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13&run=13

1996年3月
一、“八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总结
(一)主要成就
“八五”期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
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这个主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
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1992年撤县建市。先后跨入了全国明星县(市)、乡镇企业百强县、社
会商品零售百强县、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全省经济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行列。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市预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4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1990年增长1. 1倍,年均递增16. 2%,提前七年实现了第二个翻
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 5亿元,比1990年增长58. 6%,年均递增9. 7%;第二产业增
加值21. 5亿元,比1990年增长87%,年均递增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比1990
年增长3. 3倍,年均递增33. 8%。工农业总产值93. 3亿元,比1990年增长1. 3倍,年均
递增18. 4%。地方财政收入1. 39亿元,比1990年增长2. 26倍,年均增长2. 3倍。三次产
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35 : 51 : 14调整到26:45 : 29。工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有效供给持
续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重
大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2、农业基础不断强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
22. 3亿元,比1990年增长87%,年均递增13.4%。粮食、棉花、花生总产分别达到55万吨、
168。吨、1. 2万吨。林业生产,199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绿化肥城的目标。以食草畜禽为主
的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乡镇企业总产值65. 6亿元,“八五”
期间年均递增37.5%。加强了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先后被列为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粮食生产大县(市)和名优特产
品生产基地。
3、工业素质显著提高,立市地位得到加强。1995年,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71亿元,比1990年增长1. 5倍,年均递增19.8%。市乡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
到9亿元,比1990年增长4倍。基础工业得到加强,加工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生
产规模、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建材、轻纺、能源、食品、
饮料、电子八大工业体系。“八五”间,全市全民基建、技改和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42. 8
亿元,比“七五”增长1.95倍。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二万吨甲酸、三万吨磷铵、五万
吨精制盐、十万吨尿素、二十万吨焦炭、三十万吨水泥等项目先后投产达产。又开发生产了
特种棉、牛仔服、工程车桥、酒精设备、光纤光缆、肥桃饮料、动态核子称、白矿油、饲料
等优势产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列人全省首家县办省级开发区.区内企业达16家,投产13
家,1995年实现工业产值8400万元。
建筑安装业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全市预计完成建安产值22. 5亿元、建安收入8
亿元,“八五”期间年均递增率均为48. 5%,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和全省建筑十强
县。
4、城乡建设步子较大,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区道路、供电、
供水、供气、供暖、有线电视、购物、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环境绿化美化水
平不断提高。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夺得了“齐鲁杯”。交通通讯建设发展迅速,全
市公路晴雨通车总里程达到1046公里,比1990年增加68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2. 8公里/
百平方公里;1995年,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达2. 8万门;607个村基本实现了通自来水、柏油
路、程控电话和自然村通电。94年成为首批部级农村电气化县,供电能力达到14. 5万千瓦
时。建成了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安庄、边院、桃园三个电视差转台。建
立健全了四个新建乡镇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压煤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5、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建成三资企业25家,实际利用
外资4'2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5. 5亿元,“八五”间年均递增60.3%:"
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758万美元。市外贸公司取得了进出口经营自主权。
6、科技教育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八五”间.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140
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1项、泰安市73项,专利申请150件,共争取科技贷款1.08亿
兀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得到推广应用。199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达到45%,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市各类科技人员达到2.29万人,比1990
年增长61.7%。教育事业得到加强,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八五”间共投入9600万元,
进行了校舍改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9. 99%、小学升初中率99.
99%、初中学生巩固率98 %,,普通高中在校人数达到6381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
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发展呈现出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
势头,五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 6‰,比“七五”时期低15. 9个千分点。文化、卫生、体育、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7、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逐年提高199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
7亿元,比1990年增长2. 1倍.年均增长25. 3%。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职工平均工资
5300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1. 7倍、1. 1倍.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2. 3%,16.1%。城乡居民储
蓄余额达到21. 7亿元.是1990年的3. 8倍。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民衣食住行
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8、改革全面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完善发展了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企业转换了经背机制,已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个体工商业户达到
3.5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320家。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多种经
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经验(略)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
今后十五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
加快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建成小康市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基
础条件分析,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使我市经济
更好更快地发展是完全有条件的。
(一)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将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上。经济
开放性进一步增强。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将得到广泛应用,世界经济结构升级和重组的步伐加
快,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趋势的增强.将有利于我们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从国内看。政
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全省和泰安市也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
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将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逐步形成,有利于各
种经济成份和多元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有
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
理水平,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
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
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宏观调控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国民经济
运行的调控能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整体效益。
(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市地处
鲁中腹地,处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城市的中心地带.津浦铁路支线横贯东西,四
条省级干线公路贯通南北,市乡村柏油公路纵横成网,电话程控化;农业资源较好,物产丰
富,农作物品种繁多.适宜于粮棉油、瓜果菜、猪牛羊等畜禽及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和发展.
