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政职能作用为改革稳定作贡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638&run=13

肥城市民政局局长宿传申

1997年,肥城市民政局设人秘、优抚、社会、民政、信访、地名、社团管理、复退军
人安置、财务审计等科室。辖残疾人联合会、干休所、婚姻登记管理处,最低保障线办公室、
火化一厂、火化二厂等事业单位。
1993年以来,全市民政部门围绕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管理、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
建设努力工作,开拓了民政工作新局面。
建立了城乡社会保障“六大体系”。①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
灾体制。市财政每年救灾预算都在30万元以上,乡镇财政每年也都拿出3~5万元作为救灾
预备金。5年中,市乡共拨救灾款152万元,保证了全市无一个灾民因生活困难外流。②建
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4月市政府出台《肥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
办法》和《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实施。③建立了五
保供养体制。全市五保对象1849人,供养费实行乡镇统筹。17个乡镇敬老院共集中供养五
保老人930名,入院率达到50%以上。④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市、乡机构健全、
制度完善、基金管理规范。26. 2万农民投保,积累保金2668万元,900多人按月领取养老
金。⑤建立了优抚安置保障体制。全市享受优待、抚恤、定补的优抚对象5544人(户)。烈
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和伤残军人抚恤、复员军人定补每年191.82万元,年发放优
待金562. 25万元。17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优抚安置服务网络“四个一”实体,开展了群众
性的拥军优属活动,帮助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退役士兵实行“双向选择,供需见面,
保底安置”,5年内共接收退役士兵2611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⑥市乡建立残联组织,残
疾人保障工作落实。市残联为一级事业单位,乡镇残联设有专职理事长,村(居)委会及福利
企业单位设有残疾人分会或协会,协调社会扶弱助残。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有劳动能力的
残疾人职工1050名,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渠道安置残疾人1. 12万人,就业率达70%, 215名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得到手术康复,1500名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30名聋哑儿童得到语言
训练,15万特需人群补用了碘油丸。
实现了民政工作“五大突破”。一是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有突破。1996~1997年,以村务
公开、民主理财为重点,加强了村(居)民主政治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村民自治示范村、示
范乡镇。二是社会行政管理有突破。结婚登记率、登记合格率达到100%。1997年10月,
结婚登记实行集中管理,彻底解决搭车收费问题。加强殡葬管理和系列化服务,火化率巩固
在98%以上。实现了农村地名城市化管理。建立了地名数据库微机管理系统,地名工作走
上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依法进行社团登记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年检。三是社区
服务有突破。先后建起了“肥城市殡葬服务中心” “肥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优抚
服务中心”三大服务基础设施。市区街道办事处建起一个市区敬老院,5个社会福利厂。刘
庄居委会建起社区服务一条街,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19个。全市形成以市社区服务中心为
龙头,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为依托,以敬老、托幼、优抚、助残、便民为重点,立足民政,
面向社会,便民利民,全面服务的格局。四是全市敬老院建设有突破。敬老院发展到37处,
17个乡镇(处)都建起高标准的中心敬老院,院办经济年纯收入41万元。并试办收费代养业
务。安驾庄、湖屯、王庄、孙伯、潮泉5处乡镇敬老院先后被评为泰安市模范敬老院。1997
年,石横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省模范敬老院。五是民政经济有突破。1993年建有社会福利企
业41处,年产值4800万元,利润220万元。1997年,福利企业51处,实现年产值1. 68
亿元,利税840万元,分别增长2. 5倍和2. 8倍。1993~1997年,全市共销售有奖募捐彩
票602万元,提取积累福利基金132万元。先后被省募委会授予“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超百万
县(市)”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双百万县(市)”称号。1996年,被省残疾人协调委员会授予
“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称号,被国家卫生部、民政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特需人群补碘工作
先进市”称号。连续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