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9&rec=142&run=13

【概况】 市地税局成立于1994年8月,局机关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征收管理科、计划统计科、人事政工科、监察室、税源管理科、纳税服务中心8个职能科室,下设6个中心税务所和2个派出机构,在职干部职工174人,负责全市2944户企业和10567户个体工商业户的地方税收征管工作。2008~2011年,围绕“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开展新一轮基层建设为抓手,实施“人才、管理、文化、创新”四大兴局战略,按照“重点工作出成绩,亮点工作出经验,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把握重点,共克时艰,求实创新,开拓奋进,实现各项工作新提升。
税收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把保收入、保增长作为履行部门职责、服务好地方发展的大事来抓,税收管理质效全面提升。2011年组织各项收入15.08亿元(不含耕地占用税14162.3万元,契税25650.4万元,河道维护费25.9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769.4万元),其中市县级完成5.3亿元,比2010年增收7457万元,增长16.35%;乡镇级完成4.38亿元,增收9818万元,增长28.86%。一是科学掌控抓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持经济税收月份分析制度,密切跟踪煤炭、电力等八大重点行业税源增减变化情况,预测准确率保持泰安地税系统第一名;强化收入工作调度,实施周报告、月通报、季考核,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创新举措增收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宗地管理模式,形成“宗地管理、信息比对、重点实测、动态监控”土地使用税长效控管机制,每年增加税收基数3000万元。将土地增值税清算作为加强房地产税收控管的突破口,清算检查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1户,累计查补地方各税4000万元。邀请中介机构开展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汇缴培训,指导纳税人自行汇算清缴,累计增收9501万元,增长95.5%。三是强化管理保收入。加强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管理,2340余人补缴税款1074万元。个体业户实施微机定税,定税面达到100%,连续三年税收定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开展房屋租赁业集中清理,入库税款410万元。四是严格执法促收入。加大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专项稽查,4年累计实施稽查404户,查补税款及罚款1.47亿元。
纳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牢牢把握纳税服务工作实质内涵,优化窗口设置,完善运行机制,建立起构建一体化纳税服务网络,实现纳税服务中心实体化。一是建设高标准环境。改造升级城区办税服务厅,安装彩色电子屏、叫号机等设备,统一外宣形象标示,构建高标准硬件环境。二是科学调配资源。纳税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中心与城区办税服务厅合并,设立9个办税服务点,扩充办税服务厅人员,基层征收职能统一调整到纳税服务中心,形成以征收工作为核心的统一服务格局,实现管理、征收分离的目标。三是提高服务效率。梳理相关工作,形成《纳税服务业务操作规范》、《纳税服务制度规范》、《纳税服务政策咨询规范》,通过界定岗位职责,畅通传递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明确政策规定,配备精干力量,促进征收服务效率的提升。纳税服务中心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十佳服务窗口”。
干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为重点的三心教育,“创先争优、创新发展、创业奉献”为主题的“三创”教育活动,通过上党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活动内容。与检察院、财政局、国税局联合开展拓展训练,增进部门间的交流。二是梯次推进业务培训。结合省市局优秀骨干人才选拔,委托山东财政学院重点培训征收管理、税收管理等六大专业,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08期,参训人员3464人次。结合党建工作要求,在全系统开展革命传统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延安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三是持续强化廉政建设。集中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检察院参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观看反腐案例教育片,筑牢廉政防线。落实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管理制度,围绕征、管、查、人、财、物六个要素,从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入手,确定18项重点风险环节计177个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560条,实施分级管控、动态预警,对廉政苗头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防范问题发生。连年获全市行风评议执法部门第一名。
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一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出版《肥城地税文化丛书》,从税感睿智、税事点击、流金税月、税海丹心、税系方圆五个层面,真实地记载肥城地税成长、发展和进步,凝结群体智慧,提升肥城地税的文化品位。二是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举行“红心向着共产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参加省市局书法、绘画、摄影、写作等各类文化活动,举办三届体育运动会,陶冶良好的生活情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有5幅作品在泰安市财税系统“红旗颂”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奖,并被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三是文化宣传深入实际。设立政务公开栏,拓宽办税公开内容。开展“税收宣传桃都行”系列活动,被省局表彰为优秀宣传项目。信息调研、税收宣传工作连续八年被泰安市局表彰为先进单位,8篇稿件分别被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市局表彰为优秀新闻作品。