肥城桃被誉为“群桃之冠”.驰名中外.生姜、花椒、大麻、鲁西黄牛等农副产品走俏全国;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组合优势明显,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根据我们面临的
环境和条件,今后十五年.完全有条件把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任务
今后十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培植现代化的产业
结构体系;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突出工一业强市的战略地位,提高
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安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力争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高于省市平均
水平.精神文明建设跃居全省前列.提前建成小康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主要奋斗目标
“九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00亿元.年均递增15%,提前实现第三个
翻番一、二、二产业年递增率分别达到7% ,16.1 %,19.3%。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1万元,年均递增14. 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年均递增15. 2%;地方财政收入
达到2. 56亿元,年均递增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 6亿元,年均递增20%。
2、经济素质显著提高。到200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 : 48 : 35,城市化水平
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60%以
上。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所占的比重达到60%。工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
平均水平,主要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以上,资金利税率提
高到13%,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
3、外向型经济有较大发展。到2000年,实现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亿美元;出口商
品交货值达到13. 7亿元,年均递增20 %;自营出口实现新突破。
4、计划生育达到自觉化、规范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
在99万人以内。
5、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600
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16. 9%.10. 2%,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
15和20平方米,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等指标超过全省平
均水平。
6、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到新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
展。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
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0亿元,年均递增13 %,主要经
济指标人均占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现代化。农业形成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密集型和有较强
竞争力的支柱行业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形成市场发达、服务高效的第三产业体系。三次产
业的比例调整为8:50:42。
3、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发
育成熟,宏观调控灵敏高效,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进出口
贸易发达,对外经济繁荣活跃。
4、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技术指标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以上,全市人民
的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5、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城镇群体。人民生活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具备完善的教育、文化、
体育、娱乐设施和健全的卫生保健、社会保障体系。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高度文明、社会风气和道德风
尚优良,上层建筑高效廉洁,民主法制健全完善。
(三)指导原则
实现我市“九五”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社会
发展、改革开放、保持稳定的关系,加快实施“工业强市、重农兴商、外向带动、科教兴肥”
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集中力量解决
好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工作指
导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强化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
意识、效益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努力
推进各项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积极发展对外经贸,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大规模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大胆借
鉴和汲取国际文明成果,加快我市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步伐。
3、坚持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经济
规模,强化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
伐,促进经济增长由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变,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
4、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实施“科教兴肥”战略,努力促进科技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增加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切实把经济发展转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5、坚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
种调控手段,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市大局的大事。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加强
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政策引导,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6、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
良好、基础工业较强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跃。
7、坚持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强化国策观念.
改善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实现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统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8坚持“两手抓”.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发
扬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市,反腐倡廉.全而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总体布局
今后十五年,要根据经济、人口、条件、环境等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提高
规模效益和产业聚集度为中心.突出重点产业的发展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和优势地段开发,实
现产业的重组、转移和升级,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总的构想是:一个中心、两条
产业聚集带、两个加强点、三个高效农业开发区、八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的“一、二、三、
八”的布局
一个中心。指新城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先发展。以建成现代化城
市为目标.加速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低耗能无污染的工业,
着重发展机械、电子、轻纺、食品饮料、化工、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有特色的主导产
业.重点抓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强化商品营销、对外贸易、金融、
信息、技术开发和旅游娱乐六大功能。完善和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和带动作
用。
两条产业聚集带以济兖公路、泰临公路沿线为依托,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加快产业聚集和升级步伐,增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能源、
化工、食品、高新技术、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商业服务业
两个加强点。加强石横、汶阳两个计一划单列镇的中心城镇建设。搞好生产、生
活、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周围村庄向中心城镇迁移,企业向中心城镇聚集。提高城镇
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以地养城、农民自费建城、兴城.
