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院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7&rec=126&run=13

坚持全面发展
促进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中共边院镇委书记 宿传芹
边院镇镇长 孙成伟

边院镇位于肥城市东南部,镇驻地边院村,距城区21. 8公里。总
面积为62. 8平方公里.耕地3759公顷。辖6个管区,45个行政村,
总人口5. 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2人。
边院镇地处泰安、肥城、宁阳3县(市)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
交通四通八达。北枕棋山,南依汉水。西北是山区丘陵,约占总面积
的1/3.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是万亩林果基地.盛产干鲜果。尤以
大王村东山果园的大樱桃,葛庄村北山果园的红富士最为著名。东南
部是土沃水丰的汶阳田。盛产小麦、玉米、大麻、桑蚕和蔬菜,是粮
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境内物产、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
石膏、岩盐、钾盐、石油等。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布金山、羽山等.面
广量大,质坚色美。大棋山全是石灰岩其他矿藏分布于东南部平原,
以东向为中心。岩盐储藏量50亿吨,钾盐为富矿.石膏100亿吨.石油
1. 1亿吨。
199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放宽政策,实施“强农、重工、兴商、科
教兴镇”战略.农业、乡镇企业等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快速、持续、协
调发展。199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 48亿元.财政收入392. 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明星乡镇”。泰安
市畜牧冠军镇。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全镇2/3的土地属汶阳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被列为黄
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重点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对平原进行综合开发,
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
业科学技术。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初步建成北果、南粮和蔬菜生产基地。至1997年底,总投工90万个.
投资710万元.埋设暗管211万米。发展微滴灌27公顷,扩大改善灌
溉面积1670公顷。全年农业总值3. 6亿元,粮食总产3. 9万吨。
二、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坚持一手抓千家万户扩总量,一手抓规模饲养上水平战略方
针。一是龙头带动促发展。大力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先后建起了大武
村蛋鸡孵化厂,前黄村清真冷藏厂等龙头企业,带动了千家万户的饲
养,促进了总量的扩张。大力建设饲养小区,组织饲养大户进小区。
1997年底,全镇建成饲养小区11个,涌现出200多个饲养大户和4
个养殖专业村。二是服务推动促发展。以镇兽医站为龙头,建立了集
饲料供应、防疫、良种推广于一体的畜牧综合服务公司,设立了2个
服务处,23个服务网点,建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络。几年
来,引进小尾寒羊、新长白瘦肉型猪等10个优良品种,畜禽良种率
达85 % 。 1997年全镇家禽存栏471万只,猪4万头,牛7690头,
羊10万只,养殖业产值达2. 5亿元。
三、坚持增量与增效并重的方针,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坚持内涵外延并举,增量增效并重,扩张规模,提高效益。
一是抓管理.增效益。各企业深入学习邯钢经验,狠抓增收节支,加
强目标管理及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二是抓改制,增活力。
先后对造纸厂、麻纤维纺织厂、陶瓷厂进行了租赁经营。对盐厂进行
了股份制改造。通过改制激发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
后劲。三是,抓技改上水平。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先后融资3000多
万元,进行了挖潜改造,提高了生产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近年来,
全镇先后有1种产品获得省优称号,2种产品列为省星火计划,1种
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四、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坚持走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四条路子。一是走以镇村建设促
商贸发展的路子。镇驻地形成了三纵六横的格局.初步建成了顺河、
顺发、新兴、东向4个经济园区,建成各类商业楼近80幢,商业网
点200多个,从业人员近1000人。边院镇成为泰西较大的农贸集市
之一,辐射到泰安市郊区、宁阳、东平等地。二是走农业开发,拓宽
个体私营经济经营领域的路子。在发展商、饮、运的基础上,向种、
养等第一产业延伸,培植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专业村、专业户。
三是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
条龙经营,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建成了以前后黄为龙
头的畜产品,以唐车、韩庄头为龙头的豆类产品,以东坡、北村为龙
头的蔬菜等各类加工专业村。四是走个体运销的路子。引导、鼓励有
能力的群众,大搞长途贩运,建成了一支由各类运输专业户组成的运
销大军。全镇拥有各类客货运输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等350多辆,
形成了“车轮滚滚搞运输,千家万户闯市场”的格局。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以创“十星级文明户”和“村规民约”
入户活动为总抓手,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
镇“十星级文明户”评创普及率100% .“村规民约”入户上墙率100%。
还开展了“争当技术标兵”“争创文明小使者”等活动,树立了良好
的社会新风。
2、科教文卫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科技推广应用网络,
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推广力度。全镇先后推广应用了种子包衣、蛋鸡防
疫、果树嫁接、黄牛冷配、颗粒饲料等13项先进技术,科技在经济
增长中的贡献率达45%。成立蔬菜、畜禽、果树等技术协会22个,
在科技兴镇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校舍建设和
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连续多年位居肥城市前列。有成人教
育学校1处,村级民校45处,全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平均达8年以
上。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了省级验
收。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村村建起了卫生室,甲级卫生室达80%
以上。儿童免疫率、碘盐普及率均达100%,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
卫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普法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
和法律意识。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群防专防相结合,确
保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全镇刑事发案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实行
村务、政务公开,促进了村级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进程。
4、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大力建设高标准小
康住宅,新建住房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的达100%,人均住房面积
20平方米。1l个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文明一条街,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1997年底,全镇程控电话达到1000多部,10个村安装了小型电话交
换机,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100%。每百户拥有摩托车25辆,电视机
近百台。6个村12个单位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丰富了群众的
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