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部门职能力促农业大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412&run=13

肥城市农业局局长李乐新

1997年,肥城市农业局下设政工、秘书、财务、办公室、科教、保卫6个科室和农
技、植保、土肥、经作、能源、果树6个站,辖种子公司、良种场、农技推广中心、肥
桃研究所、农广校5个二级事业单位,园艺场、肥城桃开发总公司2个一级事业单位,
代管海泰实业公司和棉花生产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296人。
1993年以来,农业局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加快农业“两个
根本性转变”为目标,狠抓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
发展。1997年,全市粮食平均每公顷达到7147公斤,总产56万吨,.分别比1992年增加
1492公斤和6. 64万吨;油料平均每公顷3180公斤,总产7453吨;瓜菜总产达到50. 25
万吨,增加35. 5万吨;水果总产达到10.52万吨,增加8.6万吨。种植业产值达到15. 33
亿元,增加10亿元。
1,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走
好调整富民路子的总要求,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1. 4万公顷,发展到2. 14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由8. 7万公顷,减少到7. 8万公顷。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5. 9 :1调整到
3.7:1。推广粮棉、粮油、粮菜、棉菜等立体种植模式和间作套种技术,扩大播种面积。
1997年,全市三作三收以上立体种植面积3. 33万公顷,复种指数由174%增加到246%。
开展果品培优。先后开展了“培优杯”竞赛和“果品培优年”活动,实施了科技促动、
服务驱动、示范带动和外向牵动“四动”战略,使果品生产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生产
的第三大主导产业,全市实现果品总收入1. 3亿元。
2、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1997年,全市建立
各类生产示范基地102个,面积1340公顷。其中,边院镇海子村6. 6公顷小麦实打达
到9024. 75公斤/公顷。安临站镇邓庄村脱毒地瓜达到6. 58万公斤/公顷;汶阳镇范武村
夏花生达到8560. 5公斤/公顷。分别创省、泰安市最高纪录。1997年,市委、市政府投
资50万元,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
范。先后引进、试验国内外名特优稀品种20多个、新技术10余项。5年累计引进、试
验新技术120余项、新品种80余个,推广新技术60余项、新品种30余个。
3、开展科技承包、科技开发,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5年全市有1.2万人次参
加了科技承包活动,共承包部、省、市各级“丰收计划”项目和市科技进步奖项目653
个.32项获泰安市以上奖励,64项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25项获肥城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385项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承包面积6. 6万公顷。同时,组织实施
了世行贷款农业灌溉项目、667公顷优质棉高产开发、6667公顷地瓜高产开发、20万亩
(1. 33万公顷)亩产粮千公斤产值过千元“双千田”,50万亩(3. 33万公顷)吨粮田开发和
“三0”工程等科技开发项目,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应用。1997年农作物良种
普及率由1992年的95%提高到99%,小麦、玉米、棉花统一供种率分别达到98% ,95%
和80%以上。配方施肥8万公顷,秸秆还田5. 3万公顷,病虫害综合防治23万公顷,
统防统治2. 67万公顷,脱毒地瓜栽培6667公顷,小麦种衣剂包衣2. 7万公顷.占总播种
面积的95%,化学除草4. 3万公顷,旱作西红柿栽培1340公顷,涕灭威防治地瓜茎线
虫病全面普及。科技在农业增产中贡献率由37%提高到56%。
4、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挥农广校、会计函校、省农业管理干部
学院肥城辅导站的作用,抓好农业成人教育。1993~1997年,共培养10个专业的中专
毕业生454名,大专毕业生233名。“绿色证书”培训教育成绩显著.被列为“全国绿色
证书试点县”。同时,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600余场次,培训人员20余万人次。达到了
一户一个“明白人”,一家一张“明白纸”。
1993-1997年,农业局连续5年被评为泰安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省
“八五”期间农业科技队伍管理先进集体;1997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
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