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2&rec=162&run=13

武振东,曾用名武秀银,1937年4月生,孙伯乡西庄头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人事教育处处长,所长助理。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武振东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7岁丧父,依靠母亲为生,清贫如洗。他积极向往革命,追求光明,
曾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开展土改斗争。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考入孙伯完小,
1953年考入泰安二中,1958年转学到甘肃兰州三中学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考入甘肃
科学技术大学。1964年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任研究实习员,从事低能核物理实验研究。参加LI(P、a)反应总截面的测量,澄清了一批国家急需
的实验数据,该项目获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72年任连续γ能谱测量组副组长,负责研制了核爆瞬部
高强度连续γ能谱的测量分析系统。研制中,大胆采用国内先进技术,达到了预定性能指标,满足了
现场实验要求。项目获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5年,转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任助理研究员、漂移室组组长兼
任党支部副书记、书记。负责对多丝正比室、漂移室等新型、大型高能探测器的结构、性能及电子学
读出、计算机在线系统进行预制和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的建造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基础。其中小多丝室读出系统及在线实验经过了3年多的通力协作,克服了技
术上的各种困难,率先完成了国内第一套符合CAMAC规范的丝室读出系统并实现了首次在线实验,项
目获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5年,武振东被派往加拿大温哥华,作为访问学者在TRLUMF(即三大学介子工厂)兀散射组
工作2年多,期间对兀引起的兀产生及双电荷交换反应进行合作研究。该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对(兀,2
兀)反应的兀+兀—作了关联测量,获得了此类实验的第一批数据。
1987年回国后,继续参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主漂移室的建造工程,任物理一室副主
任,副研究员兼支部书记。对北京谱仪主漂移室的设计、建造、安装、调试运行及数据获取做了大量
的科研和组织工作。该项目获国家重大设备三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0年,调任人事教育处副处长,1992年任处长,1995年兼任所长助理,负责全所的人事及研究
生工作。期间负责制定了深化人事制定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对不断完善研究所
的规章制度和现代化管理作出了贡献。连续4年获院先进集体称号。
武振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新一代科技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为低薪薄俸所动摇,热爱本
职工作,为国防科研任务和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国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十
几篇,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