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178&run=13



【概况】
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2处,其中,小学173处,初中29处,普通高中4处,职业学校2处,教育培训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幼儿园、文化补习学校各一处,在校中小学生13.74万人,在职教职工1.3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100 %,巩固率为98.69%。普通高中实现招生29633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9万人。高职对口升学人数连年增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稳定在98%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拆除中小学危房2.3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校舍64.2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4.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78亿元,全部消除了校舍危房。农村小学由170 处调整到167处,初级中学由33处调整到25处,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2处、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39处,其它学校全部达到新泰市级规范化标准,57处学校达到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级标准,5处学校达到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A级标准。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网络“班班通”工程,配置微机1.87万余台;7个乡镇创建为泰安市教育强乡镇。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实现全市教师工资统一标准按时发放,全市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2876元;将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职能上收到市教育行政部门,实现全市教师统一管理;实行以市财政为主的生均公用经费筹措办法,保障农村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市政府办公室制订《关于加快推进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城市附加的30.96%、地方附加的21.51%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启动了全国千所改革发展示范性中职校创建工程,实施了国家级职教中心的建设。大力提高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水平,统筹高中段学校招生,2010年高中段入学率达95%,职普比例达到4:6,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促进了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实行“绿色证书”制度,加快“富民培训工程”进程。实施“职成教联动工程”,乡镇成教中心校挂靠职业学校举办种植、养殖、民间传统工艺、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特长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教育】
“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普通高中五年内连年扩招,全市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五年间,全市坚持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突出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学校管理,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一、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98.69%以上。实行义务教育管理“双线”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双管齐下,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在校生巩固率。各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政策,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杜绝学校乱收费行为。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课本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力地防止了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二、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所有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定期加强对学生的法制纪律教育。认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泰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9〕11号)和《新泰市农村幼儿园规划建设奖励办法》(新政办发〔2009〕50号),对全市幼儿园实施规划布局调整和建设,按照“撤并、新建、改扩、附设”的原则,将全市原有的529处幼儿园布局规划调整到285处。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乡镇政府发展公办幼儿园,截至2010年全市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改建幼儿园127处。其中,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6处,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7处。有17处中心园通过了泰安市乡镇中心幼儿园认定;推进学校附设园建设,建成学校附设园106处。同时,鼓励村办园及社区办园,吸纳达到办园标准、没有安全隐患的个体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市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2010年,根据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办园基本条件,对全市幼儿园进行了认证,最后确定163处达到合格标准,并颁发了办园许可证和星级铜牌,对认证达标的幼儿园实行星级管理,其中,“五星级”幼儿园11处,“四星级”幼儿园20处,“三星级”幼儿园10处,“二星级”幼儿园68处,“一星级”幼儿园54处。编印《新泰市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手册》,全市幼儿园做到人手一册,使幼儿园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健全了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举办幼儿园园长岗位、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120名园长、1400名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教育协作交流和教育科研帮扶结对活动,积极引导市实验幼儿园进行送教下乡,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0 处,泰安市级规范化幼儿园 57 处,新泰市级规范化幼儿园 163 处,在园幼儿40712 人,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 93.8%。

【特殊教育】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入学残疾儿童141人,其中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96人,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45人。新泰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13个班,其中听力残疾8个班,听力残疾学生54人;智力残疾5个班,智力残疾学生42人。2010年当年招收听力残疾4人,智力残疾7人。认真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通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特教事业发展,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按照“教育、康复、就业”为一体的办学思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

2008
年初,市委、市政府实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利用市职业中专全国重点的品牌,将原市职业中专、一职专、二职专、三职专、新矿一中5校合并,成立新的职业中专。2010年4月,又将原二职专校区划归市青云职业中专。全市职业学校由原来的5处调整到2处。2010年,在校生7768人,专任教师369人。2006~2010年,共向社会输送各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1.76万人,短期培训6.8万人。截至“十一五”末,2处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处,即新泰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省级重点学校一处,即新泰市职工中专;专业建设方面有省级示范专业4个,有泰安市级骨干专业4个、精品专业3个。2010年底,新泰市职业中专建成电工电子、制冷实习室等22个,微机室8个,实习车间5个。新泰市青云职业中专建成各类实训室6个,微机室4个,汽车驾驶与维修实习车间1个。

