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28&run=13

1993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加快实施“工业强市、重农兴商、外向带动、科教兴肥”
的发展战略.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先后跨入了全国明星县
(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省经济强县(市)行列。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1997年,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 24亿元,比1992年增长73%,年均增长11. 6%。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92年的27: 57 : 16
调整到26 : 46 : 28。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稳定在5. 5
亿公斤。1997年,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 2 %,比1992
年增长88. 2 %,年均增长13. 5%。瓜菜、林果和畜牧养殖初步形成
规模,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开始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被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肉类生产百强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工业经
济速度、效益、后劲全面增长,一批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得到扩张,
一些弱小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和运营效益都有
了明显提高。1997年,市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 1亿元,比1996
年增长24. 7 %,比1992年增长1. 9倍,居泰安市首位;实现利税1. 75
亿元,比1996年增长27. 5,比1992年增长76.6%,居泰安市第三位。
建筑安装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开拓能力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被
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连年被评为全省建筑业十强县。1997年
完成建安产值30. 4亿元,增加值6. 2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16%
和16.2%,比1992年增长2. 04倍和2. 7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建设培育了专业市场和综合商场,发展了骨干商
流企业,被评为全国社会商品零售百强县。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达22.7亿元,比1996年增长5.14%,比1992年增长2. 24
倍,年均增长26. 5%。物价涨幅逐步回落,被评为全国物价工作先进
集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得到新的发展。财政实力逐年壮大,
1997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 45亿元,比1996年增长26.9%,按可比
口径比1992年增长2. 5倍,年均增长28.6%。连续11年实现了收支
平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招
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果,整个经济的开放度明显提高。1997年,
三资企业已发展到34家,实际利用外资2760. 1万美元。有6家企业
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1997年,全市外贸出口交货值4. 7亿元,比
1992年增长1. 33倍;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894万美元。
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先后完成完善
了城市集中供煤气、集中供热、有线电视、道路改造、水电设施建设
等几大工程,配套完善了龙山河带状公园、龙山风景区等一批园林绿
化工程,城市绿化、美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功能不断增强。
夺得了城市建设齐鲁杯,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和省级
卫生城。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户
户通电的“四通”工程,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改建步伐,群众的
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步伐加快。
柏油路通车里程达1285公里,比1992年增加482公里;程控电话装
机容量达到5. 4万门;供电能力达到6. 4亿千瓦,成为首批全国农村
电气化县(市)。同时,完成了老城压煤村庄搬迁任务。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步伐,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和“科
教兴鲁”先进市。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开发区。教育投入进
一步加大,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有了较大改善,学校管理得到加强。
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提前6
年实现了“双基”达标。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了人口与
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单位和全国
计生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活跃。城乡医疗保健水
平全面提高,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改水先进市。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劳动、人事、民政、统计、审计、环境保护、
技术监督、土地矿产管理、气象、档案、史志、兵役、侨务民族、宗
教、老龄等方面的工作和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5、群众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1997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2556元,比1992年增加16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逐年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 1亿元,是1992年的4. 02倍。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建立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扶贫解困和优抚工作不断加强群众的
衣食住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1997年底,有
近400个村提前达到了小康标准
(张勇军 雷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