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旧志序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760&run=13

清·道光五年(1825)乙酉
《东平县志》序

岱畎分疆,东原接壤,湖驿山邮,送迎英。织路牵丝,各羁麈鞅,示我图经,辄为神往。志秉史裁,体严道广,能具三长,岂徒规仿。东原旧志,若故纸堆,博而寡要,简则失赅。凌邱张沈,沿袭重,新志正之,芟榛辟莱。唐许衡,真卓识哉,沈心齐后,得良史才。史才并长,虚衷商摧,两戒十道,四部七略,刊除卮言,由博返约,用意忠厚,足以敦薄。持之有故,言之凿凿。续同于创,述难于作,二典亲美,语见孔丛。戴村勺波,曾迓六龙,荣光发汶,为八略考镜之林。秘阁著录,抽沈擢沦,寰宇访碑,乐石吉金。其叙事篇,句酌字斟。兵谋荒政,体博意深,终以释例。足悟文心,综其宏纲,心正笔直。规误纠谬,凡三千则,武功朝邑,大义数十,志经六修,此为第一。照耀汗青,东平增色,君之政绩,名满须句。阳咸伏,害马患除。巨万修学,联捷崇儒,能延名士,修成志书。帝褒上考,光我岱舆。
道光丙戊岁仲夏月中瀚 赐进士出身知泰安府泰安县 事通州 徐宗干撰

清·光绪七年
《东平州志》续修序

岁丁丑,由词垣假归将母,路出东平,适州刺者为桐城左瀛士先生,与先生素无一面,过州时亦未尝往还,比抵里,则先生以谬负时名,遣健足走千余里,持书招主龙山讲席。且以州志久未修,待商摧为言。维先生诚恳笃挚,谊可感,特谢闽浙制府聘来先生游。且曩读宋元诸书,知此邦为重镇,自王文成严庄孝二公相继建学后,人才辈起,意其流风余韵和积百年,必有蔚为人杰者,切而陶冶之有司责也,亦儒臣事也。
既适馆,校诸生文艺,率多可造才,特根柢不甚深厚,朝夕讲贯又苦,南北语音微有异同,一时骤难融澈。未半载将辞归,故赠先生有云: 只恐皋比惭坐,拥弦歌未足佐陶甄之句。乃先生坚以修志请,兼令其两公子来学以要之。
以为不得于彼或得于此,亦所以报先生。因为之订采访章程,檄博士弟子员襄,是役部署粗定,议以次年春以第举办。无何先生去官,病且死,议遂寝。夫事为已所欲为之事,而豫为图之迹,虽创而实,近於因事为人所不及为之事,而踵而谋之迹,虽因而倍难于创,岂独修志为然哉,今年夏,聚五刺史来,权是邦州人士申前议会时事,倥弗果,行由是阁笔者近三月,迨志馆既开,则前所徵书籍左公子已携行箧去,诸生散处四乡者采访,又不能以时应考,诸吏牍散佚者半,询诸士族,却顾者多即州中一二耆宿,亦不能尽而知,滥叨史职,又于聚五刺史为年家子谊,不敢以不文辞乃于课士之暇,检旧志,误者改之,讹者正之,繁衍者芟之,疏漏者补之。每当庭梧战风窗蕉雨漏五下,犹执笔点定,往往至无可寻究处,未尝不叹古人之不可作,而后起这难为功也。阅三月余,槁成循例,拟弁,言质之聚五年丈年丈以事关两任成功,不独居先嘱为之序。是役也,总理局务以之成事者州广文林君,儒珍孙君,锡光也,出著述以相印证者,南河司马蒋君作锦也。备咨访以相考访者,乐学教授宫君德涛及诸君也。始终其事而襄局务者州上舍王君笃仁也,义得附书。
光绪戊寅仲冬中瀚江宁卢序 于龙山讲舍受业张沭卿敬录。

