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6&rec=434&run=13

建国前,境内居民一般人家主食多以玉米、高粱、谷子、地瓜为主,小杂粮有大豆、绿豆、豇豆
等,以胡萝卜、疙瘩、野菜、树叶补主食之不足。只在年节待客时吃少许小麦。建国后,以玉米地瓜
为主,小麦逐渐增多。1979年以来,小麦逐步成为主粮。
境内居民有吃窝窝头、饼子的习惯,或蒸或在锅上贴。还有用豆子糁、玉米糁掺菜做“小豆腐”
的习惯,80年代以后,随着主食的改变,馒头、面条、饼类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
境内人一般喜食煎饼。旧时,以高粱、地瓜干碾成糁子,清水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糊,再用鏊子
摊制而成。70年代以后,多用玉米制作,有的还加大豆、小米等。有摊、刮、滚3种做法,80年代后,
又增加了机械制作。
糊粥是市内人们一日三餐或两餐必备的食品。糊粥一般用玉米面、小米面熬成。
80年代,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农户以面食为主,小米、大米、玉米、大豆等粗粮为辅,馒头、
面条、火烧、油条、烙饼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年节和平时改善生活仍习惯吃水饺。
副食以蔬菜、肉类、蛋类、豆制品、咸菜、油炸食物为主。
春季,人们多食小白菜、菠菜、苔菜、韭菜等;夏季多食豆角、南瓜、莴苣、黄
瓜、茄子、西红柿等;秋冬季多食大白菜、萝卜、芹菜、山药、元荽、土豆、藕等。
肉类,除回民外,以猪肉为主,牛、羊肉为次。待客或节日多食鸡、鱼、肉。
蛋类,以鸡蛋为主,鸭、鹅蛋次之。作为菜肴,或炒、或腌。平时,人们用盐水腌放鲜蛋,以备
食用。近年,鹌鹑蛋亦成为一种待客佳肴。
豆制品,常年副食主要有豆腐、豆芽、豆腐皮。豆芽中,绿豆芽的食用量在近年中大大超过黄豆
芽的用量。
人们多自腌水萝卜、胡萝卜、香椿芽等咸菜。近年城镇居民食用各类酱菜的逐渐增多。
境内人喜食油炸食物,诸如炸鱼、肉、藕盒、茄盒、香椿芽、藿香等。
饮食口味。以咸为主,少数人喜食酸、辣、甜。葱、蒜、姜和醋酱油,是日常必备佐料,近几年
来人们口味渐趋清淡。
饮食习惯。建国前,因生活贫困,多数人家农忙时一日三餐,农闲两餐,且多数粮菜参半。建国
后,日食两餐者渐少。80年代,饮食结构改善,副食类增多,讲究营养卫生,为每日三餐。
市内人们待客热情。旧时,一般待客,多是1壶酒(2.5两),4盘菜,吃面食。60年代后,多以四盘
两碗待客。招待贵客或新婿,多用“八顶八”(8盘8碗)、“十顶十”(10盘10碗)外加“大件”(整鸡整
鱼),畅饮白酒。70年代,待客多用盘盛菜,4~10几盘不等,招待新婿,仍讲究“两大件”、“四大
件”。80年代后,待贵客讲究“海味”,不少还饮高档白酒、啤酒或果酒。
境内习惯饮茶,且讲究茶具。旧时,一般人家饮大叶茶,或以“炒槐米”、霜桑叶代之。富裕家
庭多饮花茶。60年代以后,人们多饮用炒青、茉莉、珠兰、等花茶。凡有来访者必饮茶,是市内的风
俗。“家来喝茶吧”是人们的礼貌用语。有的人饮茶成习,每日必饮,多则日饮二三次。80年代,除
饮茶水外,夏季吃冰棍、冰淇淋,饮汽水者逐渐增多。茶具,旧时以宜兴紫砂壶加锡盖、锡嘴、配豆
绿色茶碗为最佳,现在仍以“紫砂壶”为贵,但已为数不多。一般农户用较粗的陶瓷茶具,讲究者及
城镇居民多用细瓷成套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