示范带动全市城镇体系的建设步伐“九五”末中心城镇人口各达到1万人左右。
三个高效农业开发区.以南部汶阳平原为依托.突出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推行
立体种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值田和粮田保护区以中部山区为依托.连片规模开发干鲜果
品,大力发展以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抓好肥桃、苹果、花椒、板栗、牛、猪、羊等专业
牛产从地以北部城区、矿区、塌陷区为依托.大力汗发以淡季瓜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和淡水养
殖.重点搞好“菜篮子”工程建设。
八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加强边院、安驾庄、王庄、孙伯、湖屯、桃园、潮泉、
过村小城镇示范点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从事二、三产
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市城
乡一体化进程。
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重点
全面推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今后十五年,要把结
构优化、升级置于突出地位.紧紧围绕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总的思路是:在继
续强化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建安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重
点抓好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形成技术先进、基础稳固、主导明显、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
现代化经济结构体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区域化、产业化、集
约化的要求。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确保粮棉油稳定增
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发展食草畜牧业,认真抓好林业生产,积极发展
水产养殖业。加大措施、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第二产业结构调
整,优先发展基础工业.调整优化加工业.突出发展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创汇能力大的高新
技术产业.着力培植六大主导产业,12种主导系列产业发展1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集团。
加快发展建筑安装业.认真搞好企业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组合。第三产业结构
调整.强化发展科技教育.重点发展交通、通讯、商品流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金融、
保险、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业积极发展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使第三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
(一)强化工业强市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整个经济的主导,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定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精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积极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内涵外延并重、基建技改并举.搞好老企业的高起点嫁接改造以建设现
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企业'的改革、改造、改组.加强企业管理.全而提高企业素质。“九
五”期间.全市安排技术改造项240项.总投资30亿元,改造设备2000台套.形成先进生产线
I00条,开发新品种100个。突出抓好碳一化工、过碳酸钠、无纺布、压力容器、差压蒸馏
设备、机制纸、差速器、煤焦化工、30万吨焦炭、磷铵厂的1万吨磷铵及6万吨水泥和水
泥厂30万吨水泥平衡改造12个重点技改项目继续实施“四大”战略,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高、出口比例高、环保标准高、投资含量高的项日,尽快形成“四、六、一二”的
工业格局促进上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全市工业化进程到2000年.全市工业
总产值达到154亿元.年均递增16.3%.其中市直30亿元、乡镇办2亿元、村及村以下70亿
元,年均分别递增15.7%,19.3%,19.1 %。
1、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突出抓好能源、原材料、化工、建材等重点建设。能源
工业要以煤炭为基础,突出抓好输变电工程建设,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不断降低能耗,最
大限度地发挥能源效益。煤炭工业要抓好市属煤矿的挖潜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
益;供电业要抓好电网电源建设,“九五”间建设安临站220KV、新城、屯头110KV变电站,
供电能力达到18.16万千瓦。
原材料工业和化学工业重点发展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盐化工、煤焦化工、油脂
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九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10万吨尿素、8万吨合成氨,1
万吨磷酸氢钙、10万吨硫酸、4万吨甲酸、1万吨白矿油、800吨轻丙基甲级纤维素、10万
吨精制盐,30万吨玉米酒精、千吨玉米油等。建材工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规模效益,实
现节能降耗。以水泥及水泥制品为龙头,进一步开发新型墙体材料、花岗岩板材、建筑陶瓷、
卫生陶瓷及高标号特种水泥等。“九五”间开工建设高标号水泥、花岗岩板材、石膏矿、石
膏板、高档建筑陶瓷、盐化工、碱回收、制浆、汽车配件、热电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2、建设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四大工业产品生产基地。根据省市“九五”及今后
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结合我市具体情况,争取“九五”末建设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能
源、化工、新型建材、汽车配件四大工业生产基地。能源工业生产基地:着重抓好市属煤矿
的完善配套、挖潜改造和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化学工业基地:以焦化
厂、化肥厂、磷铵厂、硫酸厂、开元化工厂、油脂化工厂、精制盐厂为主,提高现有产品的
生产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型建材产品生产基地:以肥城大型水泥厂和花岗岩板材生产
线为主体,以水泥制品、乡镇水泥厂为依托,以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攻方向,大力
开发新产品。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围绕省30万辆轿车和泰安3万辆农用汽车项目,以车桥厂、
轻工机械厂、农机厂、吉明美工业公司以及各大汽车修理厂为依托,科学规划,采取一厂一
品的方法,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上实现大的突破。
3、大力培植主导产业。争取“九五”末,把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建材、轻纺、
食品饮料六大产业培植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
4、重点培植主导产品系列。“九五”期间,继续实施名牌开发、科技兴工、集团
发展、三强带动四大战略,选择一批牵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关键产业和骨干
基建、技改项目,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约投入,培植主导拳头产品,发展规模经济,形
成一批在国家和省叫得响、过得硬的名牌产品。初步拟定:重点发展汽车零售部件、通讯电
缆、水泥、甲酸、化肥、保健饮料、无纺布、白矿油、酒精设备、焦炭、机制纸、服装十二
种主导产品系列。
5、积极发展工业生产企业集团。以主导产品的生产企业为重点、攀亲结缘,积极
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型企业集团,扩充实力,提高规模效益。到“九五”末,
建成1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集团,其中,市化肥厂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2亿元;
水泥厂、焦化厂、酒厂、肉联厂、造纸厂、汶阳油脂化工厂、安临站化工总厂、吉明美工业
公司8个企业销售收入过2亿元,轻工机械厂、车桥厂、磷铵厂、东丰饲料厂、毛巾厂、光
纤光缆厂、泰兴化工厂、开元化工厂、盐厂、服装厂10个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
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紧
紧围绕发展市场农业,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有效供
给和农民收入、提前实现小康、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山区开发和农业综合
