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9&rec=14&run=13

提起抗日战争,东平人民大概都会记得这样两个时间,一是1937年12月25日,日军飞机轰炸东平县城,炸毁房屋26间,炸死炸伤平民百姓30余人,激起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潮。二是1938年8月17日,日军经汶上入侵东平,东平县城沦陷。但对于东平人民何时有自己的抗日武装、何时打响的抗日第一枪,知道的人并不多。根据史料记载和革命老干部的回忆,东平第一支抗日武装始建于1938年2月5日的永安寺起义,抗日第一枪的打响就是这只部队于起义后不久在汶上县的白塔村打响的,确切的说,是东平和汶上的农民起义部队共同打响的。

唤起民众 扩大抗日影响

解放劳苦大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在。倍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民众,在遭受外部屈辱的时候,表现出空前的民族抗争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的宣言和行动,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映了饱受日寇侵略和蹂躏的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1936年夏,万里到田大店小学任教。他引导学生讨论国家大事,讲一些革命道理,课堂上,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灌输革命道理。还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亲自把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肖红的《生死场》、叶紫的《丰收》、鲁迅的《呐喊》、苏联小说《表》、矛盾的《告彷徨中的中国青年》等书介绍给学生。又组织学生不定期的出墙报,内容主要是:支援绥远抗战和“西安事变”,反对国民党逮捕“七君子”,反对国民党对人民的压迫统治等,党的影响在学校越来越大。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万里逐渐在群众中物色先进分子,引导他们走向革命,田子珍、杨启贤、任有刚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暑假期间,万里、董临仪、蒋典印、强仁普等,倡导全县教师集资1000余元,在城内开办新文化书店,设法购进一些进步书籍和刊物、及时提供给进步师生。这是我党最初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东平党组织的发展及活动情况,批准建立中共东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由万里任书记,于林甫、孟子明任委员,并在东平县城(今州城)桂井子街南首路东万里家中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确定:首先,动员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参加抗战;其次,大力发动群众,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三是,积极输送干部,培养抗日骨干;四是,创建抗日武装,发动进步师生、青年农民举行武装起义;五是,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六是,开展合法斗争。
中共东平县工委的成立,标志着东平共产党建设和各项军事斗争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县工委成立后,东平抗日活动得到迅速开展。首先积极争取有名望的上层人物、知识分子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还派骨干力量到各地发展“民先”队员,这些民先队员在抗战期间,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广泛团结一切爱国志士共同抗日,扩大抗日力量,还成立了“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抗日救亡协会”又主办了《抗日救亡周报》。为了解决贫苦农民的生活问题,唤起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战的行列,县工委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成立“农民福利会”。田大店就是最早成立“农民福利会”的村庄,接着,五区苇子河周围的10余村建立了这一组织,发展会员100余人。
“民先”“协会”“福利会”的发展,唤起了民众,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历经波折 建立抗日武装

