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4&rec=348&run=13

机构1939年6月,设立中共肥城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1988年,统战部
下设对台办公室,乡镇党委建立统战工作办公室。1990年,增设秘书、对外联络、理
论宣传4个科室。1991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配统战委员42人(副科级)。1993年
,撤销对台工作办公室、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职能并入统战部。统战部内设人秘
、理论宣传、台胞接待、民族宗教3个科室,定编13人。1995年,挂民族宗教事务办
公室牌子。1996年,加挂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2002年
,统战部与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合署,内设秘书科、党外人士工作科、理论宣传科、
经济联络科,定编11人。
落实统战政策1984年,推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肥城县委员会委员124
人,其中党外人士75人,占60.5%;1987年,第二届推荐政协委员186人,党外人士1
13人,占60%;1990年,第三届推荐政协委员243人,党外人士128人,占52.7%;199
3年,第四届推荐政协委员253人,党外人士152人,占60.1%;1998年,第五届推荐政
协委员240人,党外人士144人,占60%。每年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
4~6次,协商通报市委重大政策、计划制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人事安排等

1985~1987年,纠正冤假错案1851件。其中,纠正错划右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838件,落实台属台胞政策326件,其他599件。为87名起义、投诚人员颁发《起义、
投诚人员证明书》,按规定增加生活费,为其家属、子女落实农转非政策。
党外人士工作1988年,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面对面听取他们的
意见和建议,30名党员领导干部与64名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子。1997年,开展党外知
识分子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优树标”活动,评出100名优秀党外知识分子、
100名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优秀中各评出标兵10名。1998年,实行特约监察
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工作制度。1999年,30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60名
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子。2002年,36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72名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
子。1994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知名人士赵汉钟及夫人山东省政协委员张跃丽
,为新城巧山村小学捐款6万元人民币。
至2002年,全市共有党外干部14208人,占干部队伍的60.56%,县级实职党外领
导干部6名,科级党外干部11名,建立百名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全市有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成员1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2人,中国农工民主
党党员1人。
民族工作1985年,命名7处回民小学,回族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6年,市财
政安排少数民族补助费3万元、少数民族教育经费2万元。1997年,分别增加到20万元
和4万元。在实施少数民族村“帮扶工程”、“鲁羊扶贫工程”、“致富示范工程”
,农业、林业、水利、供电、科技等部门同少数民族村结成帮扶对子,为发展民族经
济服务。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2002年,全市县级少数民族干部1人、科级
少数民族干部3人。
宗教工作境内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1990年,成立基督教自治、自
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1995年3月,重新启用安驾庄基督教堂。1997年,成立伊
斯兰教协会。1998年,归还李楼、小中泉、桥头天主教堂。1999年12月,成立天主教
爱国小组。至2002年,全市信教群众15470人。其中,天主教760人、基督教4450人、
伊斯兰教10260人。设立宗教活动场所39处。其中,天主教4处、基督教25处、伊斯兰
教10处,分布12个乡镇办事处。
台胞工作据统计,全市去台人员共360余人,连同二、三代在台肥城籍台胞3200
余人。2002年,全市共有台属300余户。1987年10月,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1988~
2002年,先后有韩健民、李森基、张少如、尹子美、尹树普、张金钟等6位台胞来肥
城定居。每年接待台胞台商60多人次。1994年,开展台属写一封家信、提供一条信息
、介绍一个项目、吸引一笔资金“四个一”活动。全市共发展台资企业11家,总投资
2103万美元。其中,引进台商独资企业家有台湾超盟(肥城)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深
桓、山东绿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芬、泰安台扬钢珠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蔡
弘章等。台属中有1名被选为市政协常委,2名为市政协委员。台胞台属为学校、敬老
院等捐款300万元。台胞张长温3次为家乡捐款5万余元,并出资为本村老城镇大石关
村修桥1座,名曰“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