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象设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1&rec=535&run=13

制作天气预报需要采集大量的天气信息。信息越多,越利于从各方面分析天
气形势,利于预报员在有各种依据的情况下预报天气,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水平
和质量。
设备更新 1985年,配备QSZ-1型滚筒式气象传真收片机。该机操作简单,
消耗费用低,可以收到原本北京发射的天气形势分析图和预报图。图纸范围在乌
拉山以东,日本列岛以西,北至北极圈,南至西沙群岛。可以从各大天气系统的
演变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原来县级气象站难
以预测的重要天气,例如暴雨等都可以进行预报,准确率较高。1992年,装备地、
县联网的甚高频电话。地、县联网的甚高频电话,使得县级预报员能直接监听全
省的天气会商和参加泰安市范围内各县市区的天气会商。在会商中能听到省气象
台、各地市气象台之间对天气形势的分析看法。同时,在参加泰安的会商中能直
接与泰安市气象台、各县市气象站发表意见,阐明依据,分析天气。1994年,购
置386微机一台, 实现了地、县之间无线和有线联网的两种渠道。实现有线传输
之后,信号稳定,不但能参加天气会商,还能将原来由气象传真收音机收到的天
气图由该设备来收取, 并打印出来。后来,又通过泰安设备接收到"风云2号"的
卫星云图,进一步增加了预报天气的依据。
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系统 1998年8月1日, 市气象站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自行
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系统。1999年,建立卫星接收小站,该站的建立可直接接收来
自"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图象, 屏幕显示,一目了然,随时接收。
进而建成了天气预报平台,使得各种气象分析图、预报测报、卫星云图均得以随
时接收,且地市之间的天气会商也在此平台屏幕上显示,该平台还可以直接接收
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指示。 至2000年,仅用于业务服务的微机已达4台,制作天
气预报所能获得的资料大大超过八十年代的地市级装配,且避免了手工图表的填
绘。
地面测报微机数传 六十年代所使用的地面测报仪因质量精度高而定型,
此后变化不大, 仅在1991年更换了百叶箱支架,由4腿支架改为单柱支架。1994
年始,气象报表的制作改由原来的手工制作可直接上报省局由微机制作,减轻了
观测员的劳动,差错大大减少。2000年,又进一步改善报表制作,购置微机1台,
实现了当日当次观测后数据直接通过微机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