全市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落实泰安人才标准化工程为抓手,不断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进一步探索学分制教学,切实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五年间,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走在泰安市前列,在每年泰安市举行的师生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06~2010年高职对口升学考试中连续5年上线总人数列泰安市前三甲。

2006
~2010年新泰市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情况表

┌────────┬──────────────┬──────────┐
│类别年度 │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人数 │上线人数 │
├────────┼──────────────┼──────────┤
│2006 │567 │496 │
├────────┼──────────────┼──────────┤
│2007 │532 │448 │
├────────┼──────────────┼──────────┤
│2008 │435 │375 │
├────────┼──────────────┼──────────┤
│2009 │371 │324 │
├────────┼──────────────┼──────────┤
│2010 │306 │286 │
└────────┴──────────────┴──────────┘

【成人教育】
“十一五”期间,全市的乡、村成人教育基地建设主要是在巩固提高和改善办学条件上下功夫,以创建省、泰安市规范化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抓手,促进办学效益的提高。至2010年底,全市20个乡镇街道均建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其中2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达到泰安市级示范性成教中心校标准。916个行政村,村村办起村成人学校。2010年全市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有专职教师287人,兼职教师319人,年培训能力达13万人次。

2006
年后,把工作重点放到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科技培训上,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单一的培训模式,全面启动实施“富民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办学面达到100%。2010年,全市乡村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万人次,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0%以上。2006~2010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达65万余人次,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改革办学体制,实施“职成教联动工程”。乡镇成教中心与职业学校联合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培训转移人数达6000人;三是改革成人教育教学体制,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创办校办产业项目。全市各乡镇成教中心校均有试验示范基地,边培训边实践,提高了办学效益。创办地毯加工、绣花、假发编织、服装加工、野猪养殖等项目11个,从业人员1300余人,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新型办学路子。

【民办教育】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调动了单位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积极性,全市的民办中小学发展较快。市教育局严把办学、广告审批关,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有民办小学2处,培训机构2处。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在校生达3118人,教职工155人。2006~2010年,全市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共教育培养学生4200余人。各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增加全市的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电大教育】
2006
年始,电大教育专业不断增加,本科增设机械、工商专业,专科增加护理、药学专业,生源也由原来以教育界为主转向社会其他行业。2007年,被中央电大批准为奥鹏网络学习中心,当年春季招生高护本科25人。2010年6月,被省电大授予“全省电大550工程先进单位”。五年间,累计招生本科学员651人,专科学员1208人。

2006
~2010年电大实际培养毕业生情况统计表

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人数院校本科专科一村一本科专科本科专科本科专科一村一本科专科一村一山东电大新泰学院1077426103921882451242841068121233

【教师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暑假对全市干部教师开展师德建设集中教育月活动,切实加强全市教育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全面实施以建立学校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建立分配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教师任用新机制。教师职务继续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打破中小学教师职务终身制。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切实调动了全市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培养,重点打造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养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人民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3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特级教师8人,齐鲁名师1人,齐鲁名校长1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另外,还培养了一批泰山名校长、功勋教师、名师、教坛英才、教坛新星等。

合理确定中小学高、中、初级职务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按需设岗,按岗竞聘,择优聘任。至201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达到1557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达到7429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达到3781人,分别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的12.2%、58.2%、29.6%。面向社会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凡在中小学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从教,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对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实施公开招聘制度。 2006~2010年,通过考试共招聘新教师1221人。

制定《新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新泰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干部教师培训。2006~2010年,每年暑假均对全市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共举办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 5期,培训校长 301名;举办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4期,培训校长294名;举办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2期,培训校长 56名;举办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 2期,培训教导主任 156名。中小学校长全部持证上岗,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到2010年,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及以上的达76%,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达72%,有硕士研究生78人。

【素质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紧紧抓住新课改契机,把课改当作促进新泰教育和谐高效发展的主抓手,按照“抓重点、求实效、创特色、争先进”的思路,推进“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着力打造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成果显著。2010年,1名学生获全国“金话筒”大奖,1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研究员称号,4名学生入选全国少年科学院院士,1名学生被授予“全国第五届创新青少年”称号;新泰一中健美操训练队荣获全国健美操比赛大奖,向阳实验学校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该校学生获全省亲子读书大赛一等奖;新泰一中1名学生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获金奖,被授予“全国第五届创新青少年”称号,汶城实小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该校1名学生获得全国小实验箱总决赛金牌,实验幼儿园获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特金奖。