创新创优工作成效显现。一是创先争优成效显著。在泰安市局和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连年荣获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第一名、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荣获“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建设优秀单位”;被泰安市委表彰为“五个好”市直部门。老城分局被国家税务总局、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办税服务大厅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巾帼文明岗”。二是工作创新成果丰硕。制定实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构建创新型地税机关的实施意见》,加大创新工作的奖励份额。先后研究立项的60余项创新项目,40项工作引起各级高度重视,5项工作在省市局得到认可推广。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得到总局、省局充分肯定,采矿业、房地产业管理模型入选国家税务总局教学案例。

【税收管理】 围绕2008~2011年工作规划,税收管理工作年年有重点,年年上台阶。2008年,以开展“质效年”活动为抓手,规范企业、个体征管档案资料,开展清理各类税收业务数据工作,清理和整改不规范数据33188条,补录3个年度财务报表5751份。对155户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施纳税评估,评估税款803万元;开展货运发票自开票纳税人认定和专项检查,累计增加交通运输业税收402万元;对7174户纳税人开展微机定税工作,征税户数由1665户增加到2410户,增长44.7%;强化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工作,在组织领导、税收宣传、基础保障、内外协调等方面加大力度,共受理个税申报437人,补缴税款170万元;强化个税明细申报,入库个人所得税4302万元,增收1312万元,增长43.9%;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采集和录入综合治税信息10203条,入库税款560万元。将年纳税50万元以上136户企业纳入市局重点监控,监控面达到总户数的7%,全年重点税源企业实现税收56820万元,占总体收入的74.57%,比2007年增收11456万元,增长25.25%,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开展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确定“大企业先行分离,中小户稳步推进,整体上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涉及各类项目44个,直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6924万元,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2009年,开展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户籍信息比对分析。内部依托联合办证系统,侧重对国税部门传递信息的数据整理,外部依托综合治税部门信息,侧重采集信息实地调查。真实维护税种信息,定期开展应税财产登记与征收入库税额的比对。先后开展两次漏征漏管户专项清查工作,清理整顿3425户,补办税务登记430户,补缴税款392万元,新安装税控机133台,调整税负262户。二是对实施非正常户、无证户、外出经营户、变更户、注销户、停歇业户六类业户,实行分类管理。三是严格临时征收户审核。对临时征收税款的纳税人,由岗位责任人强化对代开身份和代开资料的两方面审核,控制临时征收户的入库户次、金额和比重,杜绝正常户税款通过临时征收户入库。四是依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扩大电子缴税覆盖面,提高税款实时入库水平。通过POS机刷卡、向银行缴纳税款等方式运作,杜绝现金收税,规避税款缴纳环节的各类违法行为。五是加强两票管理。发挥税收票证在征收管理、税款入库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实行三级票证管理体制,强化票证审核。规范委托代征单位用票行为,防范因票据管理不规范而带来的收入质量问题。同时,依托核心征管系统查询功能,按季开展发票和入库情况比对工作,2009年通过票税比对工作,共查处营业税纳税人27户,补缴税款49.9万元。2010年,创新管理方式,变革税源管理格局。一是建立行业模型,深化行业管理。总结“行业概况、行业特点、行业模型、征管难点、管理要点”,在指标设计上有针对性地精选指标,科学锁定涉税疑点,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将管理触角延伸到产供销分析、生产工艺分析等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建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八类行业管理模型,合计指标127个。二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完善流程、健全机制,构建起税源管理的新格局。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建税源管理科,在全省率先建立专业化团队。按照“分级分类分环节”的税源管理要求,健全专业化管理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和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税源管理专业化格局;研发税源管理专业化平台,强化对规模税源和行业税源的信息化支撑;探索构建8个行业的管理模型和操作指引,为税源监控提供支持;对全局占总收入85%以上的605户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监控管理,发挥税源管理部门的中枢作用;指导基层各单位通过划分岗位职责,重新设置业务岗位,参与工作联动和流程推送,形成由“各事统管”到“分岗管事”的转变。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全系统全年累计监控增收1.9亿元。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的做法引起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的重视,批示“征管司阅研”;王军民副省长对税源信息专业化平台给予关注,责成经济信息化委与省国地税联合调研;《新华社高管信息》、《中国税务报》相继予以专题报道。2011年,将税收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预测分析上,以此提高税收收入掌控能力。收入预测方面,统筹年度收入预测和月度收入预测。年度收入预测主要测算重点税源年度经营状况、经济及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地方重大投资等影响组织收入的因素,测算数据主要用于年度收入计划的编制和收入进度的科学调控;月度收入采取“征收单位测算、科室汇总、市局统一调度”的方式进行,用于了解本地区重点项目开展及主要经济决策实施情况,确定当月收入计划。月份收入预测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税收分析方面,开展行业、税种及经济类型的多维度分析工作。其中,以房地产业、资源税、民营企业等税源状况分析工作效果尤为突出,在有效解决税源底数不清的基础上,通过筛选税负差异和异常纳税人名单,及时查找税收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对强化税收征管,挖掘税收潜力,促进收入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以税收分析成果为指引,结合收入风险点进行剖析,按月召开税收收入分析会,通报各单位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提出提高收入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税收执法】 4年间,以提升执法水平为主线,围绕影响税收执法的风险点,加强税收执法过程监督,把好执法风险控制关口。