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保"供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1&rec=433&run=13

敬老院供养 敬老院是"五保"供养的重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五
保"供养事业不断发展。 1986年,全市有敬老院38处,其中乡镇敬老院28处,共
有管理人员93人,占地160多亩,拥有房屋499间,共计投资166万元。入院"五保"
老人434人,占应入院的62.4%。
1988年, 全市有敬老院36处,入院"五保"老人470人,占应入院"五保户"的
76%。 其中新入院"五保"老人33人。同时,全市对"五保"老人的供养采取了集中
和分散供养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资金的办法,全年共统筹58万元。果都镇、
沈家庄乡在保证"五保"老人生活的同时,强化了以副养院的功能,收到了较好效
果。天宝、羊流两镇投资107300元,扩建了两处敬老院,提高了入院率。
1989年,全市共有敬老院31处,"五保"老人1163人,入院"五保"老人493人,
当年新入院54人。各敬老院积极开展以副养院活动,21个敬老院农副业收入在人
均百元以上。西张庄、小协、楼德、岙阴、果都等敬老院,副业项目由原来的几
个发展到十几个,收入逐渐增加。
1990年, 新入院"五保"老人80名,全市入院"五保"老人达573人,全年统筹
资金52万元,基本保证了"五保"老人们的生活和医疗问题。对分散供养的"五保"
老人由乡镇处统一管理, 负责发放供养粮、款。全市敬老院经济收入58200元,
达到人均百元以上。西张庄乡敬老院充分利用院内空地种菜、栽葡萄、养鸡、养
猪等收入达8800元, 人均收入200多元。羊流、天宝、果都、汶南、旧关等乡镇
积极投资改建、扩建敬老院。泉沟、沈家庄搬迁新建了敬老院。
1991年、1992年,供养"五保"老人1308人,乡镇统筹供养经费65万元,粮食
35万公斤。
1993年,全市31处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88人,乡镇统筹经费84万元,
粮食13万公斤。 以副补院项目30个,年收入32万元,人均收入300余元。在农历
九月九日老人节期间,各级领导走访慰问了"五保"老人,并检查了省政府颁发的
《农村"五保"工作暂行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及时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1995年,全市进行了"五保"对象大普查,全市农村共有"五保"对象2362人,
占农业总人口的2.43‰。
1996年,全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落实"五保"费
用乡镇统筹,提高了入院率和供养水平。加强了敬老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大
多数敬老院达到了庭院花园式、宿舍旅馆化、饭菜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
列化。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全市敬老院以副补院年收入54万元。"五保"老人生活
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1997年,市政府召开关于加强"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工作会议。两次召开
调度会,并于年底召开了全市敬老院建设流动现场会。全市用于敬老院建设的资
金投入达240万元。 市中办事处投资6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老人公寓。刘杜镇在
政府驻地新建了敬老院。放城、石莱搬迁了敬老院。楼德、东都、龙廷扩建了敬
老院。沈家庄、西张庄、东都的敬老院新安装了大型锅炉和供暖设备,实行了集
中供暖。全市所有敬老院都粉刷了房屋,安装了纱门、纱窗,增加了基础设施,
硬化了地面,绿化美化了环境,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全市敬老院院办经济年创产
值160万元,纯收入36万元。
1998年,市中办事处实施"夕阳红"工程。市、处两级投资40万元,社会统筹
50余万元,以敬老院为依托兴建了高标准老年人公寓,并对原敬老院进行了改造。
西周镇加大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30余亩高标准的敬老院1
处。果都镇投资30万元用于敬老院设施更新改造。其它敬老院也不同程度进行了
改、 扩建或设施更新。12月3日,召开了全市敬老院管理工作现场调度会,总结
了全市敬老院建设情况。
1999年,在全市普遍实行敬老院的等级管理,全年共计投入资金近百万元,
经过更新改造的敬老院,内部设施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共有14处敬老院
被评为三级以上敬老院,其中一级敬老院3处,二级敬老院6处,三级敬老院5处。
2000年,全市共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再次更新改造了各级敬老院内部设施,
全市共有敬老院27处、入院老人1032人。
社会供养 在全市2366名"五保"对象中,已对973人实行集中供养,其他实
行了分散供养。对分散供养的实行了联系人、联系户制度,定期对"五保"老人进
行看望、 走访,定期送粮食、面粉、零花钱等。2000年,为2名特困老人争取了
全国助老工程名额,每年向他们发放1000元的生活救助款。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促进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1996年, 市老龄委、团市委、市妇联在全市联合开展了"尊老敬老、送温暖、树
新风"活动。 各级老龄委、共青团、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办公室转发的三家联合制
定的活动意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群众的敬老意识明
显增强,老年人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卫生部门组织医务工
作者为老年人义务查体,送医、送药下乡。全市5000多名团员青年与敬老院孤寡
老人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并签订了帮扶协议,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生产、生活
服务。《人民日报》对此作了报道。31处乡村敬老院成为驻地学校、机关事业单
位的敬老联系点或责任区。全市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让自家老年人住上新房、
正房,并连同社会捐助一道为老年人置添了新衣、被褥及生活设施。全市累计为
老年人办好事、实事近5万件,涌现出了一批敬老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