【教师工资统筹】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从2005年10月开始,调整乡镇教师工资财政管理体制,将乡镇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列报单位为市教育局,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委托银行代发。从2008年1月开始,统一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统一标准,教师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由2005年的人均1053元提高到2010年底的2876元。

【教育经费投入】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加快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预算中单独编列,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2006~2010年,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达到2.8亿元、3.68亿元、4.35亿元、4.97亿元、5.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9%、18.22%、14.27%、18.15%;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44%、9.89%、9.18%、10.20%,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2006年农村小学为2002元、农村初中为2262元,2007年农村小学为2137元、农村初中为3452元,2008年农村小学为2950元、农村初中为6133元,2009年农村小学为3046元、农村初中为8410元,2010年农村小学达到3380元、农村初中达到6169元,均有所增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2006年农村小学为125元,农村初中为 170元,2007年农村小学为270元、农村初中为 396元,2008年农村小学为467元、农村初中为 837元,2009年农村小学为500元、农村初中为 1613元,2010年农村小学达到606元、农村初中达到1355元,2010年较2006年分别增长481元、1185元。

【学生资助】
2007
~2010年,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惠及学生越来越多。至2010年末,累计落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76万元,资助学生6953人次。落实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课本费47万元,资助学生3003人次;落实高中国家助学金614万元,资助学生11648人次;落实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025万元,资助学生13671人次;先后为4049名大学生办理和发放助学贷款2147万元,联合志高集团对新考入大学的49名贫困生进行了资助,发放救助金36万元。组织泰安教育基金会“爱心助学工程”工作,资助本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15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7.65万元。累计发放“8.17矿工子女助学基金会”基金104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653人次。

【办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作为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市、乡两级政府逐年加大投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逐步做到办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制度化。全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投入资金1.876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特殊教育学校仪器配备工程、课桌凳更新工程、书香工程、班班通工程、电钢琴普及工程、校园网建设工程、
两热一暖一改工程
,加大了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五年内共建成理化生实验室240口、自然实验室112口,各类专用教室450口;图书室230个、阅览室365个,建筑总面积达5.36万平方米。购进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共计总价值8860余万元。其中,理化生仪器2880万元,自然仪器180万元,实验设备1180万元,各功能教室器材设备660万元,图书187.5万余册,更新课桌凳90000套,电钢琴890架。配备学生用计算机10500台,教师用计算机8200台,多媒体设备1500套,基本满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其中,2009年投资720万元,完成9处学校的取暖和一处学校的沼气改厕项目;2010年,投资890万元,完成88处学校的热水热饭工程、6处学校的取暖工程和17处学校的改厕治污。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三室”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全市的实验室、图书室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各类仪器设备和图书的应有功能。

【学校建设】
2
006
~2007年,全市共拆除中小学危旧校舍2.3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校舍64.2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4.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其中一次性招标采购落叶松檩条84186根,平房校舍水泥檩条全部更换成落叶松檩条。2006年投资3.6亿元,将新泰一中、新泰三中、新泰四中、新泰五中整合,建成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的新泰一中新校区,普及了高中段教育。2008年,将原市职业中专、一职专、二职专、三职专、新矿一中5所学校整合,新建市职业中专,校区设在原新矿集团第一中学。拆除原危旧校舍一万余平方米,聘请省建筑大学对学校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工程投资5700万元,建设校舍5.17万平方米,新建一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3幢学生宿舍楼及5个实训车间。学校规模达到200个班、容纳在校生1.5万人,成为教学、实习条件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争创“全国千所重点职业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政府成立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下发了《新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泰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09〕83号﹚。对全市所有的校舍进行安全排查和抗震鉴定。编制中小学安全工程三年建设总体规划。用三年时间,投资2.55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23.56万平方米,并完成校舍的维修加固。2009年,投资580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2010年投资2亿元,完成新建续建项目27个,新建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

