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土肥与能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1&rec=144&run=13

土壤肥料 主要开展了经济用肥、培肥地力两大工作。经济用肥技术历经3
次飞跃。1986~1990年,为定性、半定量阶段,依据土壤普查的结果,首次推广
氮、磷、钾及微肥配合施用;1990~1998年,为测土施肥阶段,施肥的准确性大
大提高。1998年以来,为精准平衡施肥阶段,逐步开展了统测统配技术服务,做
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深入,累计增加经济效
益2.5亿元。培肥地力方面,大力倡导大积大造土杂肥。1995年,首次推广利用"
301"菌剂堆腐秸秆还田新技术,找到了消化剩余秸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
经济、社会效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结合"联合国粮援项目"、"粮食自给工程"、
"商品粮基地县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先后投入10余万元,更新仪器设备。测试手
段、 测试水平处于泰安领先地位,先后测土5000个,测定2.5万个项次,为指导
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先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小麦配方施配技术推广"301"
菌剂堆腐秸秆还田新技术示范应用;小麦、玉米经济用肥培肥地力综合技术推广。
推广的主要肥料有N肥(碳酸氢铵、 尿素)、P肥(过磷酸钙)、K肥(硫酸钾、
氯化钾)、专用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4大作物专用肥)、复混肥(二铵、
各种复合肥等)。
能源开发 1978年, 成立县沼气办公室。1984年沼气办撤销,业务工作移
交农业局,设农村能源科,由过去沼气办单纯的建沼气池,扩大为生物质能、太
阳能、风能、水势能、省柴节煤炉灶等综合性农村能源技术推广。1986年,新泰
市被列为全国省柴节煤试点县。1988年,全市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灶2.38万户,约
占总农户的93%,培训建灶技术员达5万人次。国家颁布建设沼气的有关标准图集
后,沼气建设走向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发展道路。建池质量和建池技术
不断提高,成功率达100%。禹村镇朱家沟村、汶南镇薛家庄村建池户达80%以上,
成为典型的能源村。
九十年代初, 沼气建设与蔬菜大棚相结合,该模式主要是解决大棚内CO2不
足的矛盾,为大棚增加温度、光照、肥料,促进了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总效益
增加30%左右。 同时,在山区狠抓了"猪沼果"生态模式与"桑沼菇"生态模式的推
广。"猪沼果"生态模式,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在省内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