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毅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2&rec=138&run=13

桑毅修,1932年生,桃园镇屯头村人,中共党员,原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桑毅修6岁那年,从旧政府里担任督学的父亲毅然投笔从戎,回到家乡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父
亲“宁死不做亡国奴”的举动,在当时桑毅修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他后来投身革命
播下了思想的种子。
1943年,为躲避日军“扫荡“,11岁的桑毅修离开肥城,到了鲁西抗日根据地。时任边区文化出
版社社长的父亲将他送进了冀鲁豫第四中学。桑毅修和他的同学们吃的是小米加高粱面,睡的是麦草
垫底的大地铺,课堂是农家的场院和村边的树林。艰苦的生活条件更加坚定了他学好知识、投身革命
的信心和决心。在“四中”读书两年,又进入了边区的最高学府——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集中数十万兵力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为缓解两大解放区的
压力,刘邓大军实施了南渡黄河、进军中原、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年少的桑毅修随部队离别
故土和亲人,参加了转战千里的大反攻序幕。在大别山坚持了两年的游击斗争,终于迎来了全国的解
放。从1949年起,先后担任过湖北省黄梅县委工作队长、县青年团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
长、共青团黄冈地委书记、团省委副书记。1957年,光荣地当选为团中央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走资派”受到批斗。1972年,被下放到湖北省荆门县担任县委副书
记。桑毅修勇于直面挑战,苦干实干,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7年,在他调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的那一年,荆门县成为全国贡献稻米第一大县,并进入了全国产
棉大县行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桑毅修和党委“一班人”,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从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的角度出发,积极平反了许多沉积已久的冤假错案,稳定了人心。之后,又从专业入手,从微
观的生物基因工程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研究,科学组织研究课题,千方百计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铺路搭
桥。
为了懂得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桑毅修又重新拿起了课本,从中学的动、植物教材和简单
的细胞分类学起,凭着自己永不服输的韧劲,一点一滴地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基层的专
业技术人员请教。短短几年间,由一个水生生物学的“门外汉”,变成了组织专业攻关的带头人。在
任党委书记的20年间,开创了水生生物研究所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科学管理突出
贡献奖”。
1996年桑毅修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