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熊善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9&rec=13&run=13

平阴县有一位抗日英雄,虽然离开我们已经70多个年头了,但至今仍在全县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他就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在同敌人的英勇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中共平阴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熊善隆同志。

熊善隆,又名刘荆洲,字盛甫。1911年出生在素称玫瑰之乡的山东省平阴县——胡家坡村的一个中农家庭。其父熊保哲,是平阴县东南乡品学兼誉的教书先生,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其母是朴实善良的劳动妇女。熊善隆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1929年冬,他考入了平阴县城云门高小。同年与平阴县的一位小学教师朱蕴珠结婚。1930年12月又升入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学习费用由其爱人供给。在校期间,广交进步师友,共同评说时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撤进山海关并集中兵力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致使日军很快占领我东北三省,并向华北进犯。日寇的侵略暴行和反动当局的卖国行径,激怒了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抗日风暴迅猛席卷山东各地。这时,熊善隆和进步学生不惧反动派的高压政策,进行抗日宣传,开展抵制日货和要求收复东北失地等革命活动。1933年冬,他在聊城二中毕业后,又于1934年暑假考入山东省曲阜第二师范。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常与进步师生谈论国事,探求革命救国和人生价值的道理。对共产党满怀羡慕和向往之情,这为他后来献身革命事业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1937年夏,他在曲阜第二师范毕业后,经人推荐到黄河北岸(原平阴四区)的牛角店高小任教。在学校里,他不仅关心体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关心他们思想上的进步,除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积极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敬重。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长驱直入,大举南侵,10月初,先后占领山东德州、平原、禹城、齐河等县。12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领10万大军不战而逃。济南、泰安也相继沦陷。由于时局动乱,学校被迫停办。当时熊善隆曾与进步教师酝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他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寇宰割和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怀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毅然返乡,投向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以当石匠作掩护,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5月,中共泰西特委成立并领导泰安、泰西、肥城、长清、平阴、东平、汶上、宁阳等地区的抗日斗争,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开进平阿山区,中共泰西特委书记兼六支队政委董君毅(段君毅)、宣传部部长万里、保卫部部长袁彰武(袁振)、青年书记张延积等同志也随军来到平阿山区胡家坡村,万里、袁振与熊善隆是曲阜二师的同学,他们就住在熊的家里。为培养抗日骨干,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施政纲领,号召中华儿女参军参战,在农村发展党员,组织抗日武装。在泰西特委的直接领导和八路军六支队的扶持下,由民运科长张伯源负责,在平阴县东南部山区的泊庄和东平县二区的柿子园村举办了两期训练班,有五百余人参加,主要对象是青年知识分子和自卫队队长及骨干,每期学习七八天,训练班结业时从学员中发展了平阴第一批中共党员。经万里、袁振介绍,熊善隆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熊善隆同志入党后,以旺盛的革命斗志,顽强的毅力,不怕险阻,英勇斗争,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斗争实践使他深刻认识到,要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革命武装。因此,他非常重视发展革命力量,尤其注重培养教育进步知识分子和工农积极分子,及时吸收他们入党。1938年12月,熊善隆到黄河北岸的毕庄、牛角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并先后吸收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加强党对平阿山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在王楼、晁峪、前大峪、黄坡、大荆山、南泉等30多个村庄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上,1939年1月,中共泰西特委又在平阿山区的王楼村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共平阴县第一届委员会。熊善隆任县委书记,马警吾任组织部部长,肖光任宣传部部长,对外称八路军平阿山区工作团或编辑室。这次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1)积极发展党的组织;(2)建立抗日武装;(3)开展统一战线工作;(4)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并在所辖六个区先后组建了区委,配备了区委书记,副书记。从此,在平阿山区树起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旗帜,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部来到东平、肥城、平阴一带,在东平县常庄召开了部队营以上干部和地方活动分子参加的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必须充分认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平阴县委的熊善隆、马警吾、肖光参加了常庄会议,并向罗荣桓同志汇报了平阴县的斗争情况。会后,县委立即在王楼村召开全县活动分子会议,结合平阴实际,对常庄会议精神进行传达贯彻,使全县党员干部对发展抗日武装,巩固民主政权,开辟革命根据地等项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从而推动了平阴县的抗日活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
1939年4月,中共平阴县委在大峪村召开会议,成立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由县委书记熊善隆兼主任,原环峪乡乡长张吉元为副主任。当时,平阿山区的斗争环境相当恶劣,一方面遭受东阿、东平、平阴三县日伪军势力的威胁,另一方面当地顽固势力千方百暗中破坏和公开引诱,妄图瓦解党的组织。迫于环境,中共平阴县委就以抗日动员委员会这一合法组织形式搞募捐,积极发动全县各阶层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平阴县顽固派县长钱赞臣(钱学礼)为巩固其反动统治,破坏抗日,开始,曾企图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将平阴县的抗日力量统一到以他为首的政府领导之下,把抗日动员委员会变为国民党县政府的御用工具,将动委会的活动限制在反动派所许可的范围之内,阻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破坏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抗同救亡活动。熊善隆坚持原则及时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严辞拒绝了所谓“宴请”和“加封”。敌人不甘心失败,仍不断地对动委会施加压力,经常迫害抗日群众,对熊善隆及领导抗日的其他骨干严加监视,盯梢和恫吓。熊善隆不畏强暴,根本不理睬他们那一套。他和县委的几位同志分工负责,跋山涉水,仍继续奔波在平阿山区一带,深入群众,秘密串联,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至1939年春末夏初,平阿山区发展党员达120余人,建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37个。到年底,全县发展党员近200人,大多数农村都建立了党支部。各区、乡村的抗日自卫队、农协会、青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整个平阿山区,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