民国二十五年(1936)
《东平县志》序

一县之志,志一县之事实也。凡夫地方治,忽民生利病、文化盛衰、风俗淳浇以及人才消长、物产丰富咸具。于是,俾在上者,据以有所兴革; 在下者,藉以有所激励,斯志乃为有用之书,修志乃为当务之急。若徒认为铺陈名胜,表章人物,则买椟还珠矣。东平有志始于明嘉靖己亥,至清乾隆辛卯,凡六修。惜传本散轶皆未及见所见者,道光乙酉、光绪戊寅两志。一出唐太常,一出卢太史手; 二公皆文章巨擘,洵称杰作。然由今视昔,世事既已更新,体例自难仍旧,潮流趋向使然,非秉笔者之好为更张也。靖宇文学陋,又以廿年作南北游学,殖益荒。以故,凡遇文字役,辄视为畏途,不知者多谓。靖宇性懒,实则并非尽由于懒,与其献丑贻羞,何如藏拙为愈。前年吾邑奉省令续修县志,县长张公令耿科长仁山推荐人选,竟以不敏承乏,闻命之下颜汗无地,是直驱蚊虫重负山岳,策驽骀远驰千里,胜任与否奚待智而后明。乃耿科长一再谆谆,并以大义见责,致靖宇固辞不获,惟有勉强应命,竭我钝愚。所赖分任者有杜君菊绿,牛君馥亭、郑君荷生、王君季章、宋君次京、与靖宇皆少共笔砚,学问文章冠时独出。窃尝以师事之。复有刘君兆丰娴明,政务学识兼优,赞助之力尤多,靖宇碌碌其间,得以因人成事,可云厚幸。凡八越月而书成,爰缀俚言用志巅末。时,民国二十四年长夏刘靖宇识于乐群书屋。

1989年版《东平县志》序

《东平县志》编纂成书,付梓发行,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明代王朝提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论断后,地方政府把修志列为政务之急,视地方志为“治谱”、“政书”,赖以“损益古今,兴革利弊”。
东平有志始于1539年(明嘉靖十九年),距今已448年。其间凡十修。旧州县志对本地的方域、山川、物产、灾、风土、政教、人物的记载,为后代了解东平的历史沿革,文化兴衰,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侧重于人文的记述,轻视经济资料,夹杂了封建糟粕。尽管如此,仍不失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1936年编修的《东平县志》问世,迄今已半个多世纪。其间,东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历经坎坷、曲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后,东平儿女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汉奸卖国贼,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雪耻、为家捐驱、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使东平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主义势力展开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斗争,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夺取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政治上获得了彻底解放。新中国建立以后,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合作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建立。从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的二十年中,东平也受“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酿成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使全县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但由于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仍有很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人民遵循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纠正和解决了一批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全面推行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单一经营和产业分割的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层次综合经营发展,走上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轨道。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业连年增长,国民经济出现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项事业都有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开拓前进。东平半个世纪的历史实践同样证明了: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才是立县之本;同样也证明了: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县情,坚持改革,开拓前进,才是振兴东平的唯一出路。总之,半个世纪以来是翻天覆地、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把东平的历史载入史册,留传后世。
这次新编的《东平县志》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以详今略古、实事求是的原则,记载了从1735年以来的史实,重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革。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上,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观念的,也不论是真善美、假丑恶、正确与错误的东西,凡是有存史价值的,都加以记述。其中篇幅较长、内容较翔实的是经济领域包括体制改革方面的资料。这部志书,尽管在内容上还不够完整,特别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还不能科学、系统地加以记述。但是,就已经记载的事实来看,仍可堪称是一部有借鉴价值的历史资料书和乡土教科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东平,认识东平,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指导和服务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可以给我们提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丰富教材,动员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去,为建设富庶、文明的新东平而奋斗。
《东平县志》的出版,是各方面通力协作,众手成书的结晶。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县志编委会,向曾在东平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在县志编纂过程中给予极大关怀和指导的中国地方志协会,省、市史志办公室和有关专家、学者,向为东平县志编纂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正当这部书最后编纂定稿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下旬胜利召开。目前,全县人民正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联系东平实际,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十三大精神,决心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加快和深化改革,为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发努力,开拓前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坚信,只要正确地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沿着党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东平的当代和后代人,将用自己的实践谱写出比前人更加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县长韩振明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