单位11家,B级单位27家,其中住宿业A级5家,B级8家;美容美发业A级5家,B级16家;沐浴场所A级1家,B级3家。
④学校卫生监督。2009年4月,开展学校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知识培训,检查学校181家,幼儿园41家,其中学校食堂32家,幼儿园食堂12家。2011年4月底,开展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主题的学校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各类学校、托幼机构135所,其中小学91所、初中18所、高中5所、托幼机构20所、技校1所。全年开展学生健康查体8.41万人。
⑤职业卫生及放射卫生监督。2009年4月至9月,开展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工作。4月下旬,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投资119.7万元购置查体车。全年监督检查存在职业危害企业63家,开展职业查体1.15万人次,危害因素监测1200点次。2010年7月,职业卫生专项整治辖区内小砖窑、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四小企业24家。健康查体103家工矿企业职工、1.3万人次,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103家,监测粉尘623点次,合格率88%,噪声360点次,合格率74%,毒物153点次,合格率98%。全年开展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被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评为“四个一”工程先进单位。2011年4月至11月,开展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活动。派查体车到企业上门服务,全市接害企业职工1.6万人,职业健康检查1.55万人,职业健康检查率96.88%。9月初,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工厂、企业102家,并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⑥医疗市场监管及传染病监督工作。2009年4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查处叶××无证开办骨科医院案等一批大案要案,立案336起,结案256起,其中行政复议案件2起,听证案件21起,移送公安部门2起,缴纳罚款84万元。2011年3月,开展以“规范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活动。专项监督检查辖区内1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覆盖率100%,抽检消毒餐饮具120份,检验合格率100%。5月,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规范诊疗行为”为主题的诊所专项整治活动,出动监督检查120户次,立案17起,收缴罚没款54704.15元,移交公安部门1起。6月,推进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推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纠建结合,提高诊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有389处村级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标准。7月,加强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监督,监督检查医疗机构485家,监督率95%。

【妇幼保健】 2011年,市妇幼保健院共有职工2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人,中级16人。院办公楼建筑面积3584平方米,配有300mAX光机,自动分析心电图机、阿洛卡超声波诊断仪、意大利百盛彩超、乳腺诊断仪、治疗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阴道镜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医院设婚检、妇保、儿保、社保、病房等10多个科室。病床10张。年门诊量1万人次,业务收入100万元。
2008~2011年,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两个《纲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目的,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开展各项社会工作。①依法审查登记和技术培训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人员,提高从事妇幼保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母婴健康。根据《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以及《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的要求,组织全市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参加泰安市卫生局组织的助产技术培训,业务骨干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产科危重症培训班,学习考核成绩均达到优秀等级。②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推行住院分娩,实行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巩固市、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并入省妇幼信息网,统一使用省卫生厅下发的孕产妇保健手册,每位孕妇保证五次以上孕期保健,孕期保健信息和住院分娩信息刷POS机上传。③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完善产后访视,开展4:2:1查体,完善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提高儿童健康水平。④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推荐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儿发生,加大产前筛查宣传力度,在婚前保健门诊及妇产科门诊为新婚夫妇或孕妇发放产前筛查宣传材料,讲解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产前筛查告知率100%。⑤叶酸发放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成立以市政府、财政局和卫生局为首的项目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制定下发《肥城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实施方案》和《肥城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两个项目动员会,培训工作流程。各项业务工作。①妇女保健。开展妇女病普查,做好登记、建卡、归档工作,统计分析总结上报普查结果,为制定妇女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②儿童保健。2011年,儿保科配备电脑及儿童体格发育评估软件,建设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实现全市儿童微机化管理。每年组织开展入托儿童、在园儿童和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查体,统计、总结、上报儿童查体数据。接诊患病儿童、儿童健康查体及儿童保健咨询业务,督促检查市区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全市入园儿童持健康体检表入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每年儿童查体5000余人次,对患病儿童给予精心治疗和合理的保健指导。③婚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是《母婴保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措施。根据“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的规定,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婚前检查工作的通知》,并确定市妇幼保健院为婚检定点单位。婚检列为新农合报销项目,报销比例100%,婚检工作人员在婚姻登记处现场办公,新农合报销当场兑现。

【中医事业】 2008年,组织153名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试;推荐9名人员参加山东省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骨干培训。2009年6月,按照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部署,组织211名中医药工作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公共课程《温病学》考试。2009年7月31日,肥城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在市中医院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上一届工作报告和新修订的学会章程,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成员。9月,组织236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泰安市中医适宜技术继续医学教育考试。10月,市中医院心血管科顺利通过泰安市组织的验收,确定为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12月,肥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0年3月,全市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10月,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12月,投资1504万元,市中医院病房楼改扩建项目竣工。2011年3月,市中医院邓永启、郝晓授牌成为第三批泰安市名中医。6月15日,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培训医师195名。7月14日,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专家组检查评估。10月18日,在市中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320名医疗人员参加培训。11月,市中医院朱广运、边院镇济河堂村卫生室高述民被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评为山东省首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个人。12月,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市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确定为泰安市第二批中医特色专科。

