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牌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10&rec=237&run=13

边院镇东向北村高跷牌坊习俗舞蹈队,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颇负盛名。表演者人人都有拿手好戏,个个都会独门绝活,表演的精彩节目,在泰安、肥城市的民间故事表演中曾多次获奖。是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人们最喜欢的表演项目。高跷牌坊习俗舞蹈队经过创新发展,形成了集舞蹈、杂技、音乐、戏曲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其历史之久远,影响区域之广泛在桃乡大地独树一帜。
边院镇东向北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东向,原称东向街,据传东汉建武年间,此地南北交通要道以西,有村名西巷,因遭火灾化为灰烬,居民迁路东重建新村,定名为东巷,后演化为“东向”至今。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为边院东向北村高跷牌坊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跷牌坊舞蹈队有20余人组成。“垛牌坊”表演,由8人组成,每组有5人脚踩高跷,并排站齐,肩上抬一长匾,一男一女脚踩高跷站立匾上,女子右手持一手帕,左手持一根长3米左右,经装饰过且富有弹性的竹条,在竹条顶端系着一只彩蝶,男子手持一把彩扇,两人随锣鼓点在匾上翩翩起舞。名曰“垛牌坊”。也称“两层牌坊”。后来又发展创新设计表演了“三层高跷牌坊”,也就是在五人之上的二人再抬一匾,一人踩在二人匾上。让人看着险要壮观。与高空扑蝶、跑旱船、舞龙、舞狮、牵骆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等民间舞蹈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边院东向民间艺术表演特色,其独树一帜的现场表演技巧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周边县市区有着广泛影响。
边院东向高跷牌坊民间舞蹈,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产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民间文化发展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珍贵的文化资源,这一传统艺术对凝聚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