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4&rec=556&run=13

承前简述

前志--《肥城县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肥城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第一部社会主义
新县志,志书客观地记述了肥城上起清末,下至1987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情况,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重点,详
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凡百余年间大事、要事及一切可志之事,几无遗
漏;党政军文、各行各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无不备载。建置沿革、自然
环境、文物古迹、大事记等适当上溯,重大事件、重要经济成果,在大事记中下延至
1990年。志书采用志、传、记、述、图、表、录等体裁,设编、章、节、目、子目5
级结构,共37编、177章、538节、104万字。编首设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编
后设附录。1992年4月由山东人民印刷厂印刷,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肥城县是驰名中外的肥桃之乡,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泰山西麓,自古为险要之
地,东岳岱宗雄峙其左,陶牛二山环抱其右,北枕五岭,南临汶河,古为齐鲁之要塞
,今为南北之通衢。济兖公路纵贯南北,泰临公路横贯东西,泰肥铁路自东而西横贯
全境,交通四通八达。
肥城县城位于县境东北部,因城址下埋藏丰富的煤田,于1980年党政机关企事业
单位迁至新城。全县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辖9镇8乡,593个行政村,871个自然村。
1987年全县总人口88.8万人,占泰安市总人口的15%。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占
全县总人口的1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3人,比泰安市人口密度多100.7人。
肥城县资源丰富。农业有汶阳、康汇两大富饶平原,拥有耕地62.4万亩,占总耕
地面积的61.3%,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驰名中外的肥城桃基地分散在沿
康汇平原的南部山丘地区,约4万余亩,年产肥桃500万公斤。地下矿藏有煤炭、钾盐
、石膏、铁、铜、硫等。煤和钾盐的藏量最为丰富。据勘查,埋煤面积106平方公里
,是山东的大隐蔽煤田之一。钾盐储量丰富,且埋藏浅,品味高,易开采。此外还有
储量很大的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粘土、黄沙、煤矸石等建材资源,木材、药材资
源也很丰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下简称建国)前,境内资源优势未得到发挥。1949年全县
工农业总产值3585.7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仅占9.7%。农民人均收入41.02元,吃穿
无保障。建国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尤其进入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县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4300万元,占泰安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0.9
%,名列第3位。其中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9.7%上升到54.12%,38年间增
长98.77倍。
1987年,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7.8%,林业
占2.8%,牧业占21.7%,副业占7.4%,渔业占0.3%,农业产品商品率达到49.8%。198
7年粮食总产达到44408.1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占泰安市粮食总产的18.4%,名列全
市第二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绩显著,电力、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县拥
有机械总动力28.9万千瓦,农用汽车510辆,拖拉机5781台,电机井8171眼。为进一
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增添了后劲。
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建国前,境内仅有私营手工业作坊200余家。1950年县酒厂
建立,为第一家地方国营企业。50年代后期,国家投资开发肥城煤矿,为肥城工业的
振兴创造了条件。80年代,全县已初步形成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建材、食品、
印刷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4800万元,占泰安市工业总产值的8.5%,名列
第三。其中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030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3%。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87年,职工年均工资
1678元,人均消费购买力756元,电视机、电风扇已普及职工家庭。农民年人均纯收
入501元,为1949年的12.2倍。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且进一步求富、求知、求美、
求乐,向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向发展。
建国后,全县教育、科技、卫生、广播、电视、体育、文艺创作等事业迅速发展
。至1987年,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49人,为6738人评定了技术职称,已取得
技术职称的4743人,其中副高级83人,中级1416人,初级3244人。小学、中学入学率
分别达到98.7%和75.9%。肥城县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和“全省尊师重教先
进县”。历史上遗留的许多烈性传染病已得到控制或消灭。全县人均寿命由建国前的
35岁提高到69岁。
肥城大地经历代人民的开发、耕耘,特别是经过建国后38年的建设,山河面貌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人民将在中共肥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攻城
不畏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繁荣肥
城的步伐,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中共肥城市委文件

