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与永安寺抗日武装起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9&rec=9&run=13

抗日战争初期,万里在东平、汶上、寿张等鲁西南一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为鲁西南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生在1938年2月5日的永安寺起义,就是由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志士领导和发动的鲁西南地区一次抗日武装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整个山东省抗日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鲁西南为什么能在永安寺起义?永安寺起义成功的历史意义?万里在起义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以教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36年5月,万里随曲阜师范学校毕业班全体同学到济宁乡农学校集训。此间,中共山东省委鲁西巡视员董临仪会见了他,与他一起探讨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万里于曲阜师范毕业后,受董临仪的委派,回东平发展党的组织。田大店小学校长、爱国进步人士田子珍聘请他任六年级国语教师。从此,万里抱定初心,以坚定的革命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和光明,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在田大店小学,万里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灌输爱国抗日思想。他把鲁迅先生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歌颂人民支援“一二·八”抗战,东北流亡作家白朗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等一些进步的文章作为补充教材,在课堂讲授。他发动师生捐款订购进步书刊,倡导成立了“读书会”。他把鲁迅的《呐喊》、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肖红的《生死场》、叶紫的《丰收》、苏联小说《表》、茅盾的《告彷徨中的中国青年》等进步书籍介绍给师生阅读。“读书会”订购了青年自学丛书《生活周刊》《中国青年》《中学生》等几十种书刊。他结合书中的主要内容,联系黑暗的现实,抨击社会的不合理,唤起师生奋起抗争。万里引导师生议论国家大事,给师生讲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组织进步师生不定期地出墙报、创办《学习园地》、及时传递国内重要时事信息,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面目。“西安事变”后,他讲释放蒋介石,联合抗日的重要作用。他在学校组织演唱会,还发动村里的群众观看演出,演唱的“大河上”等进步戏曲,使抗日救亡的道理深入人心。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进步师生的增多,不少人开始突破田大店小学的局限,到附近学校进行联系和宣传。万里通过艰苦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近于封闭的田大店小学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周边村庄小学许多渴求进步、追求光明的师生和青年农民开始聚向中国共产党,党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党在田大店小学的影响逐步扩大,革命活动逐渐向社会发展,万里开始在师生中培养先进分子,引导他们走向革命,发展他们入党。该校校长田子珍,1929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学校除名。1932年,应聘到东平县第三小学任教,后任田大店小学校长。田子珍对万里在该校开展革命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1937年春,万里先后介绍校长田子珍,进步教师张绍虞、展玉璋、高明旭、王端甫、夏环吾、解抑峰、刘灿军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对群众运动加强领导,8月,万里在田大店小学建立了党支部,田子珍任书记。该校的9个教师,除一人跟随国民党南逃外,其余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该校年龄较大的六年级学生中,也涌现出许多入党积极分子,如杨启贤、任有刚等人,他们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以田大店为基点,组织“民先”、“协会”和“农民福利会”

田大店地处东平、汶上、寿张、郓城几县边缘地带,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国民党的统治比较薄弱。这里的农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连年的军阀混战,殃及百姓,农村经济迅速破产,人民极度贫困。这里的民众在早年也受到党的影响,此地发生过一次农民暴动。1935年黄河决口,房屋倒塌,灾情严重。洪水退后,群众外出逃荒要饭。城西南乡民团团总和国民党县教育局长耿静庵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群众,村民无法生活下去,激起了村民的义愤。民众要改变现状,要反抗、要革命、要接受党的领导的愿望十分迫切。田大店小学早期毕业的学生董临仪,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曾参加青年学生赴南京请愿代表团。193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到家乡一带活动,并介绍王伯谋、董文华、王晓农等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扩大了党的影响。