1939年初,熊善隆遵照上级关于“创立在党领导下的可靠的基干游击队”、“拿起枪杆、武装抗日”的重要指示,狠抓抗日武装建设,他和县委的同志带头背起枪,到处打游击,并深入各村寨,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号召有志青年踊跃参军,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他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民运科长张伯源紧密配合,在大寨村成立了六七十人的平阴基干大队,在各区建立武装队,各村建立自卫队和游击小组,武装人员很快从几十人发展到一二百人。为了扩大抗日武装,熊善隆还到黄河北邵庄一带,依靠抗日积极分子邵刚清发展抗日基干游击队30余人。至1939年5月,平阴山区的抗日武装已发展到500余人。后来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独立第四营(简称独立营),属泰西军分区。这支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扩大,成为坚持和开辟平阿山区工作的坚强支柱,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熊善隆在群众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1939年10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在该县东南部山区的野场村小学召开了全县各界代表会议,大家一致推选熊善隆为县长。第二天在孝直召开三千余人的群众大会上,正式宣布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熊善隆县长就职并讲了话。会后,泰西特委黑伯理同志到平阴县政府任秘书,给熊善隆当助手。在熊善隆的领导下,平阴县先后有五个区成立了区级政权,乡政权也建立了40%。人民政权建立后,在根据地内广泛宣传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实行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秩序,深入发动群众,推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等各项政策法令,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熊善隆当县长后,不再担任县委书记,由县委副书记王玉珍接任县委书记职务。1940年6月,徐向前同志来山东,途经平阿山区,住在平阴县委所在地王楼村,县委书记王玉珍和县长熊善隆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听取了徐向前同志关于反对“左”倾,建立和扩大武装的重要指示。接着县委在东阿一区的李山头召开会议,后又在罗圈崖、刘庄一带召开全县活动分子会议,传达贯彻徐向前同志的指示。
自1938年6月日军侵占平阴县城后,在旦镇、牛角店、亭山头、大留、杨柳、夏沟等村镇设立了据点,派驻日军数十人。组织伪警备大队,伪县长秦百寅任警备队长。还建立了伪区乡政权,每个区建立了百人左右的区队。各村建立了保甲制度,军、政、特、伪组织遍布平阴县境,妄图实现“以华治华”的目的。日军所到之处,疯狂推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抗日军民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队伍,运用灵活战术,频频出击,打击敌人。1939年9月,八路军六支队和县基干大队、自卫队五六百人,在黄坡村消灭了敌人的“钱九团”。1941年1月1日,日军运输队200余人,分乘11辆汽车,从东阿开赴平阴。事前,我们已得到了可靠情报,并决定伏击日军运输队。头天晚上,我军埋伏在亭山头附近公路旁堰根下和山顶上,秦子彬连长亲自率领70余名战士隐蔽西山,并抽出部分战士组成侦察班,化装分散在沿路茶馆、饭铺内,规定了联络与冲锋信号。第一天拂晓,日伪军押送11辆汽车从东阿出发。可巧有位老百姓正推着一车檩条去赶集,我军就利用这个机会拦截敌人的汽车队。当敌人的汽车队行驶到距伏击圈100百米处时,装有檩条的小车突然歪倒在公路中间,接着茶馆、饭铺的桌子、凳子也都扔到公路上,迫使敌人的汽车停止。当第一辆汽车上的日本翻译跳下车吼叫时,战斗信号打响,手榴弹接连在汽车群中开花,炸得敌人懵头转向,我军战士杀声震天,犹如猛虎下山,与敌人敌兵相接,展开肉搏战,不到一刻钟,敌人的11辆汽车除最后两辆逃回东阿外,其余全部被我军摧毁,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我军无一伤亡。
为壮大抗日力量,熊善隆在加强抗日武装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统战工作,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派。他得知国民党平阴县政府教育局办事员邹宪诰(字康侯),对抗日救国持同情态度,就派人经常与他联系,向他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邹宪诰逐渐变化,由同情发展到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站在共产党一边,并利用工作之便争取了更多的人参加抗日活动。
平阿山区抗日力量的不断发展,对日、伪顽在平阴县的反动统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敌人除了不断地“扫荡”、“围剿”之外,对熊善隆更是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不仅抄封了熊善隆的家,还把他的父亲逮捕关押达两年之久。把熊善隆年己六旬的岳母和八岁的女儿在平阴监狱里关押了一年多。敌人妄图以此胁迫熊善隆投降。但这些卑劣的阴谋,对熊善隆完全失去了作用。他对劝降的人说:“无论我家庭和亲属受到什么样的损失,都不能动摇我的革命意志。”