【爱国卫生运动】 2011年9月,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正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名,隶属卫生局管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环境卫生整治、农村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治、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等为工作重点。在改厕工作中,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调、以人为本、全民动手、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工作方针,制订实施方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原则,做到改建一个,合格一个,满意一户,带动一片。全市改厕数量位居泰安市各县市区前列。病媒生物控制工作,2011年7月,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通过山东省爱卫会代表国家爱卫会检查验收,肥城被命名为“灭鼠灭蝇灭蟑控蚊先进城市”。同年11月,通过山东省爱卫会专家组对肥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通过肥城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申请。至2011年,全市共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8个,省级卫生先进镇街9个,省级卫生先进村27个。2010年,开展“健康山东行动”,全市创建“健康山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示范社区(村)、单位、餐厅(食堂)、学校各1处。

【医疗机构】 至2011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42张,卫生技术人员4395人,其中执业医师1475人,注册护士1854人。
市人民医院。2011年,在编职工60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5人,硕士研究生15人,编制床位499张,开放床位679张。2008年,门急诊30万余人次,年住院25000余人次。2011年,门急诊40万人次,住院37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122%,创历史最高纪录。2011年5月,将20余个行政职能科室精简为行管部、业务部、人力与社会资源开发部、党群部四部,院级领导实行定岗责任制,设临床、业务科室37个,分内、外、妇儿、医技四大部,实行部长负责制。制订《人才培养五年规划》和《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实施方案》;开展“四控、四降、四规范”活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推进医疗改革。2008年,产一科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重症监护科被山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2009年,胸心外科、妇科被评为泰安市特色专科,2008~2011年,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分别被评为泰安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09~2010年,内三科、重症监护科被评为泰安市医疗质量示范病房。2008年,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建立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示范基地。2010年,医院被确定为“山东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定点医院”,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00余例。2008~2011年,先后承担两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期全国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先后投资建成新生儿监护病房、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增设内六、外四、外五、康复病房、肿瘤防治中心,扩建儿科病房,引进64排螺旋CT、新型数字胃肠机、多普勒彩超、体外、体内碎石机等医疗设备。腹腔镜在各专业广泛应用,开展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直视手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无痛人工流产术、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4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山东省教科系优秀二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奖2项。
市中医院。2011年,在编职工39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45人,泰安市名老中医师承带徒导师2人,泰山医学家1人,泰安市名中医3人,泰安市名中医培养人3人,硕士研究生20人。2008年,确立恪守“重德精医”的工作理念,以“病人、职工 ”两满意为工作出发点,遵守“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三项工作机制,实现“名医、名科、名院、名技术项目”四名战略,突出抓好“服务、技术、管理、设备、价格”五个工作重点的“12345”工作思路。2009年,形成“弘扬中医事业,服务桃都人民”办院宗旨;“重德精医”的院训;“慈心济世,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热情周到、规范准确、快速高效、安全满意”的服务原则;编写《肥城市中医院员工手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各项工作朝向优质、高效、安全的轨道迈进。2008年,医院被评为“泰安市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品牌”“泰安市中医工作先进集体”“泰安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顺利通过“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市”验收。2010年,医院被评为“山东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经济管理先进集体”,妇产科被授予“山东省巾帼文明岗”。2011年,医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检验科被省卫生厅、省临检中心授予“山东省临床实验管理先进集体”,骨一科被评为泰安市“工人先锋号”,骨三科被评为泰安市医疗质量示范病房,在全市行风民主测评中,名列公共服务类第二名,较2008年上升了10个名次。2009~2011年,内一科、儿科、肛肠科分别被评为泰安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09年,争取到全国重点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专项扶持资金11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405万元,建设病房楼,改造门诊、病房楼。2010年12月,医院门诊、病房楼改扩建工程竣工,新增住院床位200张,开放床位达到500张。2011年,完成门、急诊28万人次,出院病人1.8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40%和52%。4年间,医院先后购置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16排螺旋CT、四维彩超、DR、CR影像系统、数字胃肠机、数字减影机、全自动生化仪、化学发光仪、微生物鉴定仪、人工肾、血滤机、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200余台。建成全市规模最大、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的血液透析治疗室。2009年,骨伤科被列为山东省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心内科通过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验收,肛肠科被确定为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10年,针灸推拿康复科被列为全国农村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耳鼻喉科被列为全国农村特色专科建设单位,急诊科被列为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8年,开展“爱心复明”扶贫工程,3年免费为6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减免费用120余万元。与市残联合作开办市内唯一一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镇街卫生院。至2011年,全市共有14处镇街卫生院,共有职工993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82人,初级职称557人。
村卫生室。至2011年,全市共有村卫生室404处,其中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368处,持证乡村医生17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