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 门 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739&run=13

一、地埋概貌
梯门乡位于县境北部,东经116°18′?116°26′,北纬35°58′?36°05′。东接大羊乡,西毗老湖镇,南与东平镇搭界,北与平阴县接壤。南北最长13公里,东西最宽12公里,总面积93.86平方公里。山丘占总面积的65%,平原占35%。白石峪山、牛鼻子山、歪老婆顶、神救山、长岭山、扈山、九峪山、九顶凤凰山分列东西; 其中歪老婆顶是全县最高山,海拔451米。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平原,其中南部陈王庄一带地势低洼,海拔仅41.8米。跃进河12.5公里,由北往南,注入稻屯洼; 廿里铺干渠,沿西部山麓蛇行,全长12.7公里。境内东、西、北三面山丘地属褐土,面积占总耕地的57%,中南部平原系潮土,占总耕地的43%。
二、建置沿革
1985年11月,撤区并乡,原4个小乡合并为梯门乡。2003年底,梯门乡辖4个管理区,即芦泉管理区、梯门管理区、李所管理区、柿子园管理区。全乡共43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总人口39000人。
三、自然资源
2003年,全乡耕地4474公顷,其中,水浇地1578公顷。多为井水灌溉,跃进河属季节河,丰水季节,山水汇流注入,旱季干枯。山区水资源贫乏,20座小型水库、23座塘坝,旱年无水可蓄。动物资源,除县境域内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动物外,有山鸡等稀有鸟类。植物资源,物种比较丰富,具有县境内山区所有植物。矿物资源,有石灰石、陶土、紫砂页岩和铁矿石。石灰石藏量丰富,是生产水泥、石灰、石材不可缺少的原料。
四、农业
1986年,实有耕地面积466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79.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853.6公顷,总产20894吨。宜林面积2666公顷,实有林地面积2013.3公顷,水果产量495吨,其中苹果425吨; 大牲畜年末存栏量4076头,其中,鲁西黄牛2400头。是年,开始实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建立小麦、玉米、蔬菜等良种繁育基地和以日本黄皮元葱为主的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机芋头生产基地,粮、经作物比例达5∶5。开展以改土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打井459眼,修建暗渠、防渗渠62万米,扩大灌溉面积506公顷,改造中低产田611公顷。1998年,农业总产值1.74亿元,粮食总产26000吨;大牲畜存栏2.3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210万元;林果业在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基础上,引进泰山红石榴、凯特杏、金太阳杏、中华寿桃、核桃等名优果品,全乡经济林面积1133公顷,果品产量6250吨,林业产值突破850万元。至2003年,粮食总产29043吨;优质小麦面积2100公顷,规模种植油菜1535公顷,土豆、元葱、胡萝卜及其他蔬菜666公顷。实现农业产值9049万元。林网面积3060公顷,水果产量5600吨,干果产量175吨,实现产值720万元。畜牧业规模饲养场区达到180处,小尾寒羊、鲁西黄牛、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只、1.4万头、162头,畜牧业产值5822万元。被泰安市命名为“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先进乡”、“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先进乡”。
五、工业
1986年起,乡党委、政府坚持大力发展工业。2000年以来,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兴建石料厂15处,年生产石子300万立方米,年产值4000万元; 兴建地瓜淀粉加工项目50处,年加工地瓜20万吨,生产淀粉6万吨,产值达1亿元; 投资200万元兴建食用菌生产及加工项目,利用大棚68个,年产无公害食用菌1500吨,产值达到600万元。1999年7月,石河王成立纯绿豆粉皮加工厂,2003年,产粉皮12万个,产值360万元,利润30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2002年5月,引进山东爱尔信食品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脱水蔬菜,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职工150人。2003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上缴税金150万元,年利润350万元。2003年7月,引进东平永鑫化工项目,主要生产苦味酸,年生产1500吨,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职工200人,产值2000万元,利润140万元,上缴税金60万元。另外还有黑陶工艺美术品厂、纺织、面粉、制鞋、木器加工等。
六、贸易旅游
全乡传统集市7处,花篮店农历每月五、十逢集,梯门三、八;芦泉屯二、七;前山屯四、九;李所四、九;柿子园三、八;双塔一、六逢集。1991年至1998年,花篮店、梯门、双塔、芦泉等集贸易市场进行拓宽、扩建,为发展个体业户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乡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69家,从业人员2286人,营业收入13860万元,利润450万元。前山屯的土陶制品、石河王的绿豆粉皮、小磨香油,是传统地方名产。南李庄、陈王庄等村的苇制品,畅销省内外。
七、科教文卫
1986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1987年8月,乡政府投资124万元,新建中学(乡二中)1处。1996年,投资160万元,为一中建12000平方米教学楼1幢。投资、融资120万元,建李所成才希望小学。是年,通过省政府“双基”达标验收。1998年,全乡有中学2处,小学29处,幼儿园40处。2003年,筹资95万元,为一中建起实验楼,柿子园小学教学楼开始破土动工。是年,全乡设中心幼儿园1处,小学5处,初中学校2处,在校生3840人,教职工342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79人,初级职称134人。
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兴盛,逢年过节或庆祝活动,各村组织艺人玩“故事”,主要节目有快书、花灯、舞狮子、跑花船、踩高跷等。花篮店村、武村成立剧团,在传统节日和庙会演出。每逢花篮店集或物资交流会,各处艺人汇集,争相献艺。进入21世纪后,文化与经贸结合,每年举办1次“方才杯”赛羊会,覆盖鲁西南,曾被中央电视台做成电视专题片。至2003年,全乡有市级文化大院1处,县级文化大院5处,电影放映队2个,广播电视基本普及,有线电视覆盖12个村和乡直各单位,被评为泰安市广播电视先进乡。
乡有中心卫生院1处,设11个科室,门诊楼1幢,病床40张,设有老干部病房。2003年,有医护人员6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2人。千元以上的设备40余台件,设有空调、彩电、心电图检测仪、X光机、B超机等,外科能开展普外手术及乳腺癌切除等手术;中医科有1篇论文曾获国家级一等奖。村有卫生所24处。
八、乡村建设
乡机关驻地东梯门村,位于乡境中部,距县城13公里。250省道从此经过,交通方便。1986年,驻地建设开始起步。1991年,投资30万元,拓宽街道3500平方米。1992年,投资35万元,新建商业街1条,占地1500平方米。1998年共投资2900万元,拓宽、新建街道5条,长5500米,建沿街商业楼18幢,新辟商场1处,扩大商业面积15000平方米,硬化路面7500平方米,修下水道3500米。全乡43个行政村全部实施新村规划,新建公共设施面积5.7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1.5万米,安装路灯140盏,改建住宅面积2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