肥发[2000]6号

中共肥城市委肥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意见
(2000年1月27日)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加快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综合实力
强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这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
的重要责任。在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牢牢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
加鲜明地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努力使经济发展的更快更好。为此,特制定加快经
济发展的意见。
一、强化中心意识,集中力量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
还不高,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肥城市情,市委、市政
府确立了“工业强市、重农兴商、外向带动、科教兴肥”的发展战略,市第十次党代
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肥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
现这个“率先”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发展欲望,继续贯彻“稳中求快
”的方针,一心一意地抓经济,集中全力快发展;必须深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
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创新的招数和开
拓进取的干劲赢得发展;必须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借外力
促发展的文章做大做活;必须加大投入,培强培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素质,壮大
实力,为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积蓄坚实的后劲;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综合
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高效的办事环
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通过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努力,凝聚起全市人民的
智慧和力量,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从现在起到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
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分别达到10%以上。
二、实行重点突破,带动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既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更要对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影响大、带
动能力强的工作实行重点突破。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实现新突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
段的要求,把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中心任务,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素质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培植“规模+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立足现有基础,面向市场,坚
持“一乡几业,一村一品”,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调整层次和效益,大力发
展高效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加快培植粮油、良种、瓜菜、果品、畜
产品、水产品、桑蚕等支柱产业,发展优质小麦50万亩。深度开发20万亩高值田,扩
大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洋菜野菜、药材、花卉等高值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继续
实施20万亩果树培优工程,设施果树发展到2万亩。新增饲养专业村100个、专业大户
3000户,规模饲养小区发展到500处。
--发展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快壮大
发展一批对基地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抓好肥城桃开发总
公司、泰山蔬菜速冻保鲜公司、超盟酒厂、市肉联厂、市面粉厂等龙头企业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形式多样、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入股、联
合、合作等形式,加快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并通过合同契约的形式,在农民
与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
化经营。争取年经营额过100万元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00个。
在壮大工业规模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坚持
外延扩大与内涵发展并举的方针,加快结构调整,加快技改投入,尽快壮大全市工业
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产业特
别是产品结构。重点抓好甲酸后续产品、高标号水泥、六氟磷酸锂、医药制品等附加
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培植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坚持引进、消化与创新相
结合,对传统产业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和产品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3
0万吨回转窑水泥生产线、3.5万吨高档纸张、10万吨磷复肥、2万套工程胎、5万吨甲
酸、30万套高档西服和200万套针织服装生产线、棉纺厂4万吨高支纱等项目。
--加速培植骨干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培植主导产业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
过技改、基建、重组、上市等措施,把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泰山轮胎厂、山东泰鹏
集团、山东傲饰集团4个企业造大培强,到2002年,泰山轮胎厂销售收入过8亿元,阿
斯德化工有限公司过5亿元,泰鹏集团、傲饰集团分别过3亿元。集中培植15户销售过
亿元、2亿元和利税过千万元的市属骨干企业。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带弱、兼并协作
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抓好以市建安总公司、设备安装公司和乡镇建安公
司等企业为主体的建安集团,以市农机厂、机械厂为主体的机械集团。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继续开展“几好”进企业活动,突出搞好以降低费用、
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四高
”产品,争取培植出几个全省、全国名牌。狠抓扭亏解困工作,到2002年,使亏损企
业全部扭亏为盈。
在全面搞活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拓宽领域、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增加
比重的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推进商流经济的集约经营。组织商流企业继续走好“大专联”的发展路子
,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拓宽发展领域,发展一批专卖店、专业街和专业市场,
积极发展代理、配送、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会员制商场等新型经营业务,壮大
一批骨干商流企业,争取百货大楼、肉联厂、食品公司等3个企业销售收入过2亿元,
棉麻公司、土产公司、金属回收公司、面粉厂等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各类市场网点建设
完善。在巩固发展好东付村蔬菜批发市场、泰西商贸大世界、建材批发市场的同时,
再建设农机、农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争取建成1-2个年成交额过5亿元的批发市场
。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和中介组织自律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土地、资本、技
术、人才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为经济加快发展所必需的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创造条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对桃花园和牛山、陶山等自然人
文景观和各种休闲健身资源,统一规划,包装改造,大力推介宣传,使吃住行、游购
乐组合配套,综合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市场主体,充
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旅游企业。
--加快发展新兴行业。积极引导扶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技术培训、营销策划
、房地产等新兴行业,着力发展投资少、收益快、就业容量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的各种家政服务项目,推进物业管理、装饰装修、便民服务、文化健身、消闲娱乐、
医疗卫生等服务的产业化、实业化。
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增
长点来抓,强力推进,集中培植,力争在发展速度、规模效益和整体实力上实现较大
突破。
--突出抓好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功能配套”的
原则,规划建设一批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运用市
场机制,多元化增加投入,吸引个体私营业户进区从事建设和经营。积极探索和实行
企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筑巢引凤,招商引企,力争石横、新城、老城等8个乡镇的园区纳税超过300万元。
--集中培植个体大户和专业村镇。重点抓好100个加工、运销专业村和100个销售
收入过千万元、几千万元的大户,在用电、用地、技术、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
方面给与扶持,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个体私营业户
以租赁、收购等形式,参与市乡企业改组改制,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公司型、科技型
、外向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见真着实地落实好近年来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制定
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继续实行“收费明白卡”、重点市场“扎口管理”、“举报查究
”和“不落实责任追究”以及持证检查等制度,普遍推行一个漏斗收费,切实提高部
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上实现新突破。运用市场机制、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搞好
城镇建设开发,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和小康新村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
--提高城区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总目标,以实施新一轮
总体规划为抓手,加快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进一步扩大城区规模,规划建设外
环线、污水处理厂和康王河带状公园。打通龙山塔“视线走廊”,高标准地改造几条
主要街道,规划建设几处绿地和标志性景点,搞好沿街开发,加强环卫和市容市貌的
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品味和环境质量。
