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10&rec=142&run=13

城市建设突出建绿增绿,打造园林绿化景观为重点。以公共绿地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庭院绿化为点缀,以城郊绿化为屏障,增绿量、上水平、创特色,提高园林绿化层次。一是加快建设公共绿地。严格按照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构筑起公园、广场、游园与街头绿地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相继建成以龙山公园等“五个绿点”为主体的公园绿地,总面积271万平方米,绿地率82%;建成人民广场、纪念碑广场、滨河广场等广场绿地,总面积8.5万平方米,绿地率70%以上;建成向阳游园、河西游园、滨河绿地等17处游园和街头绿地,总面积45.4万平方米。在注重“松、石、园、景”和谐统一的同时,设置健身休闲器材,贴近百姓生活,方便市民群众。二是延伸搞好道路绿化。坚持路修到哪里、绿就延伸到哪里,城区主次干道绿地率超过25%,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按照道路两侧20~50米绿化带的要求,对泰西大街、康汇大街、凤山大街等20条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绿化,多排种植大乔木和花灌木,形成国槐一条街、栾树一条街、杨柳青一条街、百日红一条街、悬铃木一条街等特色街景。在“花街”建设中融注桃文化元素,打造福、禄、寿、喜“四园”,实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同时,所有主干道路口留足绿化空间,每个角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三是配套完善庭院绿化。深入开展园林绿化进庭院、园林单位创建、园林小区评比等竞赛活动,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了单位和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全市有97个单位被评为花园式单位,16个居住区被评为花园式小区,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居住区的比例达到65%以上。实施主干道沿街单位的拆墙透绿,累计拆除实体墙3万多米,使庭院绿地与道路绿化连为一体,增强了绿化的通透性。四是拓展实施城郊绿化。在完成“大干五年,绿化肥城”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大干新五年,绿化新肥城”新一轮规划,建立起城郊大环境绿化体系。全市累计植树7700多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0.7%。采煤塌陷区和城市水源保护区,建起宽100米的生态林带;连接城乡的340多公里干线公路和1090公里“村村通”工程,全部建成了“绿色通道”。
搞好资源整合,推行节约型园林绿化。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走节约型园林绿化路子。一是节地。充分利用城市的屋顶、墙体、棚架等设施,搞好“立体扩绿”。在龙山路等10条道路两侧墙体和城区南部山体,栽植攀援植物2万多平方米;鼓励市民在庭院和阳台栽花种草,美化家居,装扮城市。充分利用市区水系的两岸和坡地,实施“借水增绿”。在龙山河与康王河交汇处的荒滩上建设了康王河公园,水域面积5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省适宜人居环境范例奖;规划建设全长5.6公里的龙山河带状公园,按两侧分别30~100米的标准进行滨河绿化,打造集文化、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上景观长廊”。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采石荒山和采煤塌陷区,开展“治理造绿”。在建设塌陷区生态林带的同时,搞好城郊荒山绿化。以“保护、恢复、景观再造”为重点的白云山公园,通过地质地貌的恢复治理,建成具有生态保护、文化教育、健身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二是节材。做到以植树绿化为主,以乡土物种为主,以本地建材为主。城市道路绿化普遍采用乔木,广场、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突出植树造景,并在城郊绿化中发展经济林和速生林,建成大面积的防护林带。加强与城市绿化相适应的生产绿地建设,建成总面积77.2万平方米的7处苗圃,苗木自给率达到86%。成立园林科研所,成功引种和培育植物品种10多个。在景石、路沿石的选用上就地取材,95%以上取自本地山区,实现节约投资与体现特色的双赢。三是节水。广泛栽植雪松、国槐、苦楝等最能体现乡土特色的耐旱物种,尽量减少模纹和草坪。积极利用地表水和处理后的中水,不使用或少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改变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实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率达到60%以上。
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园林绿化管理。一是行业管理机制。修订《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制定《城市绿化工程与施工管理办法》、《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标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使园林绿化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严格落实绿线管制、绿色图章、绿化公示等制度,规范城市规划区内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备案手续,规划绿地率达不到30%的不予核批。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标确定园林绿化公司和监理公司,并实行施工质量“黑名单”制度和全过程审计监督。二是分级管护机制。对城区单位所属绿地,按照“包绿化、包管理、包养护”的要求,实行属地管理,由园林局负责监督指导。对公共绿地和林地,在园林局内部实行责任区制度,“定岗、定量、定人、定规范、定奖惩”,建立起宝塔式的责任制。对149株古树名木,全部建档、立卡、挂牌,逐一落实管护责任。三是执法监察机制。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园林绿化等13项行政处罚权,并向高新区派驻执法大队。建立执法局与园林局联合执法制度,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占绿毁绿的现象。设立园林绿化监督电话,引导市民群众参与监督管理。
统筹协调推进,提升城建整体水平。一是增强设施承载功能。累计投资16.7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了总投资4亿多元的“四园”、“四街”、“四路”、“一组团”等重点城建工程,已完成实物投入量的80%以上。市区开设公交线路16条,建成大型停车场8处和小型停车场20处,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1.1标台,公交出行率达到17%。建设水源地3处,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9.6%。管道天然气用户发展到4.5万户,燃气普及率达到96.3%;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14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90%。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和亮灯率均达到98%以上。二是改善安康居住条件。从城中村、镇中村、压煤搬迁村入手,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共有90个村铺开改造,建设居民楼678栋、252万平方米,安置村民2.1万户。在建成河西小区南区、丰园小区两个城市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基础上,把惠民小区的规划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完成1.2万平方米的首期工程建设。三是扩大环境治理成效。实施垃圾填埋场扩建和垃圾焚烧处理厂新建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严格执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全年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310天,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2%。大规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灯饰亮化、沿街建筑、广告标牌、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市区洗车、村容镇貌、大气噪声等“十大治理工程”,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