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巩固,在对敌斗争中取得的节节胜利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伪山东省长唐仰杜曾吃惊地说:“平阿山区已经红了”。1941年6月18日,敌人纠集泰安、肥城、长清、平阴、东阿、东平、汶上等七县日伪军5000多人,气势汹汹地对平阿山区进行第一次“铁壁合围”妄图一举荡平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消灭平阴县的抗日武装力量和党政机关,然后再向长清县的大峰山和泰肥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当时,平阴、东平两县的党政机关和部队住在湿口山、罗圈、陈庄一带。敌人从四面八方,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平阿山区革命根据地。战前,平阴县委根据泰西地委的指示,在白雁泉村召开会议,部署了反“合围”计划,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当敌人出动后,熊善隆带领部队和党政机关,在兄弟部队的积极配合下,从屯村铺和东平湖东端的小清河胜利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撤离平阿山区,转移到昆山县(今东平县)的银山和斑鸠店一带,在突围中,我部队还攻克了屯村铺与王古店两个日伪据点,消灭了部分日伪军。敌人的军事行动和随之推行的残暴统治,使我们的地方党组织遭受很大的破坏,平阿山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革命队伍中的一些不坚定分子,诸如平阴县委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于驿东等人先后当了可耻的叛徒。县长熊善隆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长庚等同志则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们的斗争意志更加坚强
1941年8月,中共泰西地委决定谷扩如任平阴县委书记、江泽民为副书记、张长庚任组织部部长、王长明(江枫)为宣传部部长,熊善隆继任县长。新县委组建后,在黄河北岸齐河县范营召开县委会议,确定尽快重建平阿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整顿区队武装,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为适应新情况,对当时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从此,熊善隆同志,由公开转入秘密,他和县大队副政委田化一、县大队队长李平生等同志带领百余人的县区队和部分党政人员,转移到平阴东部的山区毛铺一带,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10月5日敌人重新纠集肥城、长清、平阴等七县的日伪军对毛铺进行“清剿”。在敌众我寡,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为了冲出敌人的包围,除留下少数干部继续进行隐蔽斗争外,部队和党政机关人员兵分三路实施突围。第一路熊善隆、田化一带领一个排攻到东南山,掩护直属队由朝阳井翻山向大官庄方向突围;第二路由李平生率领县区队武装向东北方向突围,以掩护行政人员转移;第三路由三区区长郭宗河带领部分同志在毛铺后边向西转移。经过激战,我军终于按预定方案突出了重围。在战斗中,刘振东、马警吾、姜正连等24位同志壮烈牺牲。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熊善隆等同志率领部队、机关等转移到黄河北进行整训,总结经验,继续坚持斗争。

1942年下半年,日伪军在平阴县推行“强化治安运动”,组织伪政权,严密保甲制度,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破坏抗日基层政权和党的组织。平阴县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县长熊善隆和一区区长朱大全为粉碎敌人的阴谋,于当年10月5日带领武工队成员张其祥等人,夜渡黄河,插入平阴城以东安城、大官庄一带开展锄奸活动。翌日夜在安城乡土寨村处决了该乡罪大恶极的日寇帮凶伪乡长卢绪汉后,又到平阴肥城交界处的钱官庄村开会布置工作。由于地主告密,10月7日拂晓,被敌人包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熊善隆和朱大全弹尽援绝,宁死不屈,最后以身殉国,时年31岁。
熊善隆同志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平阿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为熊善隆同志的壮烈牺牲悲痛万分。中共平阴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黄河北王楼村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他的家乡。如今,苍翠的松柏掩映着他的墓地,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英名,熊善隆同志的不朽业绩和光辉形象,将永远激励后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英勇奋斗。

张建华 张广勤
选自《光照千秋——山东革命烈士事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