--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来抓,
发挥乡镇党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推进实施力度。严格按规划搞好水、电、路、讯、排
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突出抓好3个中心镇
和4个重点镇建设,形成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凝聚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完成100个
小康新村建设规划,搞好旧村改造,使村容村貌有一个新改观。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泰肥一级公路,搞好市乡重点路段的改造,完成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四通”设施的维护完善。
在实施“科教兴肥”战略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紧围绕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
机结合,加快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启动发展活力,为经济
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持。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筛选一批组合配套技术集中
推广,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进一步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企业科
技进步,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建立3-5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
业引进、吸收、转化和研制开发创新机制;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设立高科技风险
投资基金,培植一批高新技术生长点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和各类科技经济实体,
在市开发区建立民营科技园,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产业集团。
--下气力抓好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管理。牢固树立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本、
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各种形式,引进一批硕士、
博士研究生和高科技人才,把最优秀、最急需的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用
人环境,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形成优秀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管理的新机制,
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
标,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普教、幼教、职教、成教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筑“大教
育”格局。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继续搞好小学、初中合点并校。依法加
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完善新扩高中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抓好高中
学校软硬件建设,争取建成3所省级规模化高中,其中1所国家示范性高中。搞好各类
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和重组,办好山东职业学院。
三、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加快经济发展的新体制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以最大限度地激
发内在发展活力为目的,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今后几年,主要
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推进
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搞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农田水利设施、林木管护
、“五荒”、塌陷地及农机、农电、大棚设施,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全面推行股份
制、合作制、兼并联合、承包出租、拍卖出售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特别对荒山、
荒地、荒水和塌陷地要尽快全部拍卖、承包或出让到户到人,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提
高资产使用效率。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和群众个人投
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
革,加快企业转机建制步伐。因企制宜,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合兼并、拍卖
、破产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创新,抓好企业和企业
集团的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市属骨干工商企业大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弱小企业
和乡村企业原则上全部拍卖或租赁给个人经营或合伙经营,有序退出国有、集体中小
企业的公有资本,逐步实现资本构成的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混合型。扭亏无望的依法
实施破产。
推进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改革。市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资产运营公司
,授权国有(集体)资产经营公司、骨干企业、企业集团经营国有(集体)资产,承担权
属企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大力推行政企分开,理顺政企关系,尽快形成政府监
管、资产经营公司运营、企业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同时,大力推
进各项配套改革,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全面扩大开放,千方百计拓展加快经济发展的空间
适应入世新形势,坚持外资、外经、外贸三外齐抓,一、二、三产业并重,加快
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经济国际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上级和我市的有关政策规定,以
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吸引外资和市外资金。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采取
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尤其要瞄准大公司、大财团特别是
世界500强企业,有目的地开展公关招商活动,力争吸引著名跨国公司来我市安家落
户。在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引导外资向高效农业、旅游业、商业服务
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延伸。力争办成大水泥、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到
2002年,全市实际年利用外资要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获权企业的优势,积极开展工贸、
农贸、商贸结合,培植出口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着力抓好轮胎、汽车水泵、甲酸、
绗缝制品、服装等工业品和有机蔬菜、肉食品、果品等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速
实现出口商品市场多元化。要坚持多种对外贸易方式相结合,大力发展投资贸易、加
工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尤其要搞好劳务输出,扩大劳务创汇。自营出口创汇
额年增幅达到20%以上。
抓好对现有三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依法加强对三资企业的
管理,切实保障三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使外商投
资得到比较丰厚的回报,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发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龙
头带动作用,依托现有市乡企业引进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进区建设,到2002年争
取区内企业达到20家。
五、多形式增加投入,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增加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要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形
势,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融通资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抓住国家和省采取一系列增加投入的政策和措施的
机遇,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争取有更多的建设项
目挤入国家和省的项目盘子,增加在我市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
加大利用银行贷款投入。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化,重视项目质量,把好的企业
、投入回报率高的好项目,推介给银行,以良好的信誉吸纳更多的银行贷款投入。
搞好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的利用。积极推进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B股上市,培育
肥城百大股份有限公司、肥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资源。通过
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规范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作,最大限度地启动和吸纳民
间资本。鼓励企业挖潜增效,建立增加自身积累和增加投入的激励机制,督导企业提
足用好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开发费等,通过产权转让、资产置换变现等途径,增加企
业建设的投入。
聚集运用好财政建设资金。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收缴分离”管理办法,强化预
算内外收支统管,将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各类资金纳入财政管理。有偿转让部分国
有产权和股份,将变现收入纳入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管理,集中用于重大建设和改造
项目的资本金。采取BOT等方式,有偿转让城市道路、公交车线路、商业摊点摊位、
黄金地段的土地开发权等,增加政府收益。
提高资金投入的管理使用效益。要优化资金投向,集中资金保重点、办大事,把
资金用到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基建技改项目、城市开发建设、名牌产品培植和高
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上来。要按照项目工程建设要求,对重点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法人
责任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机制。要加强对
资金投向、总量、时序的监督与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投入使用效
益。
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上述意见,结合本单
位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落实措施,一件一件地抓在手上,抓
出成效,以重点工作的大突破,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的大发展。