开发。实行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逐步建立起
市场农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的新格局。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城镇现代化建设
步伐,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九五”间,农
村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20%,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9%,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0%。
1、种植业。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突出抓好棉花、油料、瓜果菜生产。以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搞好种植结构调整,改革耕作制度,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
数;认真抓好粮食大县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扩大吨粮田、万元田面积,不断提高农业
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率,确保粮、棉、油、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稳定增长。2000年粮食
总产达到60万吨,人均占有达到500公斤以上,棉花总产达到0. 28万吨,花生总产达到
1. 3万吨,水果总产达到24万吨,其中桃6万吨,蔬菜达到35万吨。
2、林业。按照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不断提高社会生态绿化意识。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继续抓好山区、平原、城镇三个绿化体系和山
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土保持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防护林、风光林、农田林
网及道路林网建设。培育建设一批核桃、板栗、花椒等林果生产基地,突出抓好山区开发建
设,重点搞好山区治水。2000年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0. 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4%;林木蓄
积量达到71. 5万立方米;干杂果基地达到15万亩。林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3.1%。
3、畜牧业。要把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重点,巩固
发展生猪生产,加快发展以养牛为主的食草畜禽,突出抓好牛、猪、羊、兔、鸡和桑蚕茧六
大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繁育率、出栏率、优良品种率和养殖
效益,不断增加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生产能力。2000年,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12.5%,占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 0 %,大牲畜存栏达到20万头,其中牛18万只;生猪存栏45万头、
出栏60万头;羊存栏65万只;兔存养35万只;家禽存栏1000万只;肉类总产10万吨;蛋类总产
5万吨;奶类总产3000吨:桑蚕茧总产达3000吨。
4,渔业。充分利用水库、塘坝和矿区塌陷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努力实现全市渔
业生产大突破。2000年,渔业产值年均递增22. 2%,养殖水面达到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
到1万吨。
5、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加快农村工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重点,按照大投入、大发展、大提高的方针,狠抓乡镇企业上规模、
上水平、上档次。坚持四个轮子一齐转、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大
力发展三资企业,突出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向集约化、规模型和质量效益型
的转变。认真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提高乡镇村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规模实力。积极鼓励
个体经营者围绕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工.办大企业、上大项目,使其尽快成
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九五”末.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
6、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遵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配套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治水这个重点。
切实搞好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坚持抗旱与防涝结合、
开源与节流并举,搞好水库、塘坝和河道的除险加固。充分利用沿黄、沿汶优势,引水补源、
提水上坡,改善水资源条件.扩大灌溉面积。认真搞好平原灌区节水灌溉、丘陵山区微滴灌、
矿区塌陷地开发、小流域治理、引黄引汉续建配套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47平方公里。治山整地17. 8万亩,治理河道65公里;新增引、提、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
米,新扩灌溉面积5万亩突出抓好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等十五个专业化生产基地。着重
培植肥桃、苹果、蔬菜、蚕茧、粮油、畜禽产品六大系列加工龙头企业和饲料加工业。大力
抓好良种繁育、优质苗木良种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90%以上。
(三)加快发展建筑安装业,培植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建筑之乡”的声誉,壮大建安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大
力开拓国内外建安市场。要加强建安业的行业管理,搞好建安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协
调指导和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招标投标、质量定额、安全生产等管理、考核和监督制度,向
产业化、集团化、机械化发展。建立一批集建材加工、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于一体的大型企
业集团。要积极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增强施工技术能力,努力提高
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到“九五”末,从业人员占社会
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0%;建安产值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17. 3%;建安收入达到15亿元,
年均递增13.4%
(四)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全面发展。坚持国家、集
体、私营、个体、合资、“三资”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全面放开搞活,落实优惠政策,多
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发展信
息咨询、旅游、服务业,实现高于一、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发展第三产业,彻底改变目前第三
产业滞后发展的状态。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19. 3%,占国民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
1、搞活商业。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商业、服务网点设施
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商场、各类专业批发
市场、期货市场和购物中心.改善扩大仓储设施,突出抓好蔬菜、生姜、花椒、大麻、牛羊
肉、皮毛等六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努力把肥城建设成为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
商品集散地。
继续坚持以商领头、全面发展、促进贸工农一体化。以国有、集体商流企业为龙
头,组建起外接国内外市场、内联企业、基地和千家万户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和流通集
团。到2000年,年成交额过2亿元商品市场达到4个,过亿元的达到8个。大力发展横向
联合,积极探索与生产企业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购销渠道。试办股份制新型批发企业。商流部
门要牢固树立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加强信息反馈和市场预测,正确指导生产、引导消
费。基层供销社.要进一步开拓生产服务领域,积极为农村经济提供系列服务,搞好农副产
