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179&run=13

科学技术

【概况】 2006~2010年,
全市围绕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大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共2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县”、“ 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市”等20余项泰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项。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步增长,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10年底,共
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累计取得国家各类科技资助项目6项,获得无偿经费总计461万元;取得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资助项目18项,资助经费808万元;
共产生重要科技成果192项,获各级科技奖73项,其中省奖7项,泰安市奖36项;专利申请量4087件,其中发明专利900件;授权1152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实现1395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上升到35.1% ,平均每年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煤电化、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汽拖配件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膨胀、档次提升,以多晶硅、风力发电叶片、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围绕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创建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家院士工作站和一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新发展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泰安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0家,在机械行业CAD技术应用企业达到60家,普及率达到95%,在全省制造业行业中排在前列。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活动。在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农村科技网络,积极推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技能。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和“雷雨”、“天网”等知识产权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2006年,把专利工作纳入全市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奖惩范围;2008年,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用于专利申请补助、专利实施和产业化发展、专利宣传培训等,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的激励机制;2009年,全市启动专利技术实施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不断增长。
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新泰的决定
》、《
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意见
》、《
新泰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关于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
等文件,使全市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科技网络建设】 全市农村已建成有科技管理、示范、培训、服务、推广5大体系组成的科技网络,2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科技办公室并配备专职科技办主任,共有12个乡镇成为科技示范乡镇,建成600个科技示范村、200个农村科技书屋,建立500个专业科技合作社,一万多科技带头人及科技示范户。与山东农科院及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项目,定期聘请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和培训。2006~2010年,共举办培训班60次、培训人员3000多人;申报及承担科研项目23项;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50余个,种植优良品种达30多万亩。

【科技情报】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市科技情报系统由原来的被动服务改为主动服务,改封闭服务为开放服务,积极开展“情报-科研-生产”一条龙活动。每年按时完成科研调查新任务,
利用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搜集、整理、传递各类科技信息8万余条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查新报告;
安装网络安全系统,并定时进行办公网络的维护工作,保证办公系统的安全性;加强科技宣传工作,
与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制作《科技园地》,
拍摄制作播出180余期;积极参加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各类致富信息、实用技术资料2万余份
,科技情报手段建设得到极大加强。

【知识产权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知识产权工作稳步发展。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和“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与培训。与电视台合作先后制作和利用《科技园地》、《专利知识介绍》、《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新泰市知识产权工作巡礼》、《天下新泰人》等电视专栏和专题片进行宣传;每年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和全省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发放《专利法》等宣传资料,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共同关注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先后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论坛、培训班等形式,为乡镇、企业和发明人等开展培训30多场次。加大专利扶持政策。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当年安排50万元,专项用于专利申请的补助、重大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发展、专利行政执法条件建设、专利宣传培训等知识产权事业。2006~2010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稳步发展,累计申请专利4097件、授权1152件,多次获得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山东春潮色母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先后被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泰山天盾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泰安市专利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成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典型。

【科技成果与奖励】
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
对自主创新的
科技投入,
相继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
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
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2006
~2010年,全市共取得
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92项,其中获省级科技成果28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3项,其中省奖7项,泰安市奖36项。对全市取得的一批重要科技成果,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6~2010年,共
获得
国家级
各类科技资助项目5项,资助经费461万元;获得省级各类科技资助项目18项,资助经费808万元;获得泰安市级各类科技资助项目28项,资助经费360万元。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和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全市
专门拿出一千万元的科技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支持。依据相关政策和规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和科技奖的8家企业,共兑现奖励资金164万元。

【科技合作】 坚持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在新泰集聚,以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全市在继续深化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省内外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120多家企业与国内32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有20家企业被12所高等院校确定为教学科研基地。进一步深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两院院士的合作。2010年,山东泰山天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与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院士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一处,帮助企业加强项目开发、人才培训、智力引进、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合作,2010年在全市建成省级色母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开展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难题及需求调查,为全市企业建立数据库,帮助相关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地震测报】 五年间,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坚持以震情为中心,致力推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制定出台新泰市《震情监测会商制度》、《异常观测报告制度》、《地震监测仪器管理规定》、《地震监测工作值班制度》,使地震监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资料可查;全面完成地震台数字化改造工程,并完成了新上强震台的准备工作,实现了与省地震台网中心、泰安市地震台网中心联网,使全市的地震监控能力达到ML≥2.0~2.2级,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地震速报时间提高到15分钟以内、定位精度小于15 km的水平;建立了“三网一员”(指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市群测群防网,做到了“人员到位,待遇到位,责任到位”。在地震灾害防御方面,严把城市规划、建设环节的抗震设防关,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的管理力度,建设项目管理实现了立项、选址、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服务与资料备案,确保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设立大型应急避难场所13处,学校应急避难场所5处,总面积达到74万平方米;积极开展以新泰市东都镇西都村为试点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在地震应急救援方面,编制修订《地震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在学校、乡镇街道等场所进行防震演练30余次,参与演练群众多达5万人次。坚持强化防震减震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着重利用3月1日、5月12日、7月28日和12月4日等重要时段宣传《防震减震法》。截至2010年,全市已有8所学校被命名为省、泰安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科研机构】 2006~2010年,按照《山东省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暂行办法》的规定,先后批准成立了新泰市东岳疑难病研究所、新泰市泰山磁力发电研发中心、新泰市孟氏中医药研究所、新泰市孟氏骨科研究所、新泰市华伟环境生物与昆虫资源研究所、新泰市大官青茶叶研究所、新泰市方兴坐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新泰市孟氏中医药研究所、新泰市齐鲁中医药秘方研究所、新泰市明公王氏祖传德延堂整骨研究所等科技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都在本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研究水平,自成立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20项,申请专利28项,转让技术11项,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