中共肥城市委文件

肥发[2002]13号

中共肥城市委肥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肥城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各乡镇人民政府、新城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
门,各人民团体,市人民武装部:
《肥城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泰安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批准
,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肥城市委
肥城市人民政府
2002年8月12日

肥城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加强农业和农
村工作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建国以来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又
一次重大经济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建立规范的
农村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改善农村党
群和干群关系,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积极稳妥地搞好我市的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
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的通知》(鲁发[2002]10号)、《泰
安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肥城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市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结合肥
城实际,全面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
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市农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市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一)合理确定农民负担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按照中央及省对农民要“多给予
,少索取”的要求,坚决取消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农民
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负担水平,让农民休养生息。新的农民负担水平一经确定,要
保持长期稳定。
(二)妥善处理改革力度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关系。在保证农民负担有明显减轻的
前提下,注意兼顾其他方面的承受能力,切实保证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能够正常
运转,实现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实行科学规范的分配制度和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的征收方式。实行以农业税
收为主的分配制度,把农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采取符合农民意愿
、能够为农民所接受的税收和资金筹集征收办法,便于基层操作,利于群众民主监督。
(四)统筹安排,配套联动,全面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与转变政府
职能、精简乡镇机构、调整优化事业资源布局、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健全农民负担监
督机制结合进行。各乡镇、村及市直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税费改革大局,
凡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精神不一致的现行政策办法,要及时按程序进行修改;有关工作
计划要进行必要调整,以确保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市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
(一)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
性基金、集资。原从这些收费中开支的项目改从以下经费渠道解决:
一是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两级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支出由市、乡级财政预算安
排;计划生育、优抚支出由乡镇财政预算安排。
二是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民兵训练支出由市财政预算安排。
三是修建乡村道路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村级道路建设维护资金和所需
劳务由村民会议民主协商自行解决。乡级道路的建设和维护资金由乡镇以上政府负责
安排。燃油税开征前,由乡镇以上政府从按规定收取的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养路
费等交通规费中解决,各级从乡镇收取的交通规费,应主要用于乡级道路建设和维护
;燃油税开征后,从市、乡分成的燃油税中予以安排。
四是农村卫生医疗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大力推广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子,试行村级小病保险、乡级大病
保险的办法,清理整顿农村医疗收费,努力减轻农民就医方面的负担。
五是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由市、乡镇财政预算安排。
六是有关行政性收费取消后,今后属履行政府职能的支出,由市、乡财政预算做
出相应安排;不体现政府行为的服务性收费项目,要转为经营性收费,推向市场。禁
止强行服务、强行收费。
(二)取消屠宰税。
(三)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结合肥
城实际,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一般不超过三年,即:2002年“
两工”不超过25个;2003年不超过20个、2004年不超过15个;2005年及以后年度全部
取消。在过度期内用工和取消“两工”后,进行“一事一议”和“一事一批”用工时
,禁止强行以资代劳。
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后,市、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流域性水利工程
、交通等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对新开工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一律取消让农
民出资出劳进行配套的做法。市、乡、村发展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必需的用工,采取
“一事一议”和“一事一批”的办法解决: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
路、植树造林等集体公益事业所需劳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委会
提出用工意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实施;对涉及全乡及多个村利益的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等集体公益事业,由乡镇政府按照“共同受益、共同
负担”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片分段将任务落实到受益村,由受益村组织实施。以上用
工实行“一事一议”,每年每个劳动力负担的用工不超过10个。每个村民都有履行村
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用工义务,对于无故不履行义务的,村委会有权督促其
履行义务。对区域性的防洪、抗旱工程和公益设施,确需建设和维护的,实行“一事
一批”的办法,由市政府提出申请,报泰安市政府批准,允许动用部分农村劳动力,
一般每年每个劳动力负担的用工不超过5个。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
,经市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除此之外,任何地方和部门均不得无偿动
用农村劳动力。
(四)调整农业税政策
1、确定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范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核实后的
第二轮土地承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相对固定的生产路、排水沟、井、渠等占
地不作为计税土地。饲养小区按实际占用耕地纳入计税土地面积。其他单位和个人从
事农业生产的,如园艺场、良种场、部队农场等,计税土地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对已开垦的荒地及复垦的塌陷地、窑场占地,作为计税土地面积。乡镇、村不得
借改革重新调整已承包到户的土地,不得改变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今后由于开垦荒
地等增加耕地面积,基建占地等减少耕地面积,致使计税土地发生增减变化的,应当
及时进行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调整。
2、核定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按1994-1998年主要农作物5
年平均产量和省统一规定的比例折算为标准粮后,按照“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以地
定级、以级定产”的原则核定。全市土地原则上划分三个等级,标准是:一级地指有
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地面平整、土质较好,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二级地指
无灌溉工程设施、土质一般、靠天然降水的耕地;三级地指除一、二级地以外的其他
土地。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划分原则下,对每个等级细化为不同的档次。对
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已确定土地等级的,经复核后,将土地等级标准归并到本次税费改
革土地等级标准要求上。对没有划分土地等级的,要按照实事求是和群众公认的原则
,以乡镇为单位,组织财政、土地、经管等部门人员和村民代表,逐村逐户逐地块核
实认定,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为合理确定计税常年产量
,市对各乡镇、乡镇对各村核定一个基准产量,作为乡镇核定计税常年产量的依据,
进行反复对接。各乡镇、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级别的计税常
年产量,并具体落实到户,张榜公布。乡镇、村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核定情况要报市
政府备案。对无固定收益地等,按照当年或当季农作物实产核定计税产量。
3、农业税的计税价格,按省财政部门规定的每公斤标准粮1.14元执行。
4、调整农业税税率。新的农业税税率为6%。国有农场、部队、企业自办农场税
率为3%。
5、改进和规范农业税征收方式。农业税按照农作物的常年产量、计税价格和规
定的税率计征,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农业税不再征收实物,一律征收代金,具
体可委托粮食部门在收购粮食、结算粮款时代扣代缴。
6、农业税减免政策。改革后,对农业税实行“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
、分级负担”的灾歉减免政策,同时继续保留社会减免和鼓励生产性减免政策。一个
乡镇部分村庄受灾的,减免资金由市、乡财政负担;整个乡镇受灾或几个乡镇同时受
灾的,减免资金由市和市以上财政负担。对农村中的烈属、残废军人、老复员军人给
予减免农业税照顾。对农村中的特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经批准可以适当减免
农业税。对70岁以上老年人,免征新增农业税及附加。对依法开垦荒地、塌陷地、荒
滩、窑场占地等所得收入,三年内免征农业税。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用于农业实
验的土地所得收入免征农业税。对滩区、库区、湖区及高坡度山区的贫困农民,在三
年内减免农业税,由此造成的减收通过转移支付予以弥补。农业税灾情减免和社会减
免的资金由市、乡财政预算做出相应安排。乡镇从农业税收中预留10%,用于一般性
自然灾害的减免和社会减免;市级财政集中乡镇农业税收入的2%,专项用于受灾乡
镇的农业税灾歉减免。
7、建立健全农业税征管制度。要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征管
制度,严格依法治税。一是实行纳税登记制度。征收机关要对纳税人计税土地面积、
常年产量、适用税率等农业税计税要素核实登记,发放《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核定证
书》,作为纳税依据。二是合理确定征收期限。根据我市夏、秋两季粮食正常收获时
间和销售情况,农业税夏征期不少于30天,秋征期不少于60天。三是实行纳税通知制
度和定时间、定地点、定税额的“三定”征收办法。农业税开征前,征收机关要及时
向纳税人送达纳税通知书。纳税人应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按时缴纳税款,或在出售粮
食等农产品时,由粮食收购部门代扣代缴。纳税人不按期缴纳税款的,应责令其限期
缴纳,必要时征收机关可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四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税征管机构,
加强农业税征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农业税征管机关的职能作用
。要逐步建立起农业税征收服务厅和村组征收服务点,由农税专管员负责征收农业税
。禁止乡村干部代征、禁止农业税和生产费用混征、禁止违反政策乱征。
(五)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根据国家关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以
及农业特产税税率略高于农业税税率的要求,逐步减少应税项目,合并征税环节,调
整适用税率。
1、对原征收农业特产税的西瓜、甜瓜、甜叶菊三个大田农产品,改征农业税,
不再征收农业特产税。
2、对幼树期果园可暂按农业税征收,挂果后开征农业特产税。
3、对原在生产、收购两环节征收特产税的应税产品,属一个纳税人的,合并在
生产环节征税,税率要略低于原两个环节适用税率之和;属两个纳税人的,暂维持原
征收环节不变。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年内一季种植特产品,另一季种植农业税应
税产品的,其应纳农业特产税税额低于农业税税额的,不征收农业特产税,只征收农
业税;高于农业税税额的,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征收农业税。严禁两税重复征收。
4、农业特产税征税品种的适用税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5、农业特产税的灾情减免,比照农业税的减免办法办理。
(六)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原由农民按人均上缴的村提留,改按新的农业税
和农业特产税附加的形式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例为40%;农业特产税附加比例为20%
。这两项附加属村集体资金,纳入乡镇财政专户存储,村委会安排使用,乡镇经管部
门实施监督管理。改革后村内兴办其他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向农民固定
收取,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村务公
开、村民监督和乡镇审计。一年内,每个村民所负担的“一事一议”资金不超过15元