品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进一步强化市场的组织、监督和管理.健全市场法规,建立公
平竞争、运转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稳定物价。
2、加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行业管理,走好.“以路养路”、“以话养话”的路子,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
良好的基础条件。
交通运输。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公路技术等级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
建设。“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火车站至水泥厂13公里地方铁路专用线、建成泰肥一级汽车
专用线、完成省级干线公路GBM改造。市乡公路争取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加强乡村公路配
套完善工程和道路通行能力。形成省级干线为骨架.市乡村公路相衔接,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的交通网络。
邮电通讯。要立足于新技术、高起点,加速通讯现代化进程,着重提高电话普及
率。“九五”期间,通讯网全部实现自动化,加快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过渡。电讯传输实
现电缆、光缆、微波的综合利用,向宽带化、智能网发展。到2000年,建成三个邮电分局,
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7.5%,邮电业务量达到1. 5亿元,年均递增36%。
3、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保护、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
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以点促面,形成集
山水自然风光与经济、文化、娱乐、民俗、古迹、人文景点为一体的旅游格局。重点建设好
牛山森林公园、白云山桃花园区等。保护开发好古迹景点、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力争把牛
山森林公园建成集游览、观光、休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4、强化金融服务,搞好财源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大力开辟
财源,积极组织收入,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努力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重点发展的资金
需要。一是认真搞好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要稳固现有财源,培植主导财源,发展新的
财源,加强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增加地方财政实力,着力培植一批有规模效益,能增加地方
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强化依法纳税,加强税收征管。二是大力组织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来
源。加强储蓄网点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吸收更多的储蓄存款,抓好到期贷款回收。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重点,认真筛选推荐一批好的企业和建设项
目,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搞活商业银行,积极吸引大银行在我市建立办事处。努力作
好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的文章,积极创建我市的投融资机构。切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
节税和水利建设基金、重点项目建设基金等政策的组织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筹集资金。
财政信贷资金的投向,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调整资金结构,优化资金
投向。在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的同时。把投资的重点放到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
上来,握紧拳头.集约投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围绕实施名牌战略,突出高新技
术、规模效益和出口创汇,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搞活商品流通。
(五)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增加社会财富、吸纳劳动就业、扩大地方财源、繁荣城
乡市场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进一步放宽政策、搞活经营,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
境。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允许其承包、
租赁、兼并、购买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在财政信贷、税收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
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市里要给予优先扶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实行边发
展、边引导、边服务、边规范。强化其诚实致富、自觉纳税意识,鼓励其合法经营,优质服
务,鼓励企业富余人员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路子。培植起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九
五”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要力争达到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六、科技教育
经济的现代化首先依赖于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把科技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科学技术。要围绕加快发展、结构升级和提高效益,着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
键问题。在实用技术开发、推广科技成果、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应用、创新等方面实现
重大突破。推进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积极创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进一步
打好成果推广、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三大战役,重点实施好“双十工程”和“金桥工程”加
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产业以推广良种、科学施
肥、节水灌溉、立体种植、林果培优、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主,突出抓
好“星火”“丰收”计划的实施,认真搞好高效农业开发;第二产业以加快科技进步为重点,
推广节能高效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高科技产业、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精细化工、
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第三产业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领
域,推广应用一批新的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投入,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教育事业。全面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把多出人
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宗旨,集中精力狠抓及格率、优秀率特别是高考升学率,努力在教
育质量上实现大的突破。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九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幼
儿教育、基础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城区及高中教育,高考升学率进入泰安市前两名。
全市初中毕业升人高中阶段的达70%以上。大力发展特殊教育,80%以上的盲、聋、哑、弱
智儿童达到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要求。大力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做到城乡新增劳动
力上岗前都能接受必需的职业训练。切实搞好成人教育,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
上。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办好山东职业学院,完善发展电大肥城分校,积极创造条件把
肥城师范办成具有专科师资培养能力的学校。城区建成泰西中学。乡镇初中基本集中到乡镇
驻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教学约束激励机