1937年夏天,黄河再次大决口,村舍全部倒塌,学校被迫解散。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灭亡中华民族为最终目的的卢沟桥事变。面对日寇的大举进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大小官员纷纷南窜,散兵和土匪猖獗。自然灾害和兵乱,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极度困难。这时,失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对生活的担忧和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交织在一起,国家的命运和每个人的生计都到了紧要关头。万里在东平城里秘密发展于林甫、孟子明、强仁普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万里经常在马公祠小学主任于林甫处召集孟子明、强仁甫、田子珍等开会,研究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争取团结知识分子跟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以及如何建立抗日武装等问题。秋末,万里决定在教师、学生中发展“民先”队员,积极争取有名望的上层人物、知识分子参加这一组织,扩大革命力量。在东平城里、苇子河村、清水坦村、寿张集等地建立了“民先”小组,其任务是向地主借枪借粮,组织抗日武装。为了更广泛的组织人民群众起来抗日,万里和县工委决定成立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带头参加这一组织。协会成立一个多月后,就发展会员150余人。协会还创办了《抗日救亡周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前线消息,发动群众抗日并为前线募捐。万里经常为《周报》撰稿,报道平型关歼灭日军精锐后,反响巨大,民心振奋。为了解决贫苦农民的生活问题,把农民组织起来,投入抗战的行列,万里、田子珍等在田大店一带率先组织成立“农民福利会”,田怀先①、王伯谋、田仲显等积极参加该会活动。万里还联络刘星②、陈伯衡③、强仁普、赵效三经常深夜在田子珍家里聚会,商议“农民福利会”和抗日救亡大事。田子珍、田怀先他们用今昔对比给农民讲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破产的情况。他们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外出逃荒要饭也难,应当有个依靠,过去还有青红帮的组织,现在靠谁?我们应当组织起来,可以互相帮助。“农民福利会”印发了章程,大力发展会员,使之成为共产党的外围秘密组织。田小店、小安山、侯集、唐楼、宋铺、任庄、何庄、小营等村30余人也秘密加入会员。这时,五区苇子河、三区清水坦等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建立了这一组织,发展会员200余人。“民先”“协会”“福利会”的发展,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一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农民聚集在党的周围。这些为万里开展革命活动,发动抗日暴动,建立抗日武装提供了有利条件,打下了群众基础,并培养了骨干分子。

三、以联合抗日为重点,举行“永安寺起义”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东平县党组织的发展及活动情况,批准建立中共东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由万里任书记,于林甫任组织委员、孟子明任宣传委员。这是泰西地区8个县中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和山东省委“抓住日军入侵立足未稳、国民党军队溃逃之机,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县工委在东平城里桂井子西卷棚街路东万里家中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动员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参加抗战;大力发动群众,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积极输送干部,培养抗日骨干;创建抗日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县工委成立和第一次会议正确提出当前党的任务,这是东平县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县工委建立后,东平县有了统一、坚强的领导机构,使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11月,中共鲁西南工委派共产党员刘星到汶上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武装起义。当时,汶上县还没有党组织。刘星到东平与万里取得联系,并表示紧紧依靠东平地下党组织,切实做好各项抗日领导工作。万里与刘星共同分析汶上、东平及东平湖周边寿张、郓城、阳谷等县对敌斗争形势,在发展地方武装、紧紧依靠贫苦群众,开展游击战等多方面取得共识。他们开始研究建立武装、发动抗日起义问题。万里和东平县工委成为鲁西南一带抗战的领导核心。
12月25日,三架日军飞机轰炸东平县城,炸死、炸伤居民30余人,炸毁房屋26间。国民党东平县长孙永汉弃城而逃,各区区长也纷纷躲避,县区武装全部瓦解,地方治安无人维持,汉奸、土匪、溃兵危害乡里,到处是一片混乱状态。危急关头,县工委在县城召开大会,声讨日军暴行,宣传“抗日救亡,匹夫有责”,唤起民众,投入抗战。万里在马公祠小学多次组织召开抗日积极分子会议。这时,建立人民的抗日武装成为迫切需要。东平县工委派孟子明去济宁,向鲁西南工委请求建立抗日武装问题。孟子明接不上关系,返回东平。万里又给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委主任、东平人士张金铎④写信,派孟子明、赵效三再去济宁,联系地方武装番号问题。孟子明在返回途中,天降大雪,路途难行。于是,单县县委留他参加了当地抗日工作。这时,东平县工委与鲁西南工委失去联系,派去的人又杳无音信,为尽快找到上级党组织,万里骑着自行车,冒着纷飞的大雪,跨过冰封的黄河,奔向聊城。通过邵子言⑤见到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徐运北。从此,中共东平县工委在鲁西北特委领导下开展抗日工作。
1938年1月,万里与刘星、陈伯衡一起在马公祠小学商讨建立抗日武装问题。详细分析建立武装队伍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及群众基础,并拟定了在永安寺举行武装起义的活动方案。
永安寺位于汶上县七区申垓村(现属梁山县)东北部,地处汶上、东平、郓城、寿张四县相邻之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距敌人占据的汶上县城约60里,与东平的七区、八区近在咫尺,距党的活动基点东平七区田大店村仅20余里。在此开展革命活动不易被敌人发觉。永安寺寺院建筑宏伟,大房子多,便于队伍集中居住,不给群众增加麻烦,是发动武装起义的理想场所。另外,也为东平、汶上两县西部爱国进步青年就近参加起义提供了方便。隆冬季节,东平湖水冻成了冰,刺耳的北风呼啸着,人们各自畏缩在黑黑的草屋里摇头叹息。万里、刘星、田子珍等共产党员却冒着被土匪抢劫和冰层塌裂的危险,黑夜里来往于东平、汶上、田大店之间,进行聚议串联、探究对策、组建武装,以对付土匪汉奸和日军的进攻。田子珍、田怀先在村里鼓动说:现在村上的枪支、财产保不住了,连人也保不住了。我们要组织起来,有枪带枪,没有枪的带刀、棍也好,空身参加也行。经过万里等人的动员和组织,起义的条件逐渐成熟。此时,在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和共产党员刘星领导下,田子珍、田怀先等人已在东平县田大店一带拉起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武装,刘星、陈伯衡等进步人士在汶上西部组织起一支近百人的队伍。1938年1月14日,刘星、陈伯衡召开部分领导骨干会议,后又与万里等人商定后,决定举行起义。
