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房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96&run=13

发挥优势带动山区经济全面发展
中共东陆房乡委书记 明德勇
东陆房乡乡长 刘培亭

东陆房乡是纯山区,辖21个行政村,2. 6万人。1993年以来,
乡党委、政府立足山区库区特点和具有生姜生产传统的优势,坚持改
革开放的思想路线,以发展为主线,坚持调整、开发、养殖、工业兴
乡四条路子,推动农村整体工作的发展。农业坚持以治水为中心,以
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突出发展生姜规模种植,带动工业、第三产业、
个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99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2. 8
亿元,比1992年增长75%,国民经济总收入2. 25亿元,比1992年
增长68%;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 6亿元,比1992年增长150%,年递
增20%。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0%,上升为
1997年的39% 5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6亿元。
农业继续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确立
了“南姜北果”的战略格局。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到1997年全
乡粮经比例由1992年底的7:3调整到6:4,以生姜为主的蔬菜面积
发展到670公顷以上,销售收入3亿元,1997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
到1. 31亿元,比1992年增长318%,年递增33%粮食总产量1. 6万
吨,比1992年增加3307吨,增长25%
围绕生姜优势做文章,坚持高产高效的原则,走统一规划,规划
发展的路子。在政策上,生姜种植地允许租赁、兑换、转包,也可跨
村承包承租。在服务上,实行了乡村统一调剂姜种、安排资金。全乡
投资1600万元,埋设暗管6万米,完成调水工程22处,其中引水上
山工程9处,400公顷生姜实现了喷灌。1997年全乡生姜生产走上了
规模发展的路子,栽培面积已达756公顷,并注册了“泰山极顶大姜”
商标,促进了生姜生产的全面发展。下庄村生姜批发市场成为泰西最
大的生姜批发市场,吸引了省内外广大客户。
林果生产。制定了《关于搞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的
决定》,坚持先开发后拍卖的发展路子,实施承包经营、产权拍卖、
股份造林等形式的林果管护体制改革。全乡宜林山地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筹苗、统一整地、统一栽植标准、统一公开指标拍卖政策。已有
45个大户买断了630公顷山地的使用权。不断增加林果生产科技含
量,加大管理培优力度,全乡建立了5个百亩示范园出口基地。到
1997年全乡林地面积达到360公顷,花椒树210万株,年产花椒皮
260吨,苹果484公顷,总产量2961吨。
库区开发成绩显著。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先后13次组织上庄
炉水库库区干部群众到莱芜、东平、微山、河北等地参观学习开发水
库资源的经验。投资210万元,用于水库开发和其他辅助事业。先后
开挖鱼塘18个,建网箱110个,养鸭18万只,养鸡6. 7万只,同时
带动了库区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库区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库区的
开发推动了全乡畜牧养殖的发展,1997年全乡发展畜牧小区10个,
畜牧专业村3个。生猪存养量2.21万头,牛存养量1429头,羊存养
量11. 5万只,鸡、鸭为主的家禽3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60
万元,占农业产值的30. 9%,比1992年增加1600万元,增长84%.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与治山治水相结合,突出治水,狠抓节水灌溉,逐步走上节水型发展
的路子。坚持长年治水不停步,水利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全乡共打大
口井15眼,岩心井5眼,发展果树微滴灌及生姜喷灌400公顷,埋
设地下暗管6万米,完成调水工程22处,建千方天池8个,扩大改
善水浇面积200公顷,整地改土334公顷,1997年被列为高效农业
开发世行贷款工程项目。1997年全乡农业总机械动力达到8769千瓦,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3台,农用排灌机械达到430台、3120千瓦。
收割机、播种机38台,其中联合收割机4台,小麦精播机30台,农
用机械动力比1992年增加2415千瓦,增长45%
乡村企业发展较快。全乡共有乡村企业43处,其中乡力、企业
9处,村办企业34处,从业人员6500人。已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
材、采矿为支柱,以机械、服装、食品、化工、纺织和各类加工为辅
的工业体系。1997年,乡村企业总产值970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产
值3917万元,村办企业产值2300万元,村以下3483万元,出口交
货值60万元。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1997年全乡财政总收入203. 95万元,比1992
年增加67.8万元,年递增8.4%。财政支出控制在了预算以内,连续
5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97年农民人均收入2508元,人均住
房面积20.9平方米。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94年完成“村村通柏油路”工程,
全乡共投资578万元,投工269万个,搬动土石178万立方米,架桥
涵8座,铺油面积20万平方米。全乡公路总长47公里。1994年邮
电支局建成营业。全乡线路41杆公里,交换机总量1824门,电话装
机1462部,固定资产500万元,年营业收入36万元。
开展科普宣传,建立健全了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了全民科技意识。
共建立21个科普协会,成立了10个农研会。推广了脱毒地瓜、脱毒
生姜、双膜保护地生姜栽培、网箱养鱼、鱼鸭混养等新技术。42项
科技新成果获奖,其中省级1项,泰安市级6项。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乡共有学校21处,124个教学班,在校
学生3816人。其中初中1处,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30人。幼
儿园2处,在园儿童414人。小学人学率100%。幼儿入园率85%。
1996年乡成教中心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1997年投资100万元,
建成了教师公寓。
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加大。累计投资130万元,新上无线调频广播,
建成电视差转台,开通了乡驻地有线电视。电影放映、村文化大院、
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不断得到加强。
卫生事业。1994年实行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1997
年乡卫生院有职工265人,其中大专程度的5人,中专程度的50人。
固定资产850万元。13处村卫生室,8个防保点,共有乡村医生52
人。初级卫生保健事业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