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地方戏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6&rec=391&run=13

境内民间戏剧历史悠久。至清朝末期,乡村自发成立的戏班(俗称子弟班)已有很大发展。其中较
有名气的当数东高淤、葛小、安驾庄、大辛庄、辛镇、蒋庄、石横、隆庄、孙伯等。流行剧种,以山
东梆子(建国前称高调梆子)最为广泛。受地域影响,东南部边院、东向一带流行莱芜梆子(建国前称靠
山梆子);北部、西北部的城关、王瓜店、石横一带流行京剧、河北梆子;其他还有河南梆子、评剧、
花鼓戏、大腔、弦子戏、拉魂腔、两夹弦等。主要传统剧目有《两狼山》、《五凤岭》、《玉虎坠》、
《铡美案》、《大登殿》、《对花枪》、《牧羊圈》、《穆桂英挂帅》等古装戏目上百个。民间戏寓
教于乐,发挥了教化作用。1934年,石横镇大留村办起河北梆子戏班--“同乐社”。同年,县第一高
级小学教师、共产党员张维之,组织该校学生,把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风波》搬上舞台,
受到群众的欢迎,也引起了本县国民党统治者的惊慌。1947~1948年,各地戏班纷纷移植上演了《白
毛女》、《血泪仇》、《赤叶河》等新编现代戏。
建国后,农村业余剧团大量发展,至1956年,全县达200多个。1957年5月,湖屯业余剧团作为勤
俭办文化的典型出席了全国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受到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的奖励,并展览了他们自制
的服装道具。1958年,城关业余剧团在县文化馆辅导下,创作演出了大型舞蹈《群英水库》。10月,
《群英水库》应选晋京演出。在京2 5天,曾三进怀仁堂为中央领导和正在中国访问的苏联代表团演
出,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演出实况被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入影片《跃进花开》。是年,全县业余剧团发展到420多个。1959年后,提倡
古装戏、现代戏并举。1964年,现代戏大量上演。主要剧目有《丰收之后》、《夺印》、《三回船》、
《两垅地》、《三世仇》等。1966~1976年,古装戏禁演,民间戏剧活动大部分停止,只有少数业余
剧团排演“样板戏”。1978年后,古装戏重新上演,民间戏剧活动开始复苏。至1987年,全县有民间
戏剧团体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