制,增强教育内部发展活力。全方位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行电化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逐步形成与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
善、质量效益较好、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七、固定资产投资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适
度增长,突出培植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保
证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安排,“九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00
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5亿元,技术改造投资45亿元。
1、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放在农业、水利、交通、
通讯、能源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上,放在支柱行业的技术改造上,放在主导产业和
新兴产业的培植上,逐步构造我市主导产业优势。充分考虑培植地方财源,讲求投资效益,
确保资金回收,逐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那些建设周期长、资源耗费大、经
济效益低的建设项目。对产品市场不明朗、资金偿还无保证、效益估算有水份的项目,要坚
决刹住,不予审批.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建设。
2、集中资金保重点。一是“八五”结转建设项目。认真清理、排查在建项目,集
中力量保重点、保收尾、保竣工投产。二是农业、水利、环保、能源、原材料工业、交通通
讯、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筛选确定,“九五”期间新上重点基建和技改项目
58个,总投资50亿元,其中农业项目15个,投资7.4亿元,工业项目27个,投资40亿元.
三产项目16个,投资2. 6亿元。
3,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来源。积极适应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要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争取较多的政策性投资:竞
争性项目,要根据市场和效益,选择“五高”产品,争取列人商业银行贷款序列。通过股份
制改造,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更多更好地引进外资,增加建设资金来源。认真搞好水利基本
建设专项资金和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收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基金,确保重点项目的建设。
4、强化投资计划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对投资总量的调控和监督,认
真实行《投资许可证制度》,所有投资项目必须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管理,不得计划外建设。
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予以否决,停止建设。规范投资行为,积极推行法人责任
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八、城乡(镇)建设
城镇体系建设,要强化新城的中心作用,搞好小城镇建设,形成城市和乡镇相互
协调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的整体聚集效应,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区建设,要以现代化城市为目标,逐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聚集力,增强辐射
力,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2000年达到15万人以上,城市规划控制面
积达到26平方公里。加强市区供排水、交通通讯、污染治理等公用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
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和环境质量。“九五”期间,建成万吨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完
成煤气后续工程,建成储气站;建成热电厂,实现城区集中供热、统一制冷;城区居民户90%
以上通有线电视。按照“快通道、大路口、外环路、立交桥、停车场、大绿化、多景点”的
原则,搞好城区规划建设。加快城区公园、街道、广场、居民小区、风景名胜区绿化,积极
创建国家级园林和卫生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5平方米。抓
紧实施康王河治理工程,完成龙山河沿河公园的改造建设任务,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体育、
娱乐、福利设施。逐步把新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
花园式城市。
小城镇建设。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奔小康、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一
体化的重要内容。贯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综合开发、分步建设”的方针,
按照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的方向,从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和土地使用制度入手,按照基础
设施先行、工业小区和集贸市场建设拉动、房地产开发带动、社会保障体系和生活服务体系
联动等模式,采取大企业和经济强村以富带贫、联合兼并落后村等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步
伐,形成区域经济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到2000
年乡镇驻地,要吸纳农村人口的30%。同时,农村要按照小康标准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九、对外开放
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整体意识,按照大经贸的思路,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效益。
1、对外贸易。强化出口创汇意识,认真培植出口生产体系,重点扶持一批在国际
市场有发展前途、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九五”期间,重点抓好汽车水泵、喷胶棉、车桥、
服装、水泥、甲酸、万向节、饮料等十大工业品出口基地和芦笋、肥桃、花椒、鲁西黄牛、
肉食鸡、蔬菜六大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植新的出口产品。充分利用自营出口
权,搞好出口经营体系建设。实行工贸、农贸、商贸联合经营,建立起以外贸为龙头,贸工
农一体化的出口经营体系,努力增加自营出口。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比重和自营出口能力,
工业品出口比重提高到80%。
2、利用外资。改善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效益。要
坚持高起点、大规模,着力吸引国外大财团、大商社、跨国公司兴办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产品优势.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推行整厂嫁接、部分嫁接、多枝嫁接或出售产权等方式,把我市重点基建、技改项目、
高新技术开发区、老企业技术改造和乡镇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
和双边政府贷款,突出抓好外商投资的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资金利润率和出口创汇率。
围绕带动我市产品出口、开发紧缺资源、引进先进技术、疏通信息渠道四个重点,鼓励和支
持有条件的到海外办厂、开店、承包工程、输出劳务、兴办海外投资企业。
3、经济技术协作。进一步扩大横向联合和发展与友好县、市、区、大专院校、科
研单位、大型企业的经济技术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引进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巩固发展
驻外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宣传,提高肥城的知名度。
十、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
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
最佳配置。
1、人口和计划生育。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全民忧患意识和人均观念,提倡晚婚晚育,突出
抓好对育龄妇女的科学管理,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镇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人口
目标责任制,使计划生育工作走上计划化、法制化、自觉自愿化、优生优育化的轨道。全面
巩固“三为主”,认真实施“三结合”和“少生快富幸福工程”,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加强计划生育和服务设施建设口
2、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切实加强对各类资源的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统一。