(七)正确处理农民负担新的不平衡问题。按照“均衡减负”、“公平负担”和“
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对平均分配承包土地的农户,改革后的农业税及其附加负
担水平应不超过原“三提五统”和原农业税的负担水平,超过部分通过减免税的办法
给予免除。对不承包土地或承包土地明显少于本村人均水平的农村居民,可参照改革
后本村种地农民的减负情况,在原“乡统筹费”和新的农业税附加的负担水平内向其
收取一定数额的乡村公益事业金;对不承包土地或承包土地明显少于本乡镇人均水平
的村,参照本乡镇种地农民的负担水平缴纳乡村公益事业金。乡村公益事业金收取标
准年人均最高不超过90元。对承包土地较多或跨村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在统一执行
新的农业税政策的基础上,应从轻确定其负担水平,具体可实行发放种粮补贴的办法
给予适当照顾。对新城办事处、老城镇、王瓜店镇、湖屯镇、石横镇、汶阳镇、安庄
镇,在保证村级经费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可集中乡村公益金的30%,用于乡镇的公益
事业。
(八)关于改革后农业税的代缴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村集体经营收入负担
乡统筹费和村提留的,有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继续代村民缴纳农业税及其附加。
为了增强农民群众的纳税意识,农业税也可由农民自己缴纳,然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
再给予相应补偿。
三、农村税费改革的几项配套工作
(一)全面整治涉农收费,减轻农民的各项负担,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
1、取消专门面向农民收取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项目。对
取消的项目,采取“列举法”和“排除法”向社会公布,接受农民和社会监督。今后
各级、各部门都不得设立专门面向农民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项
目。
2、严格规范农村各种有偿服务收费和价格管理制度。对具有垄断性质的经营性
服务项目,如生产用水、电力供应、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化肥、农药
、种子、种苗供应等,由市物价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权限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对收费价
格实行上限控制;对农村中小学校收费,要进行专项治理,制定严格的收费标准,坚
决取消一切通过学校代收的费用,禁止向学校摊派各种费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
资料供应的监管,稳定销售价格。
3、取消除国家法律规定以外的一切达标升级活动。要对现有的各种达标升级活
动进行认真清理,除国家法律规定以外设立的达标升级活动,要一律取消,今后不得
再出台涉及农民和乡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及评比活动。
4、取消一切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干部考核制度。今后,市委、市政府
不再对乡镇,乡镇不再对村级组织下达涉及农民负担的指令性政绩考核指标,不再出
台与财政支出挂钩或规定支出比例的事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5、妥善处理乡村不良债务。各乡镇、村要对现有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分清债务
性质和责任,实施分类管理,该剥离的剥离,该清偿的清偿,该核销的核销。属于乡
村企业债务,应由企业负责偿还;属于乡镇政府在发展公益事业中而形成的债务,不
得在改革中搭车收取偿还,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镇财政状况的好转逐步消化,有
条件的乡镇要尽快建立还贷准备金。对于一些与农民生产直接有关、农民从中得益的
项目留下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还债”的原则,专门研究解决方案。对村集体
兴办公益事业留下的债务,原则上由村集体承担,集体偿还确有困难的,可采取“一
事一议”的办法筹资偿还。严禁把过去集体形成的债务转嫁或变相转嫁给农民个人。
要采取有效措施,遏止乡镇、村新的不良债务形成。
6、建立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重点是要消除
可能导致农民负担反弹的因素和隐患,坚决堵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和漏洞。要进一
步落实有关责任制,继续执行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专项治理的部门
责任制。市纪委、市经管办要修改完善有关处罚办法,强化农民负担情况的监督管理
。对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
责任。
(二)转变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和压缩人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因收入减
少而影响的开支,应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调整支
出结构等途径解决。
1、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调整支出结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农
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乡镇政府发展经济
的着力点,要由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活动,转变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
。大力调整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今后乡镇财政一般不再参与企业挖潜改造活动
,更不能投资兴办一般竞争性企业。要认真搞好事业单位结构调整和现有资源的优化
配置。对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乡镇财政要逐步停止资金供应。
2、调整行政区划,撤并小规模乡镇。按照“大并小,强并弱、整建制合并”的
原则,全市乡镇个数,由原来的17个调整为14个,切实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村区域
经济的发展。
3、精简乡镇机构,压缩人员编制。根据现阶段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
“精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乡镇机构进行精简,大力压减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党
委、政府机构合并设置,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党委、政府设3-4个综合性办公室
,其他乡镇设党政办公室,并设必要的助理员。乡镇以下不设立管理区等管理层次。
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核定乡镇党政机关人员编制45人左右,5万人口以下的乡
镇核定35人左右,其他乡镇核定40人左右。
乡镇财政拨款事业机构的设置实行限额控制,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不超
过8个,其他乡镇不超过6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精简至平均每个乡镇35人
。其中,中心镇、8万人口以上的乡镇40人左右,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30人左右,其他
乡镇35人左右。
(三)调整中小学布局,精简优化教师队伍。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调
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总的方向是:一个乡镇设一处初中、3-4处小学和若干低年级教
学点。同时,大力推行以“竞争上岗、择优选聘”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精简
优化教师队伍。
四、加强农业税费征管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成为乡镇财政收入和村级经费的
主要来源。农业税收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征管难度大。为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
顺利进行和农业税收征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市、乡要建立健全农业税收征管机构,加
强农业税收征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税收征管机关的职能作用。同时,乡镇政府
要支持和督促征收机关依法做好农业税收管理基础工作和税款收缴工作,逐步建立起
征收机关依法征税、乡村干部协税护税的农业税收征管体制。
五、妥善处理好改革后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积极解决乡镇财政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并且农
业税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着经济发展有很大增长,而乡镇财政支出
却刚性增长,乡镇财政困难将十分突出。各乡镇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进
一步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努力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增强乡镇财力。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科学划分事权、
财权,合理界定收支范围。同时,对因农村税费改革出现的乡镇财政减收,上级财政
通过转移支付形式适当给予补助。
(二)妥善处理好村级组织经费问题。改革以后村级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农业“两税
”附加和乡村集体公益事业资金,各乡镇、村要认真搞好征收和专户管理工作,除新
城、老城、王瓜店、湖屯、石横、汶阳、安庄等7个乡镇外,其他乡镇的乡村公益事
业金要全部用于村级经费开支,不得挤占挪用和平调。同时,各村要积极开源节流:
一是通过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原由村集体经
营收入中开支的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办公经费,改革后仍要继续保留;二是对
承包村里机动地以及承包集体发展的果园、大棚、桑园、饲养小区、渔塘、窑场等的
农户,按原承包合同应缴纳的承包费,改革后要继续缴纳,并作为村里的经费来源。
承包费中含有农业“两税”及其附加的,应缴税额由村集体从承包费中缴纳;承包费
中不含农业“两税”及其附加的,由农户缴纳。原则上,原承包合同要服从于新的农
业税收政策,对原定承包费小于应缴税款的,依据《合同法》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有关
规定,由村委会与承包户协商,明确农业税或农业特产税纳税人,但原则上不得变更
承包关系。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对承包、租赁集体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改革
后,要按原定合同继续向村集体缴纳承包金或租赁费,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
是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村“两委”干部享受固定补贴人数:1000人以下的村,一般
不超过3人;1000-2000人的村,一般不超过4人;2000人以上的村,一般不超过5人,
其他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不得超过每村总人口的2‰。提倡村干部交叉兼职。并严
格执行村干部退休制度,严禁不符合退休条件的村干部享受退休待遇。四是对村级办
公经费实行定额管理。取消村级招待费,严格控制书报费支出。每村每年订阅报刊经
费一般不得超过800元,重点保证《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党报的订阅。四是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大力推广“村账乡管”办法,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
。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有经费缺口的困难村,乡镇财政应给适当补助,以确保村级组
织正常运转。
(三)关于对几项重点事业经费的保障问题。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要认真抓好清退临时工和代课教师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要在认真审核工
资标准的基础上,实行财政委托银行统一发放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上划市
财政管理;认真核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并在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中,优
先给予安排。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鼓励多种形式办学。二是保证
必要的计划生育经费。乡镇财政要按照乡村育龄妇女人数和必要的开支定额计算出必
需的开支,并予以保障。三是民兵训练经费按每年的民兵训练量和开支定额,列入市
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四是对农村优抚救济、“五保户”供养和乡村办敬老院所需
基本经费,要在乡、村级支出中优先安排,切实保障。
六、农村税费改革的组织实施和领导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由
市委书记朱玉合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卫东同志,市委副书记刘选校同志
,市人大主任王兹英同志,市政协主席刘洪府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勇同志,
市人大副主任张纪训同志,市政协副主席古乐生同志,市长助理金辉同志任副组长,
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计划局
、市教育局、市统计局、市计生局、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经管办等部门的主要负
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武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
任。并从市委研究室、市府研究室、财政局、减负办、农业局、人事局、统计局、国
土局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具体从事这项工作。为便于上下组织协调
,各乡镇、办事处也要仿照市里的做法,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抓好这项工作。各
级要把农村税费改革当作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其
他领导成员要全力以赴靠上抓。为确保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委、市
政府决定,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的大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同时派出14个
督导组,对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及各项配套改革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帮助解决改革中
出现的问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对村派出工作组,实行包保责任制,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改革成功。
(二)抓好制定出台的税费征管办法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对去年制定出台的农业税
、农业特产税征管办法、兴办村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办法、乡村公益事业金征收管
理办法、农业两税附加专户管理办法、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等具体操作办法,
今年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有关操作办法及配
套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市政府批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广
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把好事办好。
(三)搞好部门配合。为了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各级要把农村税费改革工
作分解细化,实行部门分工责任制。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
要求,及时调整有关计划和工作方法,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配套措施,研究具体的工
作方案,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分阶段组织实施。乡镇机构改革、精简村干部等综合
配合改革,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牵头,市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市民政局等部
门配合;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重新核定教师编制、精简教师队伍等工作,由市
教育局、人事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乡镇计划生育机构合并,精简乡村计划生育人
员等工作,由市计划生育局、市人事局牵头,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查处农村税费中
的违纪案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由市监察局、市减负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
财政局等部门配合;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监
察局等部门配合。涉及到各部门的配套改革,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负责制和领导
责任制,限期完成;涉及多个部门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主动搞好协调,保证农
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工作作风。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思想和工
作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走民主程序,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深入细致的工
作。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尊重群众意愿,征得群众同意。在工作方式方法
上,坚持用民主的、法制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引导农民群众,决不能简单粗暴,以势
压人。要严肃税费改革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政策,严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确保把
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和各项改革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基层和农户。
本方案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行批[1992]83号