随着抗日形势的日益紧迫,武装斗争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鲁西南工委,由白子明(白学光)任书记,孙衷文、江明为委员。领导济宁、鱼台、单县、成武、曹县、定陶、郓城、菏泽、巨野等县党的工作。鲁西南工委成立后,东平同鲁西南工委加强了联系。11月,鲁西南工委派共产党员刘星到汶上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汶上县没有党组织,刘星即到东平县,同县工委书记万里取得联系。万里、刘星开始一起研究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筹备举行武装起义等问题。
12月,万里派孟子明带着他给江明的信去济宁,向鲁西南工委请示建立抗日武装的问题。因遇日寇飞机轰炸济宁,未能找到江明。孟子明从济宁回到苇子河赵效三家中找到万里作了汇报。万里又给张金铎(张若谷,东平县凤凰台村人,山东救国会负责人之一,当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委会主任)写了信,派孟子明、赵效三去济宁找他联系建立抗日武装问题。因国民党省政府机关已撤离济宁,他们又追到徐州,终于找到了张金铎,交上了万里的信,张金铎又让郭影秋(徐州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委会组织干事)以总动委会的名义给东平县地方武装办理了第五战区第二游击司令部第一纵队的番号。回东平时,适逢大雪,济宁、嘉祥已失守,路被切断。中共单县县委书记李毅把孟子明等人留在单县,在单县搞起了抗日活动。
东平县工委同鲁西南工委失掉联系后,为尽快找到上级党组织,万里亲自到聊城,找到鲁西北特委负责人徐运北。从此,东平县工委同鲁西北特委接上了关系。
1937年1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北并进,企图夺取徐州,会师武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在北段稍加抵抗,便于下旬率主力及山东省政府退至曹县、成武、单县一带。日军继续向南推进,派飞机到处狂轰乱炸。25日,日机轰炸东平县城,炸毁房屋26间,炸死炸伤平民百姓30余人。
日军飞机轰炸东平县城后,东平的国民党县长孙永汉携带着搜刮的巨款,弃城鼠窜,各区区长弃职躲避,县区武装全部瓦解,地方治安无人维持,土匪、溃兵危害乡里,到处是一片混乱状态。此时,万里、刘星、田子珍等共产党员都冒着土匪抢劫和冰层塌裂的危险,黑夜里来往于东平、汶上、田大店之间,进行聚义串联,研究对策,组建武装,以对付土匪汉奸的抢劫和日本鬼子的进攻。
1938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东平、汶上一带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农民,三三两两以走亲访友为掩护,悄悄地向汶上县的永安寺集合,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委员田子珍同刘星、陈伯衡在汶上发动的100多人,一起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东(平)汶(上)人民抗日自卫队”,刘星、陈伯衡、曹志尚为部队主要负责人。东平人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

英勇出击 打响抗日第一枪

自卫队成立以后,分为三个大队和一个宣传队。但永安寺四周不靠村庄,队伍的生活供应发生了困难,再加上人多进出目标大,周围的反动势力对这支新生革命力量又恨又怕,处处封锁刁难。为了便于开展斗争,队伍第三天就东进到汶上城西汶河渡口的杨集村。由于队伍刚刚组织起来,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又要外出联系,扩大人员枪支,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有时要等到中午才能吃上早饭,晚上只能睡在草堆里,生活非常艰苦。但是队员们的情绪都很高涨,队员们严守纪律,没有一个人触犯群众。
队伍组成后,立即投入了抗日斗争。为了配合徐州会战,牵制敌人,队伍由杨店绕道城东白塔村,夜里冒着大雨,破坏了敌人由兖州通往汶上的公路和桥梁。天一亮敌人发现后就顺着脚印追了过来,这支由啃书本、握锄头的人组成的抗日武装对打仗虽没经验,但怀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英勇还击。战斗从黎明打响,一直坚持到上午十点钟左右才撤出战斗。这是在东平、汶上一带人们第一次听到打击日寇的枪声,人心大快,军威大振。战斗结束后,群众主动给战士送饭送水进行慰劳。几天后,部队在山东西区人民自卫团的驻地泰安边家院找到了泰西特委,七月间返回黄河南岸,又回到东平、汶上一带。群众就像欢迎远道归来的亲人一样,纷纷送子女参军,两三天就增加了近200名新战士,部队进行扩编,由两个连扩大为四个连,其中一个特务连。这支抗日的武装,不仅要和日寇作战,还要和一些恶霸地主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由于泰西特委的支持和赵效三、强仁普等地方党员的配合,部队掌握了苇子河村的大地主赵老八私通日寇汉奸的罪行后,从他家里搜出了准备用来欢迎日寇的太阳旗以及一百多条枪,数万发子弹和数万块银元。部队用缴获的枪支弹药武装了自己,装备大大加强,处境有很大改善。后来,这支部队扩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梯队下辖特务营和一、二团,东平七、八、九区队为一团,五区队为二团,原来起义的部队为特务营,又叫机枪营。部队后来经过韩山头和麻子峪两次战斗后,十月间连夜急行到达长清县的大峰山,与西区人民自卫团会合,改编为八路军六支队一团。1940年,六支队一团升级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旅的九团,驰骋于冀鲁豫战场,突破了日伪顽敌的无数次的夹击扫荡,成为我军的一支劲旅。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又逐鹿中原,经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进军西藏,把五星红旗高高地插到了喜马拉雅山上。

彭广德
(作者系东平县党史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