土地资源。我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相当匮乏。今
后十五年。要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增强全民
对土地资源的危机感,牢固树立惜土如金的国土意识,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切实保护好土地
资源。严禁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建立土地复垦制度和开发复垦基金,坚持“占一亩,开一
亩”的原则.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对建设用地,要严格审批制度,采取总量和项
目用地双重指标控制,实行建设用地许可证制度,对城镇土地的开发利用,要明确土地的经
济分级,确定控制开发地段,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依法监督管理,严禁多征、乱占、滥用耕地,
坚决遏制住耕地锐减的势头,按照有偿、定期的原则,积极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到2000
年,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少于90万亩。
水资源。我市是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仅267立方米,比省市平均水平分别
低133立方米和94立方米,年均缺水700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今后十五年,要
全面贯彻落实《水法》,按照补源、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强化全民水患意识。一是积极
采取补源措施,引进客水,重点抓好引黄、引汶续建配套工程,努力增加非灌溉期引水总量,
配套建设石横双泉峪、湖屯响水河及涧北、王瓜店擒将湖、安驾庄上庄炉水库和孙伯人造湖
等蓄水设施,增加蓄水能力。引黄、引汶水能力“九五”间力争达到3000万立方米。二是
突出抓好资源的开发,努力扩大拦蓄能力。重点抓好水库、塘坝的除险、防漏和加固,认真
搞好工矿区矿坑水的提引、拦蓄和利用。全市地表水的拦蓄能力2000年达到8000万立方米。
三是强化工程措施,搞好废水处污利用。四是切实搞好水的节约利用。农业要大力推广喷灌、
滴灌、管道、防渗渠灌溉。工业要高度重视废水的净化除污和回收利用,重复利用率2000
年达到60%以上。生活用水坚持定额管理,超标加价。加大治水投入,搞好水资源费和水
利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合理使用。
矿产资源。要统筹规划,合理开采,重点搞好能源、化工、建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岩盐、花岗岩、石膏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做到科学、适度、
合理开采,强化资源的深度系列加工,严禁掠夺性、粗放式开采,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
优势。
3、环境保护。强化全民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谁
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坚持环境保护目标责
任制,控制环境恶化,不断改善提高环境质量。积极防治工业污染,现有企业都要提高“三
废”处理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新上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在城区严格控制污染
重、治理难的项目建设。逐步实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到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
率达到90%。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达到98%,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率达到70%以上。城
区、工矿区及乡镇驻地,要加强绿化、美化,搞好污染源的防治。“九五”期间,城区大气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康王河、龙山河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IV类水体标准,大汶河
水质要有明显改善,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源不受污染,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农村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乡镇企业在没有“三废”治理
设施的情况下,不得从事对环境有污染的生产。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1、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题下,人民生活
提前达到小康水平,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改善,
食物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增加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的消费量;城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继续得到改善,加快推广小康屋建设;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基
本普及;城市交通通讯便利程度和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设施进一步提高。
2、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为经济建设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一
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败行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学艺术要努力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顺应时代精神,形成一种鼓励探索与
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培养造就一批文学艺术创作人员,繁荣文艺创作。新闻出版要制作、
出版适应社会需要的特别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读物和作品。广播电视要增强节目制作
能力,丰富节日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提高覆盖率。报社要逐步扩大规模,进一步改善
办报条件。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的管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兴起,搞好史志编撰,加快档
案事业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九五”期间,新城要完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两院(电影院、剧院)配套的文化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创作中心,各乡镇建起文化娱乐中心,
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企业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要加强对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3,卫生保健事业。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乡兼顾、面向农村的方针,进
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增加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整顿医疗秩序。加强妇幼保健、
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监测与防治。“九五”间,建设急救
中心.进一步完善市直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医疗设施。人民医院、中医院在二级甲等标
准基础上.上等级、上水平。发展壮大第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标准。乡镇卫生院全部
达到一级甲等标准。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儿童“四苗”接种
率达95%以上,把地方病、传染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碘缺乏病,人人享有卫
生保健,搞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九五”末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
到3600名,医院病床达到3000张。
4、体育事业。认真贯彻《体育法》,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
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体育、学校体育活动,增强全民体质。
充分调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努力增强群众体育运动的场所和设施完善发展市竞技运动学
校。乡镇、厂矿企业、学校都要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进一步抓好优秀运动员队伍
建设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5、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九五”期间,城镇和农村都将有较多的劳动力需要安
置和转移,就业压力大要解决好劳动就业,关键是兴业,以兴业保就业。要广开就业门路.