关于山东省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一九九一年七月十日《关于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
批准,同意你省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肥城县的行政区域
为肥城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

(92)鲁政函民字42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撤销肥城市新城镇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的批复

泰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泰政发[1992]116号文悉。经研究,同意撤销肥城市新城镇,设立新城街
道办事处,为肥城市的派出机构,其管辖范围为原新城镇的行政区域。

一九九二年九月五日

陆房战斗纪念碑文

陆房战斗五十周年立碑铭志:
一九三九年初,为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
东进支队挺进山东,一路横扫日伪据点,予敌人以沉重打击。
四月底,驻山东日本侵华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纠集近两个旅的主力和济
南、泰安、肥城、宁阳、东平、长清、平阴等十几个城镇的日军五千余人,携各种枪
炮、坦克等武器,分九路向泰肥山区合围,欲歼我主力部队,破坏抗日根据地。五月
十日,合围圈缩至陆房山区,我主力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三千余人被困。十一日拂晓
,我军先在牛家庄一带与日军遭遇,随全线抗击。六八六团占领陆房以西肥猪山一线
阵地,津浦支队占领陆房以东及东北凤凰山阵地,师指挥所设在安家林。九时,日伪
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全面进攻。我军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抗击,连续击退敌人轮
番攻击。经一天激战,毙伤日军千余人,我军伤亡一百五十余人。傍晚后,我军趁夜
幕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分三路机智突围,津浦支队南过汶河,其余则先后到东平县无盐
村一带休整。
陆房战斗挫败日军合围,保存了抗日力量,打开了泰西抗日局面,军民大振,再
创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机动灵活的战例。陆房战斗永垂青史,革命烈士万古流芳!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为碑题名

中共肥城县委员会
肥城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一日立

泰西武装起义纪念碑碑文

泰西地区,东依泰山,西跨黄河,南毗济宁,北濒济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九三
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全力组织抗战
。至年底,日军相继侵占济南、泰安等地。泰西共产党员及各界仁人志士,根据山东
省委指示,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首先在夏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十余日后,泰安、
肥城等地数支起义队伍汇集空杏寺,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公推张北华
任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不久,长清起义武装加入自卫团。继之,汶上、东平
等县纷纷举行起义,抗日烈火燃遍泰西全区。自卫团首克肥城,全歼维持会;夜袭界
首,刀砍日寇;配合台儿庄会战,在津浦铁路炸车毁桥,断敌交通半月有余;道朗血
战,军民同仇敌忾,远静沧壮烈殉国。自卫团连战连捷,军威远扬,深得民心,数月
间发展到二千七百余人。同年五月,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途经泰西,建立了以
段君毅为书记的泰西特委,并相继开展了建党、整军与统战等工作。十一月底,泰西
各抗日武装在特委领导下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为一支有四千余人
的山东抗战劲旅。六支队在党的领导下,为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山东与冀鲁豫根据
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泰西人民、联合一切爱国
力量英勇抗敌的壮举,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及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爰立此碑。

中共泰安市委
泰安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一月立

范蠡研讨会纪要
(1997年4月13日)

在风和日丽,桃花盛开的时节,于1997年4月12日至13日,范蠡研讨会在肥桃之乡--
山东省肥城市隆重召开。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原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全国政协委员
、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原国家文物局长孙轶青,杭州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
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桥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于希贤,泰安市政协副主席、泰安师专教授汤贵仁,北京西苑出版社社长杨宪
金和来自全国政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
译局、中央少数民族翻译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海军航空兵、济南军区、山东
省社科院、山东省社科联、民盟山东省委、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江
苏省地名办、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浙江省农业大学、浙江绍兴
文管会、河南省南阳市文化局、河南省南阳市文管会、泰安市政协、泰安市文物局、
泰安市科社联、泰安师专、泰安教育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学者,来自《光明日报》、《大众日报》
、《联合报》、《经济消息报》、香港《世界经济》杂志社、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春秋》杂志社、《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
等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共百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中共肥城市委书记黄龙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齐承芳,市委副书记陈全庚,市政
协主席、范蠡研究会会长母兴连,副市长黄秉衡、阴启胜,市政协副主席刘洪府、孔
繁德、张兴杰、袁春田,市人民武装部长梁兴科,原政协副主席刘方元等参加了会议