【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
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全面实施“学案导学单元达标”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广泛开展教改实验,使教科研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个人走向全体、由经验走向科学,开创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多项多人次获得上级奖励。2006~2010年,全市先后有6处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法等5项课题获省教学成果或市科技进步奖,语文立体化单元教学等36项课题通过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鉴定验收,其中2项达到省内同类研究中领先水平。

【教育督导】
五年间,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迎接省市教育综合督导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督政督学并重,大力开展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以法治教、保障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完善督导制度,创新督政机制,督促政府责任落实。继续实施《关于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新泰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对乡镇街道教育工作实施年度目标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督导制度,根据《新泰市乡镇街道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及其细则,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督导,坚持将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强化督导评估结果的使用,实行“四个挂钩”:即评估结果与表彰先进挂钩,与干部任用挂钩,与教职工考核晋职挂钩,与评优指标挂钩。依据每年一度的督导评估结果,市委、市政府分别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进行表彰,较好地发挥了督导的激励导向功能。深入开展“创强”活动,2006~2010年,有禹村、汶南、果都、小协、宫里、青云、石莱等7个乡镇街道先后“创强”成功,被泰安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工作强乡镇”,全市“教育工作强乡镇”达到14个。开展“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强化政府责任,在教育投入、教师队伍、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2010年通过泰安市初步验收。坚持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以制止辍学为重点,加大依法治教督导力度,巩固和提高了全市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每年春秋两次对教育乱收费和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项治理,实行一票否决,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每两年一次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进行一次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坚持“督导搭台,部门协作,科室唱戏”,成功迎接了省和泰安市2006~2010年的教育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取得优异成绩,受到泰安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努力推进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结合督导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市(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研究”工作。

【学校简介】
新泰一中

始建于1952年,是山东省第一批省级规范化学校,连续1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
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高中教学质量名校、泰安市校园文化AAA级单位、
泰山先锋
等荣誉称号。
2003
年,市政府投资3.6亿元建设一中新校区,2006年全面启用,学校占地760亩,
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
教职工960人,
在校生8300人。
新泰一中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已成为全省瞩目的齐鲁名校。

2007
年8月14日
,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一中、三中、四中、五中四处学校整合为新的新泰一中,规模达到300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在校生2万多人,分别在一中老校区、一中新校区、四中老校区上课,办学区域分散,学生成分复杂,管理难度极大。学校采取逐步融合的方式,继续采用各校原有的管理办法,保证高三顺利毕业,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使学校顺利度过了磨合期。学校整合,扩大了新泰一中办学规模,使新泰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张,满足了全市广大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消除薄弱学校,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市提前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

2008
年,学校又进一步融合,全部集中在新校办学,规模基本固定在240个班。2009年暑假,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实行
南北两个校区分区办学。南校、北校都按一个独立的学校配置和管理,相对独立,展开竞争。2010年,实行
“分区办学,互相竞争,教学管理比翼双飞”的全新管理模式。各校区
认真负责,创新工作,
全体干部和教职工比奉献、比投入,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管理上了新水平,教学上了新台阶,
学校整体工作健康、有序。

学校十分重视硬件建设,拥有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技馆,建有艺术教学楼、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体育运动设施齐全,建有5个大型运动场,体育中心的高标准运动场建有全塑胶跑道、人造草皮足球场。

坚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扬一中“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营造严谨扎实的教风和勤奋刻苦的学风,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精神,认真落实基本规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认真落实政府助学政策,
全面开展高中课程改革,
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研活动,促进课题研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有新的提高,教学成绩连续十几年获泰安市第一名、在全省领先。先后
被山东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等
十几所全国重点大学
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

新泰市实验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93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职工403人,本科学历达90%,中学高级教师127人,中级教师101人。学校有全国骨干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一人,泰山名师4人,地市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85人。学校现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合作学习重点研究基地、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会员单位、泰安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泰安市教育教学示范学校、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基础教育办学先进单位、泰安市规范化学校、泰安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实施“无缝隙管理”。坚持依法办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的“校长负责下的分层管理体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理顺各部门关系,畅通管理体制。通过认真执行和落实各类责任制度和评价制度,充分激活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着力打造教书育人、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勤学专研、严谨笃学、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肯定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计划、总结、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测试、理论学习等环节上作出明确要求,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分工包科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检查评比制度,落实常态的小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校本教研,落实听评课制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强化教学反思,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深化学案导学,落实“堂堂清”,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2010年,有18人代表新泰参加泰安级优质课比赛,2人参加省级比赛,一人参加全国级比赛,学校被推荐为山东省教学重点实验基地。