1938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六),万里组织发动东平七、八区田大店村的田子珍、田怀先,唐楼村、何庄、吴庄、贾庄、侯集村、宋铺、小营等村进步师生和青年农民50余人;同刘星、陈伯衡在汶上西部张楼、毛庙、周村、双楼、齐岗等村发动的进步人士、青年农民及爱国商人、手工业者100余人,以春节走亲访友的名义,从四面八方赶到永安寺集合,共同举行抗日武装暴动——永安寺起义,成立了东(平)汶(上)人民抗日自卫队(亦称山东西南区人民自卫团、或汶上人民自卫队)。制作了红色队旗,宣布了队伍宗旨和纪律。东(平)汶(上)人民抗日自卫队,是由东平、汶上两县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农民等组成的一支抗日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为便于领导和行动,自卫队将人员编为三个大队和一个宣传队。自卫队刚组织起来,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队伍吃住困难、枪支匮乏。但大家情绪都很高涨,纪律严明。领导给同志们讲革命道理,讲红军的斗争故事,学习枪支武器的简单原理和使用知识,宣传队还学习唱歌演戏,做好宣传工作。2月12日起义部队离开永安寺,东进到汶上城西杨集村。距杨集七八里路的沙河站,正住着国民党的汶上县县长崔百朋。他张贴布告称自己是汶上县一县之长,有关抗日事宜,均须经他同意,并散布流言蜚语,诬抗日自卫队为“乱党”,严禁群众供给食宿。陈伯衡率汶上县张云峰⑥、隋长文⑦与崔百朋进行了坚决地斗争。3月底,自卫队东渡汶河,攻克汶上张楼维持会长杨承德的伪据点,俘虏杨承德及部属10余人,缴获步枪七八支,胜利返回杨集。

四、以白塔村战斗为开端,打响鲁西南抗日第一枪

自卫队成立后,刘星、孟晓东(东平县后泊人)负责政治工作,陈伯衡、曹志尚负责军事指挥,刘启文负责后勤军需,杜子俭(东平人)负责党建工作。这支抗日武装,以不当亡国奴,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历尽艰难曲折,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抗日斗争活动,并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鲁西南威震敌胆的抗日武装有生力量和广大穷苦群众的主心骨。
4月5日,万里、刘星、陈伯衡把队伍转移到汶上城东白塔村一带活动。为了配合台儿庄会战,一天夜里,他们冒着大雨,破坏汶上通往兖州的公路和桥梁,准备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时,驻汶上城里的日本侵略军对这支新生革命力量深感不安,妄图将其一举歼灭。日军得知抗日自卫队进驻白塔村,便于4月6日的拂晓偷偷出发,企图对自卫队突袭。自卫队巡逻队发现后,立即鸣枪阻击,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后,隐避在路旁树林里的自卫队战士,猛烈向敌人射击。但最终因队伍成立时间短,没经过军事训练,既无战斗经验,又缺乏武器弹药,在敌人轻重机枪和钢炮的强大火力进攻压制下,不得不撤出战斗。万里指示刘星、陈伯衡率部迅速向大屯、武村一带转移。
在这次战斗中,部队由于没有建立地方民主政权,没有稳固的后方支持,敌强我弱,部分战士缺乏艰苦斗争甚至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有些战士失散回家。万里派田怀先、王伯谋将七、八区跑回的人员,重新组织起来,并勉励这些年轻人要有血性、有志气、为拔除穷根,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勇于参军参战。已经回家的一批自卫队员又摩拳擦掌地回到刘星、陈伯衡部。后来这些战士,大都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骨干力量。期间,国民党东平县政府曾以抗日不能越界为借口,把田怀先、王伯谋拘留。万里以大无畏的爱国情怀组织营救工作,发动“民先”队在县城召开大会,抗议国民党县政府拘留抗日积极分子的罪恶行径,并委派东平国民党上层进步人士孙亚诚、郭复先、戴泮州等和开明士绅为代表一起出面交涉,通过针锋相对地斗争,迫使国民党县政府不得不将田怀先、王伯谋从狱中释放出来。
白塔村战斗,如平地响雷在鲁西南炸开,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了这一带劳苦大众保卫家乡,抗日救国的信心。第一次听到打击日寇的枪声,当地群众人心大快,倍受鼓舞。战斗结束后,群众主动给战士送饭、送水进行慰劳。几天后,部队摆脱了国民党专员郁仁治的钳制,经过宁阳白马庙,在山东西区人民自卫团的驻地泰安边家院找到泰西特委,决定到鲁西北整编。4月,东汶人民抗日自卫队经聊城到达冠县,根据中共鲁西北特委指示编为第六区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挺进队。东汶人民抗日自卫队离开后,万里派共产党员杜子俭去鲁西北,到部队建党,在士兵中秘密发展党员。不久自卫队建立了两个党支部,杜子俭、谭继振担任支部书记。七月间又回到东平、汶上一带。群众就像欢迎远道而归的亲人一样,纷纷送子女参军,两三天就增加了近200名新战士,部队进行了扩编,由两个连扩大为四个连,其中一个特务连。在泰西特委的支持和赵效三、强仁普等党员干部的配合下,部队又开始打击恶霸地主和汉奸卖国贼,他们掌握了苇子河村大地主赵老八等人私通日军汉奸的罪行后,从赵老八等人家里搜出300多条枪,数万发子弹和数万块银元。部队用缴获的枪支弹药武装了自己,装备大大增强,处境有了改善,声势浩大,威震鲁西。根据泰西特委指示,11月上旬,这支部队到东平县戴庙活动时,与东平县第五区抗敌自卫团和几个区队整编,正式成立山东省第六区游击第十支队东进梯队,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部队先后在石河王、双塔、韩山头等地发起对敌袭击,沉重地打击了敌人。11月底,山东西区人民自卫团和第十支队东进梯队及长清县第十支队独立营等抗日部队,在长清县大峰山区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兵力达到4000余人。第十支队东进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一团。陈伯衡任团长,刘星任政委,邹鲁风任政治部主任,杜子俭任党总支部书记。1939年初,陈伯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参加起义的进步农民变成了抗日军人,起义部队从游击队整编成八路军。永安寺起义的所在部队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的大旗,他们奔驰于冀鲁豫战场,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解放战争又逐鹿中原,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进军西藏,谱写了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
