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杜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211&run=13

刘杜镇

【概况】
地处新泰市南部,法云山麓,光明湖畔,辖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8个行政村,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京沪高速公路新泰出口6公里,距省级新泰高新技术开发区8公里,北邻全国特大型企业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驻地3公里,240省道贯穿镇境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砂金、铁矿石、石英石、钾长石、钠长石、燕子石等矿体。境内设有220KV变电站一座,设计蓄水能力上亿立方的光明水库是山东省大(二)型水库。辖区境内以铸造加工业为主。 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财政收入9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3662 元,2007年4395元,2008年4834元,2009年5351元,2010年6662元,年均增长13%以上。

【农业】 镇党委、政府以“惠民、富民”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发展有机蔬菜200亩,环光明湖栽植桑园1200亩、核桃园3000亩、茶园350亩,“甜红子”山楂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以春土豆、夏玉米、大白菜为主的“两菜一粮”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光明湖周边区域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投资120万元实施龟山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龟山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78.86公顷,新增水平梯田70公顷、水保林100公顷、经济林50公顷。投资2450万元完成刘杜南岭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光明河护堤维修加固400米,建设生产路5000米、塘坝2座。农副产品品种多、品质优,“横山丝” 闻名于世,主产“新泰大花生”,盛产久负盛名的山楂变异品种“甜红子”,高家圈村马铃薯基地被泰安市科协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基地”,出产的马铃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畜牧业】 畜牧养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镇现有规模饲养场20个,饲养小区2个,畜禽存养总量达到31万余只(头)。

【工业】 工业以机械铸造、地毯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主,引进无污染的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全镇铸造加工企业达到20家,规模企业4家。2010年12月,组建运输联合体,注册了华美运输公司,已有16辆大型货车挂靠该公司,实行二、三产业分离,已实现税收18万余元。

【招商引资】
2010
年,引进总投资3.9亿元的潍坊海美集团项目,项目落户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列入泰安市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底项目可建成投产。积极寻求机械铸造产业发展机遇,与贵州省航天特种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该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联合全镇10余家机械铸造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盘活壮大传统的机械铸造加工产业拓宽了路子。

【基础建设】 投资76万元完成刘杜中心大街综合整治和府前街道路改造工程;投资110万元完成敬老院搬迁改建工程;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社会化集中供水工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力推动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镇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孔子登临并赋《龟山操》之龟山居镇境西邻,千年古刹正觉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光明跨湖大桥素有“长虹卧波”之说,“法云翠润”乃古平阳八景之一,明代诗人高如山有诗曰“四山环翠俯丹崖,万叶青莲傍佛开”,来赞叹法云山林壑茂美,松柏环翠,不雨常润。正在开发建设的“葫芦套”生态旅游景区以参天古树、幽洞奇石、潺潺清泉吸引八方游客,可谓“天然氧吧”。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刘杜镇成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教育】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镇设成人技校一处,初级中学一处,小学6处,幼儿园一处,专职教师128人,在校生2047人。投资303万元实施镇中学校舍改建工程,全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镇中心小学、围山联小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镇中心小学被评为泰安市教育教学示范学校,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幼儿园。

【卫生】 设中心卫生院一处,职工45人,设床位45张。2010年,投资460万元完成镇卫生院及计生服务站综合楼工程建设,有力提升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规范有序,2011年度新农合筹资26240人,筹资总额528190元,定点卫生室21个。

【优抚】 设敬老院一处,在院人数17人。2010年,全面完成低保人员重新复核工作,认定139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0余万元,发放优抚款30余万元,生活困难救助9.5万元。

2010
年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平安建设】 投资45万元实施天目工程,安装监控摄像头21处,建设监控大厅一处,构建了严密的社会治安监控网络。投资20万元建设综治工作中心,配齐配全办公设施,集中综治、司法、信访、矛盾协调中心、平安协会等部门联合办公,有力促进综治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狠抓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企业生产等专项整治,进一步配齐防火物资器械,健全应急队伍,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完善防汛应急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计划生育】 以“三清理、三到位”为抓手,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根本任务,突出违法生育和新生儿性别比控制两个重点,强化已婚育龄妇女查体、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和孕情跟踪服务三个关键环节,合法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查体率、孕情跟踪及时率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市前列。

【环境综合整治】 围绕打造山水旅游、休闲宜居乡镇的目标,实施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对镇区和主要道路沿线进行集中清理,拆除违规建筑7处,清理“三堆”178处,建垃圾池36处,实行环境卫生门前“五包”责任制,成立59人的保洁队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持了镇村环境的整洁清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围绕打造“城区花园,山水刘杜”的目标,
按照“1+3”模式将全镇28个行政村规划为联盟社区、北流泉社区和光明社区。联盟社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建在镇政府驻地,共吸纳整合光明湖东岸8个行政村,居民12788人;北流泉社区建在240省道西侧,涉及3个村,4648人;光明社区建在光明湖以西1.5公里处,总面积35.28平方公里,共整合17个行政村,涉及12847人。充分发挥东部北流泉村毗邻新汶城区矿区,西部光明东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优势,按照“撬两边、带中间”的思路,东抓北流泉社区建设、西抓光明东村整体搬迁,中间抓镇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步伐,北流泉社区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一期7栋居民楼建设正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