2008年,发挥税务稽查职能,开展以事业单位、市直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税收专项检查。全年共对120户纳税人实施稽查,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800余万元。密切与人大、政协、纪委等部门的联系,与审计、法院、检察院建立涉税法制共建协作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评议、执法监督员、税企法制座谈、执法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调查等制度,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2600份,满意度达98%以上。落实案件审理、复查复审、回访等工作制度,开展案卷复查12户,促进执法工作的公开透明。2009年,着力抓好以执法自动考核软件运行为核心的执法考核工作,做到考核追究日常化、人机结合紧密化,执法考核实现“零过错”目标。以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补提类税金、税收减免政策执行等“五清查”内容为重点,专项检查房地产、建筑安装、煤炭、冶金、制造、电力等行业,查补税款及加收滞纳金4800余万元。探索会计电算化企业的稽查方法,在全省稽查工作会议上作书面交流。2010年,开展四项重点工作,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一是强化执法人员配备。选配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充实税收执法岗位,在各中心税务所和稽查局由一名业务副局长担任基层税收法制员,动态管理税收执法全过程,提高执法风险预防的主动性。二是严格审核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加强对新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和筹划落实,对系统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把关,防止违法违规文件的出台,减少可能因征纳矛盾引发的执法风险。三是完善执法监督,防范潜在风险。发挥执法责任制考核软件的监控预警功能,分析基层日常收入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依托业务科室联席会议,共同查找原因,即时对执法过错进行纠正,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税收管理员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各类执法过错,有效降低执法随意性。强化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控,防止税务干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四是实行将稽查、财政和审计部门检查结果纳入征管质量、收入质量、税源管理绩效考核,实行内外力结合,防范执法风险。2011年,先后制订下发《肥城市地税局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办法》、《肥城市地方税务局防范执法风险实施意见》和《肥城地税局关于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的意见》,为税收收入风险管理设置底线。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提高收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建立收入质量考评机制。建立关联度高、反映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把征期入库率、临时入库率、退库率、减免税、个体定税、滞纳金加收等作为每月必考项目,运用网上在线考核、实地考核等方式加强考核,每季度由进行收入质量讲评,年终进行综合测评,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充分利用大集中系统数据,有的放矢开展检查。对在收入质量检查、巡视检查、执法检查和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除按目标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扣分处理外,区分问题的性质、情节,坚决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并在全局通报,切实增强收入质量和风险防范意识。

【税务信息化建设】 4年间,落实省级数据“大集中”上线工作,完成发票管理、个税管理、纳税评估、委托代征、大项目管理等10个项目的应用培训。引入“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等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接力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实现信息化建设由被动应用阶段到自主开发阶段的过渡。2008年,以省局大集中数据库为依托,以下户巡查为手段,尝试性开发《税源管理专业化平台》,广泛采集纳税人原始经济行为信息,校验纳税人申报纳税信息。对获得的三方信息相互印证,实施有效整合,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加工、应用和开发的链条式管理。2009年,打破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以融入分两步走,按照“信息发布、稽查选案、考核评价、信用评定”的主体设计思路,开发《税源管理一体化化平台》。建立以派发税源管理监控任务为主的纵向互动平台,规范相互协作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明晰一体化协作职能,促进工作的交流沟通、信息的交互共享。完善“多方协作”的综合管税机制,加强与财政、工商、国税、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拓展税源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税源管理信息的网状覆盖。2010年,先后开发“税务稽查案件动态监控系统”、建立起“岗责明细、流程规范、过程严密、考核精确”的税务稽查信息平台,具备工作流程自动推送、辅助查询功能强大、系统应用范围广阔的诸多特点。2011年,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推行“山东企业综合办税平台”,引领新一轮申报征收方式改革,形成税务信息化申报新格局。至年底,使用平台申报的重点税源企业76户,占重点税源企业的38%,成功申报税款2.06亿元。同年,提升税收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按照“试点先行、稳步实施、注重实效、着眼长远”的工作原则,自主开发“肥城土地使用税宗地管理管理系统”。实现“宗地信息采集、宗地信息比对、宗地信息查询以及宗地动态管理和宗地信息增值应用”等功能,强化土地使用税税基的无缝隙监控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土地使用税稳步增长,构建起土地使用税控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