永安寺起义是继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后的又一次抗日武装起义,永安寺起义打响了鲁西南地区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的第一枪,吹响了鲁西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军的号角。从此,抗日烽火燃遍鲁西南大地。永安寺起义对于创建鲁西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积蓄革命力量,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里的革命活动为永安寺起义和这一地区抗日革命活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永安寺起义凝聚着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志士,在党的领导下,心系劳苦大众,团结进步知识分子,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为民族存亡和国家安危而奋斗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智慧。也是他长期做好党的地下组织宣传工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特点,以建立抗日武装为重点,在身边凝聚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一呼百应志士仁人的结晶。万里、刘星、陈伯衡是永安寺起义的组织发动者和领导核心。万里在鲁西南一带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功,应为后人永远铭记。
永安寺抗日武装起义距今已78年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党领导全国人民阔步前进,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从永安寺起义走出来的革命志士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圣雨
2016年8月

(作者系东平县党史史志办公室主任)
①田怀先 梁山县田大店人。1938年2月参加永安寺起义。1941年上半年至1942年9月任汶上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西部)。
②刘 星 曾用名刘震,1914年生,安徽省萧县人。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北平清华大学。1937年11月中共鲁西南工委成立,他被派往汶上、东平两县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2月5日在汶上县永安寺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贵州市军管会秘书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政府顾问等职。2004年1月病逝。
③陈伯衡 原名陈宪旋,1906年2月生,汶上县西周村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35年,北大毕业后到济南齐光中学任教务主任。1938年2月,与鲁西南工委派来的共产党员刘星等人一起在汶上县七区申垓村(现属梁山县)附近的永安寺发动武装起义。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团长等职。1939年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2日,在指挥郑海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④张金铎 字若谷,东平县新湖镇凤凰台村人,同盟会会员。北伐战争前,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后任北伐军一路军参谋长。阎锡山冯玉祥倒蒋战争发生后,投奔冯玉祥部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六战区顾问,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后到延安,作红军大学教员、新四军教导队教员。1949年,由香港回到北京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后任山东省政协常委。1979年病逝。
⑤邵子言 曾用名刁子言,平原县人。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后,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政训处少校干事。11月,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员、宣传部部长。1941年1月,任中共昆山县委书记。1942年4月,任中共冀鲁豫八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主席。1978年8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1981年,任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三、四、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⑥张云峰 又名张兴岱,汶上县人,1915年出生。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参加汶上县永安寺起义,12月起义部队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任一营教导员。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民运股股长。1940年初,调任东汶游击大队大队长。同年6月,任汶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4月,调中共鲁西区委党校学习。1943年春,任寿张县县长。后任安徽省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省农委副主任等职。1982年1月离休,1991年10月在合肥逝世。
⑦隋长文 汶上县人。1943年2月至1949年2月任汶上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8月改称人民民主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