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彭冲,全国人大常委、原第二炮兵副政委阴法唐,全国
老龄委主任王照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田健,全国
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北京大学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阴
法鲁,香港环球投资公司、香港《世界经济》(中国版)总编辑萧正伟分别为这次范蠡
研讨会发来贺信和题词。
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李铎、佟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顾问欧阳中石等
90多位著名书画家为本次研讨会题词作画。
会前,中共肥城市委书记黄龙华到泰西宾馆看望了与会同志,并对出席会议的领
导、专家、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
范蠡研讨会由市政协主席、范蠡研究会长母兴连主持,市政协副主席、范蠡研究
会副会长刘洪府宣读了全国各地发来的贺信。市委副书记、市长齐承芳致欢迎词,吴
富恒、孙轶青、汤贵仁、杨宪金、陈桥驿、于希贤等20多位专家、教授发言,并交流
了学术论文,与会专家教授实地考察了肥城陶山范蠡墓、范蠡祠、幽栖寺遗址,并高
度评价了范蠡的业绩。研讨会自始至终充满了热烈、严谨、求实的浓厚气氛,成果丰
硕,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一、经多方论证,一致认为范蠡墓在肥城陶山无疑。与会专家、教授、学者分别
从史书典籍记载、文物古迹考证、陶山的地理位置(环境幽雅,山青水秀,当时为各
国水陆交通中心)和富有商贸色彩以及丰富的民间传统等方面,引经据典,有根有据
地进行了论证。认为范蠡浮海出齐止于陶、卒于陶、葬于陶,“自始齐而终陶”,这
个“陶”就在齐国境内,也就是现在的肥城陶山一带。范蠡在此经商、隐居,死后葬
于陶山无疑。
二、开展范蠡研究意义深远。范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经济活动家,不愧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和商业鼻祖。他前半生辅佐越王苟践忍辱
负重,卧薪尝胆,灭吴兴越,功名盖世,后半生在齐国陶山一带经商,三致千金,累
金巨万,而且尽散其财,富好行其德。研究其经商之道对当前发展商品生产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范蠡研究,全面研讨范蠡的政治思想--军事思
想--经济思想及“富好行其德”的品德,对于挖掘历史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我
国的史料宝库,古为今用,促进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三、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这一次范蠡研讨会的成果,并对进一步开展范蠡研究,
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一是希望把范蠡研究引向深入,广泛宣传,并与有关地
区和单位加强联系,如与河南南阳(范蠡出生地)、浙江绍兴(范蠡用兵治国之地)等地
建立范蠡研究联会,交流经验,促进范蠡研究工作的开展;二是进行考古调查,收集
有关文物,整理挖掘保护范蠡在肥城陶山一带的遗址、遗迹;三是突出范蠡的文化脊
梁,特别在城市建设中应当突出范蠡文化色彩,如塑范蠡像,建范蠡纪念馆和以范蠡
、陶朱公等命名城市的娱乐及商业设施;四是编辑出版有关范蠡的研究资料和文章。
会议希望与会同志和各界人士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更好地
进行范蠡研究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
积极的贡献。

左丘明文化研讨会纪要
(2000年9月4日)

左丘明文化研讨会于2000年9月2日至4日在左丘明故里--山东省肥城市隆重召开。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有:山东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蓝恭先,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包心鉴,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勋,泰安市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怀君,泰安市政协副主席于连荣及泰安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希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
世民、王贵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左步青,中央编译局编审徐鸣珂、王其侠
,西苑出版社社长杨宪金,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史明迅,清华大学讲师林峥,北京
乾乾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经理戴大辉,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作璋,山东大学
博士生导师董治安,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祥皓,中国孔子基金会研究员王钧林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朝明,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汉东,泰安师专教授蒋铁生,曹
县史志办副编审徐子红,泰山文献研究所所长周郢,泰山区档案馆原副馆长冯钦淮等
。肥城市党史史志办公室,石横镇党委、政府和肥城市文物管理所的有关人员参加了
会议。
出席会议的新闻媒体、学术单位有:光明日报社驻山东记者站、大众日报社、山
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泰安日报社、泰安电视台、肥城市委宣传部及所属单位等

台湾文津出版社社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丘镇京,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张高评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单周光,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北京大学教授阴法
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生群,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编审黄丽丽等给研讨会发
来贺电、贺函,有的还寄来了论著和资料。
海内外丘氏宗亲代表到会的有:新加坡丘氏公会理事丘程光、山东省委党史研究
室机关党委副书记丘传贵、泰安市科协原主席邱恩鸿、曲阜市党史委副主任邱臣等。
台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丘氏宗亲组织发来了贺电、贺信。
研讨会开幕式由肥城市委副书记刘长香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卫东致欢迎词
,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专家学者代表安作璋、海内外丘氏代表丘程光分别讲了话。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观看了介绍左丘明文化的电视片,参观了左丘明文化展览馆,瞻
仰了左丘明墓。山东省史志办王文恒处长主持了研讨会。肥城市委书记齐承芳等有关
领导到会聆听了专家学者的发言。在研讨会上发言的专家学者有:于希贤、谢祥皓、
王世民、杨朝明、徐子红、周郢、董治安、蒋铁生、王贵民、冯钦淮、张汉东等,王
钧林、杨宪金、刘长水等作了书面发言,徐鸣珂、左步青、史明迅等也与其他专家学
者交流了看法。研讨会对左丘明的著述及其学术思想、左丘明里籍、祠墓、姓氏等进
行了深入严谨的研讨,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关于左丘明的著作及其价值、地位
会议认为,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左丘明为鲁国史官,是《左传》《国语》的作
者。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之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
,值得敬重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
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我国历史经典之一,影响极为深远。对左丘明文化进行深入
研讨,非常必要。
二、关于左丘明的里籍、祠墓
会议认为,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历代封建王朝的认定,《左传精舍志》所
载:“先贤左子墓在肥城西南五十里正觉寺之西,墓右都君庄系左子故里”是可信的
。即左丘明的墓地、祠庙与故里均在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
三、关于左丘明的姓氏
有专家认为,左丘明姓丘名明,左为其官职的简称;也有专家认为,左丘明及其
先人与后裔,在姓氏上曾经历丘--左--丘的演变。但大家一致认为,左丘明确为丘(
邱)氏祖先。
四、对弘扬左丘明文化,开发史圣故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1、建立左丘明文化展览馆,收藏历代刻印的《左传》《国语》版本,收集研究
《左传》《国语》的各种论著,辑存历代彰扬左丘明的艺文、题辞等,倡树君子之风
;2、在石横镇建立左丘明中学;3、建立左丘明文化研究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推
动左丘明故里开发工作;4、建立左丘明基金会,吸收各方捐助,以有效地保障左丘
明文化研究与开发的顺利开展;5、筹办国际左丘明研讨会,加大宣传力度,把左丘
明作为世界级文化名人推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把左丘明作为泰安最
大的名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左传碑宛等一系列旅游景点;7、出版会议论文集
,筹写《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左丘明传》;8、组织左丘明后裔寻根认祖是增强
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文化活动,应大力推动。
会议决定成立左丘明文化研究会,并推选出了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
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会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把这次左丘明文化研讨会作为左丘
明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把左丘明文化研究与开发引向深入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社
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左丘明文化研讨会筹委会

