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6&rec=463&run=13

旧时,境内丧葬习俗,封建迷信色彩浓重,礼节繁多。
入殓。老人临危,子女为其先洗脚、洗手脸,急速穿戴寿衣,以免气绝后“穿不去”。并在气绝
前,将其移至明间,置毡子或席上,以免把魂隔在屋里。气绝后以火纸盖面,白纸盖身,然后烧“倒
头纸”,以示“赴阴”。此时家人放声痛哭,为故者修容整装,将尸体移入棺内。若故者为女性,要
等娘家人来“验尸”后盖棺。人死后,儿子到本族长辈及外祖母门上磕头,谓“跪门”,以求帮助料
理丧事。长辈们议定丧事,请“总理”总揽丧局。一切事务由“内外柜”办理。
总理请定后,立即商定须报丧的亲戚朋友等,着人写“丧帖”。丧帖要派专人报送。发丧日期不
能更改,亲戚必须按期参加丧礼。死者女儿家要最先通知,女儿要哭至娘家“讨服”。
旧时老人故,子女为其扎“摇钱树”、“聚宝盆”、“金童、玉女”等。有钱人家还扎纸“轿”、
“车马”、“阴宅”等。送殡时至墓地在坟前焚烧,以祈故人在阴间不吃苦受穷。50年代以后,此俗
逐渐革除。
旧时,老人去世,子女披麻戴孝。男穿白布长衫,名曰“孝袍”。戴“孝帽”,麻绳束腰,绳头
拖地,曰“拉孝绳”。趿拉着白布覆的鞋,手执缠有白纸条的柳木棍,即“哀杖”。孝子弯腰垂首,
以示哀痛。女儿、儿媳穿白“孝衣”,扎白布头巾。未婚女子则戴白布“塔头”。孙子戴白两角帽。
父母逝世,子女服孝3年,侄孙服孝1年。服孝期不能穿红着绿。妻亡,夫不戴孝。夫亡,妻服重孝3
年。建国后戴孝之俗渐废,多戴黑纱表示对死者哀悼。
送殡,又称“发丧”、“出殡”,一般在人死后第3日。丧前,孝子抱鸡到祖林“点穴”、烧纸、
磕头,然后破土挖穴。富裕人家事先请风水先生择墓地,以砖石砌穴。送殡前,孝子男左女右在棺木
两旁守灵,邻里亲朋吊唁时,陪同放声嚎哭。亲友吊丧付礼钱,或送青纱、花圈。乡里人付“人情”
钱。女儿家和其他至亲要办鸡、鱼、肉“三牲祭”。
亲朋到齐后开丧,先送“盘缠”,再拜“路祭”,棺抬起时孝子摔“老盆”,手持哀杖和引魂幡
在前面引领棺灵,女眷随棺后。至墓地,葬时子女儿媳等“游坟”。亲朋脱孝衣,礼毕。丧后第3天,
子女端供品、酒具到坟地烧纸、祭奠,叫“复三”。之后,“三七”、“五七”、“百日”、“祭日”,
亲人均带供品到坟前祭奠。“五七”之内,孝子逢认识的人皆磕头,下至孙子一辈,谓之“老的死了
小三辈”。
建国后,丧仪大简,迷信礼俗逐渐革除。70年代初期,县内推行火葬,死人火化后带回骨灰盒,
举行追悼会,然后将骨灰盒深埋,或送骨灰堂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