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41&run=13

全力谋发展老城谱新篇
中共老城镇委书记 王瑞岭
老城镇镇长 翟广西

老城镇位于肥城市区北,南与新城办事处接壤,北与济南市长清
县毗邻,面积78.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7个居
民委员会,耕地面积3088公顷,8. 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 26
万人,镇内有省、市属企业30余家。
老城镇平原、山区兼有,物产、矿藏丰富,交通便利。老泰(安)
临(清)公路和泰(安)湖(屯)铁路横穿东西,济(南)兖(州)路、肥(城)万(德)
路和肥(城)牛(山)路纵贯南北。矿藏有煤、钾长石、重晶石、蛙石、
石英、金等。煤田分布在老县城周围,面积27. 35平方公里,最厚层
煤达5米,建有杨庄、曹庄、五里垢三处煤矿。钾长石、重晶石、石
英主要分布在牛山东侧山区,储量都在亿吨以上。蛙石、金矿、铁矿
分布在东北部河口、陈庄一带,储量也较丰富。
几年来,镇委、镇政府立足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农业
富镇、商业活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外向型
经济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优势,推动全镇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完成社会总产值6. 21亿元,是1992年
的2. 7倍,占全市的6. 79 %。国民生产总值4. 21亿元,比1992年
增长69%,占全市的6. 6 %,农民人均纯收入2545元。
农业生产有了新发展。1993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1997
年达到2400万公斤。万元高值田开发迈出了大的步子。共建冬暖式
蔬菜大棚1200个,中小拱棚66. 7公顷,三膜一苫棚300个,种植常
规蔬菜267公顷。畜牧饲养向规模化发展,全镇建饲养小区32个,
发展养殖专业村8个,培植养殖大户1080个。果树培优在北部山区
展开,建成优质果园220公顷。1997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 3亿
元,实现财政收入286.8万元。
镇村企业步人新时期。1997年镇委、镇政府进行了企业改制。6
处较大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4处中小企业公开向社会租赁,3处亏
损企业转为民营。通过改革,改变了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1997年,13家镇办企业实现产值4869万元,利税315万元,分别比
上年同期增长了31. 3%和35%o。全镇107处村办企业因村制宜,因
企制宜,采取股份、租赁、拍卖等形式转为民营。
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1997年,全镇个体营业户发展到3000
个,私营企业30家,个体私营税收占财政比重达到18%以上。镇党
委政府制定了“一个中心四条线,全面发展五大片”的规化。以镇驻
地的济兖路与火车站北街十字路口为中心,建起了个体私营经济园区.
区域面积8. 1平方公里,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1997年底,已投资3000万元,开发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有百余家
镇内外客户到园区落户经商。“四条线”是以域内的济兖路、肥万路、
肥泉路、肥牛路为依托的四条个体私营经济开发线,集中发展运输、
餐饮服务、加工制作,形成四条个体私营走廊。“五大片”即以五个
管理区驻地为中心,发展个体私营经商片,着力培植有特色、成规模、
专业化、辐射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五大私营隆起带。同时,镇出
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及《关于建立镇驻地个体
私营经济园区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园区实行10条优惠政策,推行
“扎口管理、一个漏斗收费”的办法,在多家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并
且投资500万元实施了镇驻地统一供排水工程,优化了软硬环境。
小城镇建设呈现新貌。城内交通通讯便捷,专设移动通讯接转塔
一座,程控交换机装机容量4500门,电话用户3000户。火车站广场、
大众影剧院等修葺一新。全镇除8处农贸市场、火车站综合服务楼等
购物场所外,镇驻地供销大厦、新华书店大楼、文化购物中心等设施
已陆续交付使用。
计划生育工作又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93年以
来,镇村两级计生队伍日益壮大,“三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
遗留的问题,流动人口纳人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三结合”
工作探索出了“一办、二带、三扶持、四优先”的规范模式。1997
年,全镇一女孩报名领证率达到24. 5 %,名列泰安市前茅。全镇教
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社会保障等也有了可喜的发展与提高,
实现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飞跃。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上了新的台阶。1997年,
有两个村党支部被评为泰安市“五好村”党支部,两名党支部书记被
评为泰安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十
星级文明户”等多项评创活动提高了干群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全
镇推行的“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深得民心,成效显著。33个村(居)
民代表议事会组织相继建立,村务管理、监督等五项制度的落实,密
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镇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