二000年九月四日

左丘明文化研究会成员名单

名誉会长:苗枫林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顾 问:安作璋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会 长:董治安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副 会 长:于希贤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孙其海 山东省史志办副主任
谢祥皓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
王钧林 中国孔子基金会研究员
卢传河 石横镇党委书记
秘 书 长:杨朝明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副秘书长:王文恒 山东省史志办处长
蒋铁生 泰安师专教授
刘长水 肥城市党史史志办主任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世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庆吉 石横镇史志办主任
王其侠 中央编译局编审
王贵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左步青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史明迅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冯钦淮 泰山区档案馆原副馆长
名树伟 石横镇镇长
杨宪金 西苑出版社社长
张汉东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周 郢 泰山文献研究所所长
徐子红 曹县史志办副编审
徐鸣珂 中央编译局编审
戴大辉 北京乾乾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经理

编后记

《肥城市志》的编纂工作,始于2002年11月,至2005年定稿,历时3载,大致经
历了四个阶段。
筹备培训阶段。2000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续修新方志有关问题的通知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续修新方志工作的通知》精神,肥城市开启新
一轮编修地方志工作,编修《肥城市志》列入市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新一
轮编修地方志实施方案》,在山东省率先完成《肥城市志》篇目的制订工作,并在山
东省史志内部刊物《志与鉴》上登载。2002年5月,市史志办公室制定《肥城市志(1
988~2002年)编纂方案》,送市长、分管副市长审批。市政府组成新一届肥城市地方
史志编纂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和主任,分管副市长任主
审,并明确主编、副主编。市史志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聘用有修志工作经验的老同
志专门组成《肥城市志》编修班子,对《肥城市志》篇目进行重新设计制定,在深入
研究、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肥城市志》篇目(讨论稿),
报经山东省和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批准后实施。2002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
市编修《肥城市志》工作大会,会议下发了肥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续修〈
肥城市志〉编纂方案》的通知和肥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印发《〈肥城市志〉
(1988~2002)篇目及供稿分工》的通知,《肥城市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
会后,市直各大系统、驻肥各大企业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特邀编辑,各单位均
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2~3名撰稿人。11月27日,举办全市编修《肥城市志》培训班,
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170余名撰稿人参加了培训,市史志办公室与各部门、
单位的特邀编辑、撰稿人进行对接,共同研究讨论新方志编写的具体问题,提高志稿
质量。
征集供稿阶段。2002年12月,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肥城市志》篇目及供稿分工
要求,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资料长编。市史志办公室对一些工作难度大的单位和部门
派出副主编、编辑,采取上门培训的方法,与单位分管领导、撰稿人员坐在一起,共
同探讨本单位编写的内容,讲解志稿的写法,实现分工编辑与各部门、单位直接对接
,对稿件审阅梳理,查漏补缺,保证了志稿质量。各部门、单位资料长编完成后,在
本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经市史志办公室分工编辑报经副主编同意后,由承
撰单位分工领导审定签字,将打印好的稿件和软盘报市史志办公室。至2003年6月,
各承撰单位基本完成资料长编撰写工作。其间,市政府曾四次召开志稿编纂调度会,
分管市长、市志主编针对供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纠,保证了供稿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纂合成阶段。2003年下半年,市史志办公室编辑人员按编进行合理分工,市志
初稿进入编纂程序。各分工编辑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资料长编按照科学分类、符合
社会分工实际的原则,以编为单位进行加工、修改、整合,各承编单位的撰稿人根据
分工编辑的意见继续提供或补充有关资料。在编纂过程中,对市志篇目进行第三次调
整修改,对各编所缺资料,编辑人员再次进行催要,对在编写中发现的问题作了修改
和完善,力求志稿资料翔实、准确。在此基础上,主编、副主编互相协作,统谋全局
,对志书进行合成总纂。总纂完成后,第二次发回原供稿单位进行审查修改,并在规
定时间内审阅完,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盖章后交市史志办公室。2005年1月,市
史志办公室全体编辑人员将全部精力投入志稿总纂中,先由副主编将志稿统撰,确认
无误后,再报给主编把关定稿。志稿总纂于6月全部结束,形成评审稿。7月,将志书
送审稿分别报送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各周边兄弟县市区
史志办及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和7个顾问审阅。8月25~26日,由泰安市地方史
志编纂委员会主持,在肥城市泰西宾馆召开了《肥城市志》稿评审会。山东省地方史
志办公室王文恒处长、徐盛章副处长,泰安市政府刘吉伦副秘书长,泰安市地方史志
办公室马辉主任、王笃银副主任,各县(市)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
期间,与会同志充分肯定《肥城市志》稿的质量,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方志
出版社对志稿给予很高的评价,也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修改完善深加工阶段。《肥城市志》评审会后,市史志办公室即组织编辑和工作
人员认真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修改方案,在主编指导下,各编辑分工负责
,对志稿进行完善补充、修改深加工,并把收集梳理的意见和修改稿反馈到各部门、
单位,严把志书资料关。至2005年10月,完成《肥城市志》稿的加工修改任务,报泰
安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审批,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备案。
在《肥城市志》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关心和指
导,得到了泰安市各县(市)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的支持和帮助,老领导张本安、萧思瑞
、尹祚起、张同玉、母兴连、阴毅民、刘方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市保密局审把志书
保密关,统计局审核志书统计数据。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驻肥各
企业同力协作,特别是市志撰稿人员不辞辛苦、勤奋工作,为《肥城市志》的成稿做
出了贡献。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编写《肥城市志》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由于我们的编辑水平有限,错遗之处
在所难免,在此也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二○○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