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统计委员会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3&rec=5&run=13

-肥统字(1993)第6号-

1992年,肥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和
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联系肥城实际,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科教兴肥,
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测算,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国民收入16.9亿元,增长25.8%;社会总产值56.2亿元,增长46.100,全
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一、第一产业
1992年,全市上下十分注重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科
技兴农”措施,促进了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全年农业增加值达到
59917万元,比上年增长7.7%,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7.3%。农业总产值870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 种植业产值51795万元, 增长6.7%;林业产值2331万元,增长8.4%;牧业产值30806万元,增长
20.3%;副业产值1686万元,增长0.5%;渔业产值466万元,增长45.0%。种植业由于受气候严重影响,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减产42468吨,棉花增产177吨,油料减产105 0吨,水果、蔬菜产量有
较大增长。
林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1992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248公顷, 比上年增长59.2%,其中,经济林
2487公顷,增长60.2%,主要林产品核桃62吨,比上年减少8吨,花椒490吨,比上年减少32吨。
渔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水产品量1010吨,比上年增长39.1%。
农业投入增加,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3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
0.65万台。农用排灌总动力12.34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05万吨,增长3.6%,全年农村用电量
14922万千瓦时, 增长14.0%。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乡村企业高速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317888万元,比上年增长
43.9%,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230804万元,增长61.0%,占总产值的比重
由上年的64.9%上升到72.6%。
二、第二产业
1992年,全市加快了第二产业改革的步伐,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124697万元,比上年增长51.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3%上升升到56.6%。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22883万元,比上年增长57.9%,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
总产值254453万元,增长41.8%。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全民工业实现产值170486万
元,比上年增长15.4%;集体工业实现产值83967万元,增长78.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乡及乡以上工
业中,轻工业产值60339万元,增长70.9%;重工业产值194114万元,增长25.7%。从隶属关系看,中央、
省、市(地)属工业产值1344 53万元,增长38.2%;市(县)属工业产值56000万元,增长22.9%;乡镇办工
业产值64 000万元,增长105.4%。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原材料工业增幅较大,
支农产品、主要轻纺产品工业均有程度不同的增长,
经济效益全面回升。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00100万元, 比上年增长
61.9%;实现利税11990万元,增长66.0%,其中利润6425万元,增长68.7%。资金利税率16.7%。提高4个
百分点;成本利润率7.18%,提高0.7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10805元/人,增长51.200;流动资金周转二次
数为5.53次,加快2.14次。
建筑业发展迅猛。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完成建安产值(包括境外
施工)72 000万元,收入24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7%和40.3%。
三、第三产业
1992年,全市上下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
物资仓储等行业发展较快,综合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行业已悄然兴起,有力地推动了第一、二产业
的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5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
加强了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1992年末,乡及乡以上公路通
车里程达361.4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92.6万吨,货运周转量22108.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9
%和7.3%。客运量215.7 2万人,增长4.6%。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22.1万元,比上年增长55.84%,邮电通信总
量完成562.5万元,增长39.24%。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增长49.88%,出口长话张数增长250.38%,市话户数
增长44.31%,市话通话次数增长107.44%,农话通话张数增长23.51%。年末城市电话自动交换机总容量
达到4096门。其中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4096门。新上了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邮政快件、传真用户、
电报特快传递业务迅速增加。
国内市场繁荣,商品销售增长较快。1992年,流通领域抓住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商品
销售, 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7554万元,比上年增长25.98%,其中商业零售额54136万元,增长
21.18%; 饮食业零售额3479万元,增长43.29%;工业零售额20780万元,增长28.88%; 其他行业零售额
1903万元,是去年同期的90.66%。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65751万元,增长28.42
%,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4385万元,增长29.70%。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零售额全面增长。 全民和供销社商业零售额实现48132万元, 比上年增长
14.09%,其他集体商业零售额16918万元,增长24.88%,个体商业零售额15259万元,增长4 8.17%。农
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7245万元,增长73.66%。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持续旺销。生活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0163万元,比上年增长28.55%,其中,
食品增长24.45%,衣着增长38.5%,日用品增长31.98%.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1992年,城乡集贸市场建设投资达9672万元。年末,共有集贸市场79个,集
市贸易成交额204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9%。
生产资料市场受投资需求增加的拉动, 增速加快。 全市销售生产资料17418万元, 比上年增长
16.75%。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新突破。全市完成出口交货值20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50.37%,其中,工业品
出口交货值完成143021万元,增长7 3.86%。在全部出口交货值中,外贸收购总值98728万元,增长10.1
%。金融形势比较平稳。199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7228万元,比年初增加15321万元。各项
贷款余额158204万元,比年初增加15735万元,1992年累计现金收入158413万元,比同期累计增加46847
万元,现金支出182250万元,比同期累计增加51032万元,累计净投放货币23837万元,比同期累计增
加4185万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2年累计承保金额24800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3%,业务总收入2706.5
万元,增长34.45%。支付赔偿1179.2万元,增长37.1%。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1992年全市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奖6项,泰安市科技成果奖6项,市(县)级
科技成果奖70项。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1071人,比上年末增加503人。
引进科技人员610人,到岗工作的255人。批准外资企业21个,合同利用外资1716万美元。10.7平方公
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技术开发项目9项。
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发展。“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排放率、工业废
水处理率分别达65.2%,78.3%,分别比上年提高9.8,8.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8.1%,
比上年减少3.8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8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53590人,减少510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
学生人数3846人,增加813人。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0,小学毕业升入
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5%。幼儿园418所,在园儿童47684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2年末,全市共有电影放映管理单位18个,放映新故事片127部。市(县)以
上图书馆1个,藏书4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量4.08万卷册。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 1992年, 全市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和98%。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各类卫生机构67个,其中各类医院29个。卫技术
人员达到2675人,其中医生950人,护士、护师761人。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335张。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2年,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 全年全民、 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6749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15132万元,增长45.4%;城镇集体所有制
单位投资1617万元,增长189.8%。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中,生产性投资12700万元,比上年增
长49.5%;非生产性投资4049万元,增长64.2%,在基础产业投资中,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4089万元。