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劳动服务企业,充分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增加就业岗位。实行更加开放灵活的措施,推动各种形式的劳务输出。
多种形式安置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强劳动保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劳动安全卫生监察,
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大力降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病率,突出抓好煤炭、化工、
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防尘、防毒、防火工作,加强安全技术改革、劳动保护科学
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努力完善检验、监测手段。
6、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兴办各项社会福利
事业。“九五”期间,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改革、完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使大多数社会成员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社会保障。进一步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和
社会救济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安排好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教育和就业,保护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安排五保户、孤儿、困难户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做好老
年人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道德风尚。
十二、体制改革
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推
进各项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
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
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
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建立计
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的制约机制,强化三大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
的协调发展。
2、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
权、搞活使用权。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开发性项目的
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积极探索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路子。引导和鼓励
农民在乡镇企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和第三产业等领域发展股份制乡镇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兴办服务性的经济实体.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逐步积累集体资产,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要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建立农
业投入新机制,市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农业贷款增幅要
高于全部贷款增幅;积极鼓励农民和集体增加劳动和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
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建立健全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储备调节体系和市场风险基金,对农
副产品收购实行保护价制度。对农用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政策,防止市场价格大波动。切
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对农民负担的费用和劳务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坚决制止一
切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切实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3、企业改革。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
度为目标,继续贯彻《企业法》、《转机条例》和《监管条例》。加快企业的清产核资,界定
产权,清理债权债务,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为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条件。加
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实现保值增值。
着力抓好企业管理。扎实开展好企业双增双节和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
益等活动,努力做到“一个适应、三个结合、四个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
管理要与深化改革、调整改组和技术改造相结合,按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改进管理方式和制
度,加强内部的组织协调,形成整体优势,加强质量、资金、成本和营销管理,推行全面质
量管理,靠质量求发展、增效益;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搞好成本核算,降低生产费
用;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好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最佳效益。
十三、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要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
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
人,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人民、爱劳动、爱
科学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普及法律基本知识教育,自觉抵制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反腐防变的能力。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
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廉洁,当好人民的公仆和群众的表率。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公
共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全市形成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互
助、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努力创造安定团结、奋发向上、共谋发展的新
局面。
2、健全民主与法制。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
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检查,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拓宽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一套
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要依法治市,进一步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各个领域的权威作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宪法和法律.适时制定一
些地方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
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政法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
质和执法水平。
认真搞好社会治安,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活
动,坚持不懈地做好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依靠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实行“打、
防、建、教、改、管”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改革、建设有一个安定
的社会秩序,人民生活有一个舒畅良好的政治环境。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清正廉洁教育,
提高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要建立健全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规章制度,特别要在
执法部门和特殊行业,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并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必究。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党组织和人民
群众对党员的有效监督。继续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进一步严肃党纪、政纪和法
纪.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使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深入开展“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
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项目,使“学、讲、树”活动经常化、具体化,年年都有新发展。要
继续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市为代表的创建系列活动,努力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落
实到城乡基层。要抓好以军民共建为代表的共建系列活动,促进军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搞
好移风易俗活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扫除陈规陋俗,树立文明新
风活动。
5、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
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宏观驾驭
能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干部四化标准,严格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拔干
部,增强透明度。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工、青、妇、民兵等组织的建设。搞好党风建
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清除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营
私舞弊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继续严肃查处党内违法违纪案件、扶正祛邪,努力维护党的
形象和威信,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贯
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加快发展中的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