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6&rec=242&run=13

王心铭(1908~1981)字镜寰,桃园镇井同峪村人,生于世医之家。
王心铭9岁就读私塾。读书之余,潜心研究医理。后因家贫辍学,遂以教学为业,常义务行医诊
病,为乡邻解除病痛,求诊者络绎不绝。
1930年,被肥城“三生堂”药店聘为坐堂先生。是时,民国县政府县长之母患病,曾先后请7位
名医诊治,皆无效。后请王心铭诊治,仅用中药2丸即愈。自此,王镜寰名噪县城,誉满肥邑。附近
各县慕名而至者不计其数。
“七·七”事变后,镜寰离城返乡,借行医之便,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竭尽全力支持抗日,将
许多伤病员隐蔽在家中治疗。为克服无药的困难,率子女翻山越岭,采撷药材,或冒着生命危险,通
过地下关系,购置急用药品。全家吃糠咽菜,节衣缩食,将细粮让于伤病员。形势紧张时,就陪同他
们到山上石堰屋里隐蔽,让孩子们晚上送药、送饭。1941年,日军在井同峪村南安了据点。为保证伤
病员的安全,王心铭在家秘密挖一地洞,洞上伪装厕所,出口巧妙地设在脚踩石下。一些伤病员眼含
热泪说:“先生救死扶伤,实为可亲可佩。”王心铭感慨地说:“我拯救的仅是寥寥数人,你们流血
牺牲,拯救的是中华民族和亿万民众,可亲可佩的应是你们。”
建国后,王心铭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195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带领
个体行医者创办三区联合卫生所,担任所长。1955年,王心铭调泰安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任中医科主
任。从多年临床中,他总结出“发病必伤肾,而肾主五液,补肾是整体疗法中关键一环”的经验。
王心铭倡用滋补,但在临床上,又不尽其然,主张辩证施治,因病而异,灵活运用。多年来,总
结临床实践经验写下《中风专论》、《虚劳专论》、《膨胀专论》、《妇科诸疾》等6册约30万字的
医著。《山东医药》、《山东中医杂志》曾连载《王心铭医案》等。1965年他晋升为泰安地区第一个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并历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泰安地区中医学会理事长。
王心铭虽较有名望,但十分注重医德。常以病人为友,处处为病人提供方便。农民进城治病困难,
很多人曾在他家食宿。
王心铭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多年来,坚持为地区中医进修班主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
典著作,并带徒多人,在临床、教学、科研诸方面,言传身教尽心指点,使他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
王心铭对子女要求甚严,勉励他们上进。经常教诲从医的三位子女“从医者,人命攸关,责任重大,
只有平素勤于钻研,方能减少患者痛苦”。现三位子女及生徒多人已成为中医事业的骨干。
王心铭从医50余载,终因劳累过度,患肺心病,治疗无效,于1981年1月谢世,终年73岁。

(白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