商品房建设进度加快。全市商品房屋建设投资700万元,施工面积350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000
万平方米。
五、物价
价格改革步伐加快,市场物价控制较好。1992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批调价措施。由于宏
观环境改善, 货源充足, 居民消费心理稳定,物价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
8.6%,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7.3%。其中,食品类上升6.7%,衣着类上升9.5%,日用品类上升4.9%,文
化娱乐用品下降3.0%,书报杂志上升7.9%,药及医疗用品类上升5.2%,建筑材料上升12.5%,燃料类上
升40.6%。在食品类中,粮食上升18.7%,肉禽蛋上升2.2%,鲜菜上升9.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较快,全
年上升13.7%。
六、人民生活与人口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1942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物价困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人均生活费
支出1626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比上年增长17.0%,人均生活费支出637元,增长12.3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加。每百户农民1992年末拥有主要耐用消费品如下:
电视机(台) 93
其中:彩电(台) 7
摩托车(辆) 5
收录机(台) 3 1
洗衣机(台) 4
电风扇(台) 103
照像机(架) 1
职工队伍壮大, 工资水平提高。 全年职工人数达91643人, 比上年增加1020人; 职工工资总额
29065万元,增长15.2%,职工年平均工资3216元,增长12.5%,其中全民职工3612元,增长12.9%,集体
职工1395元,增长5.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大。199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4877万元,比年初增加14690万元。
其中,城镇居民存款42118万元,比年初增加6091万元;农民储蓄存款42759万元,增加8599万元。
全市人口出现建国以来第一个负增长年份。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976808人,比上年减少13088人,
其中男性人口496924人,女性人口479884人,男女性比例(女性=100)103.6。本年度出生人口2988人,出
生率3.04‰,死亡人口6529人,死亡率6.64‰,人口自然增长率-3.60‰注:各项产值、增加值绝对数
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