新泰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占地242亩,在校生6197人,在职教职工423人,其中专任教师309人,专业课教师209人;教学设备总价值1134.57万元;
开设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土木水利类、农林牧渔类、教育类等5大类15个专业,其中机电、计算机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机电、数控专业为泰安市精品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建设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省级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首批“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创业明星学校、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职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泰安市文明单位、首批骨干示范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职业成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对口高职升学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AAA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在泰安市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主动顺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

专业设置上,以适应当地发展支柱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大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等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对原有专业细化改造,将计算机专业分为动漫制作、网络技术、3G通信技术等专业,将机电专业分为电工、车工、钳工、制冷等专业。所开设专业中,机电技术、计算机、服装专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机电、数控加工专业为泰安市精品专业。在办学形式上,实行“一校多牌”的联合办学和“双向挂牌”的校企合作,先后成为国家农村星火科技学校、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泰学院、新泰市国防教育专业学校、新泰市旅游学校,与昆山纬创资通、苏州罗技电子、威海富丽有限公司和山东泰丰集团、山东赛特电工、山东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山天盾机械、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实践就业“双向”办学协议,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组建了“新泰市机械加工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成为泰安市首批八个职教集团之一。在培养模式上,
依照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推行“素质+技能”的培养模式,坚持“理论够用,专业过硬,技能娴熟”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课难度,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方式,实现“三进三对接”:
学校进工厂、工厂进学校、课堂进车间,学校与企业对接、教学与实践对接、学生与岗位对接。

整合资源,发展壮大。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原市职业中专、一职专、二职专、三职专和新矿集团一中进行合并,成立新的职业中专,学校发生根本性嬗变。加快建设,提升实力。
从2009年开始,投入5000万元,按照“科学规划,整体布局,高标准建设”的目标要求,对校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建学生公寓两座、教学楼一座、实训大楼一座,建成钳工、服装、机械、电工、电焊实训车间五个,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2010年争取中央预算资金600万元,开工建设3号学生公寓,同时硬化校园路面5000余平方米,对多功能教室、餐厅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充实设施,加强实训。2008、2009、2010三年累计投资350余万元,购置先进设备,充实实训室和车间;积极争取150万欧元的国外政府贷款,全部用于实训设备的购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到企业顶岗锻炼,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推进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双师型”教师达到
150

,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48.5%和71.8%。

先后共有980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推荐5600名毕业生就业,
就业安置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满意率达100%。
为社会提供
职业培训服务。
依托学校资源优势,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分别与组织部门、人社局、农业局、畜牧局、部分厂矿企业等部门单位联合,先后承担全市党员远程教育、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转移、扶贫助学、技能扶贫等工程,举办电气焊、机械加工、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操作、数控技术、服装加工、客服、畜牧兽医等专业技术培训班800多个,利用寒暑假举办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等,以上培训每年达上万人,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占地面积36.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教学班89个,在校生5500余人,教职工346人,中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高级教师135 人。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各级优秀教师、教坛英才、教学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89人。学校配备有学生专用教室90个、实验室6处、活动室2处、计算机房3处、综合活动室2处、德育展室1处、音乐室3处、舞蹈室1处、心理咨询室1处、书画室3处、卫生保健室1处、图书室1处、阅览室4处、综合电教室1处、多功能厅1处等,学校建有校园网,拥有计算机294部,多媒体教学设备92套。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多角度开展校本研究,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师德素养、业务培训等活动。组织教学公开周、教师论坛、教育博客、大小组教研活动、大小课题的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落实人才库教师职责,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研培训体系,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先后培养出省地市级骨干教师48人,160余名教师多次获省地级教学比武一等奖,一大批教师分别被评为“泰山名师”、“泰山教坛英才”、“新泰名师”和“新泰教坛英才”、“新泰教学新星”等。

强化德育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常规活动、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法律进学校”、“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评比”等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坚持家长会制度,创新开展“家校通”活动,完善“家长学校”制度。

建立健全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通过调整教育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调整师生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评价办法,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被动约束式向主动自主式的转变。学校连续6年夺得全市教育教学评估第一名。

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校园电视台、学生值周中队、升旗仪式、阳光体育、身体素质达标运动会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收到了明显效果,家长、社会的满意度高,学校也多次被授予泰安市、新泰市级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文明集体、素质展示等各类先进称号。先后有1300余名学生获得全国少儿书画、个人才艺比赛金银铜奖,连续4年获得全国校园电视节目金奖,6名学生获全国少儿主持人金话筒奖,2名学生被中国少年科学院、全国少工委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连年夺得全市文艺汇演、诗文诵读、合唱、演讲、征文比赛第一名。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泰安市科普示范学校、泰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泰安市教科研重点实验基地、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AA级学校、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7188平方米。2006年,与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集团)强强联合,创建新泰园,并采取“一园两制”,即:一个幼儿园,采取公办、民办两种办园模式,实现公办园和民办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实验幼儿园设施完备,设有美劳室、科学宫、器乐房、书画室、感统训练室、蒙式教室、钢琴房、图书室、网络主控室等各专业功能室。现共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大中小教学班19个,在园幼儿774名。共有教职工128人,本科学历 38 人,中学高级职称6人,山东省特级教师一人,各级优秀教师、教坛英才、教学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9人。

五年间,市实验幼儿园以“创新引领发展”为办园理念,以“让爱更多一点”为核心文化理念,以“博爱、扬善、陶情、启智”为核心行为目标,树立“健康成长、放眼未来、服务为先、特色创新”的教育理念,实施 “尊重规律,回归自然,儿童本位,引领发展”的自然启蒙教育模式。通过创建“三实管理队伍”,即:管理中实实在在带头,专业上实实在在研究,发展中实实在在培养人,总结实施“需要管理模式、赏识管理模式、阳光管理模式、成功管理模式”等四种管理模式。

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定期聘请北师大、华东师大教育专家来园授课,每月视频聆听客座教授讲座。建立教师成长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结探索实施了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师表工程”和“名师工程”。通过倾力打造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名优教师 “风采课”等形式各异的培训学习,分别对5年以下、5 到10年和10年以上教师提出层级递进式培养方案,并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人生规划和谐统一到幼儿园的发展中来。充分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先后与刘杜、果都结为教育友好协作单位,与刘杜中心幼儿园、果都杨楼爱心幼儿园结为“拉手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成立讲师团,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共选派13名骨干教师到6个乡镇送课下乡,指导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了全市幼教的快速发展。

以“读名书”、“听名曲”、“赏名画”为特色课程理念,推行全程母语浸透式英语教学,古诗词、英语同步进行;研发《幼儿花样跳绳》、《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程》、《绘本教学实验课程》、《创意美术实验课程》等园本课程;有效实施八大区域化教学,积极开展阳光户外活动,以“自然、愉快、互动、健康”为主题,把园所分成自然田园游戏区、童趣愉快游戏区、互动健康体能发展区。定期向家长开展科学育儿指导活动,每学期召开两次家委会,每年举办两期家长培训班,开展两次大型家长开放日,举办“体验田园生活,走进大自然”亲子自驾游等活动。

市实验幼儿园先后多次迎接省市各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2006年“六一”节期间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高丽亲临检查指导。该园先后获得“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巾帼文明岗”、“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三八红旗集体”、“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AA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培养出54名“平阳新苗”、“泰山新苗”和“齐鲁新苗”。PHE国际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获奖者3名,山东省少儿美术大赛小画师称号7名,山东省七巧板比赛获奖者5名、上海市少儿书画比赛一等奖16名、泰安市优秀小公民一名。2007年8月,幼儿集体舞蹈《京韵花翎》代表山东省参加由共青团中央、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荣获全国总决赛“特金奖”。幼儿英语童话剧《龟兔赛跑》在“星星火炬”第七届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特金奖。一名小选手英语口语个人才艺表演《I am a little teapot 我是一个小茶壶》夺得学前组全国个人总决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