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 城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735&run=13

一、地理概貌
州城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东邻彭集镇,东南隔小清河与沙河站镇相望,西南与新湖乡毗连,西濒东平湖,北邻大清河。全境南北长约10.6公里,东、西宽约12.8公里,总面积6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地州城,位于镇境西部,千年古城,兼具古城、水城、商城的特色。是泰安市计划单列镇、山东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百新工程”试点镇。州城镇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并兼有中部高周边低的特点。自东向西南倾斜呈龟盖形。平均海拨38米,城东地貌为平原,城西为滨湖涝洼地。州城镇为6度地震设防区。
境内主要河流有小清河和排渗河。小清河又名南沙河,是古汶水西流安山入济水的故道,是大清河的分洪河道,全长30公里,平均宽100米,后河道废除。排渗河是1960年春开挖的人工河,全长30公里,宽10米,深3米,解决了州城镇东部客水和渗出的河水造成的水患。遇积涝成灾时,小水由排渗河自流逝退,积水可通过马口排灌站导入东平湖。
州城镇的土壤以潮土为主,兼褐土类型。潮土主要分布在州城镇驻地周围以及城南至二级湖堤之间。褐土分布在州城以东荷花楼、孙岗一带。
州城的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水生植被和作物植被三种。森林植被,主要有杨、柳、槐等十多种。水生植被,主要有芦苇、蒲草、莲藕、藻类等。作物植被,主要指农业作物。作物植被占全镇总面积的65%。?
二、建置沿革
1985年州城区改为州城镇,设7个管区、71个村民委员会,辖86个自然村,至2003年,全镇人口6.3万人。
三、自然资源
据2003年统计,全镇有耕地3580公顷,占总面积的52%。
动物资源,兽类有马、骡、牛、驴、羊等19种。禽类有鸡、鸭、鹅、鸽13种。两栖类主要有青蛙、癞蛤蟆。鱼类有鲫鱼、鲤鱼、黑鱼、白鲢等26种。虫类有蝗虫、蚕蛾、螟虫、粘虫等42种。
植物资源,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荞麦、玉米等11种。油料作物有黄豆、黑豆、油菜等。薯类有地瓜(红薯)、马铃薯、芋头。纤维有棉花、红麻、线麻。蔬菜有白菜、韭菜、菠菜等24种。瓜类有西瓜、黄瓜、南瓜(木瓜)等14多种。树类有杨树、柳树、梧桐、槐树等21种。果类有苹果、石榴、梨、桃、杏、枣等9种。花类有菊花、木槿、珊瑚豆、仙人掌等63种。药材有马齿苋(蚂蜂菜)、车前子(猪耳朵穗子)、白茅根、中蓟(七七菜)、龙葵(甜甜茄)等44种。草类有猩猩草、抓拉秧、野鹊尾、蚂峰菜等20余种。土特产主要有蒲草、蒲棒、蒲黄、蒲笋、蒲包、蒲席、蒲墩、蒲扇、蒲草苫子、苇、藕、小盐、盐卤、火硝、海皮硝。
矿产资源主要有河砂和硝。河砂大清河居多,境内主要分布在田庄、莲花湾、郑庄一带,质地坚硬,色泽清亮,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域内大量遍布盐土,经加工成小盐、硝、盐卤。所堂街出产的硝,质量上乘,历史上曾有“所硝进上”之说,近年因销路不广、产量减少。旧时用来制造节庆日的焰火。
四、农业
1984年,州城的50个生产大队改为71个村民委员会,同年8月,颁发了《土地承包使用证》,扩大了自主权,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涌现出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如梁场的蔬菜,于海的西瓜,郑庄的花生等,其中梁场成为省级科技生产先进单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985年463元、1990年688元,平均每年以27.5%的速度递增。第四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七项政策》和第五个一号文件《关于199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掀起了兴建水利设施的高潮。1986年,州城镇有效灌溉面积达3113.3公顷,为耕地面积3580公顷的86.96%,粮食总产量达25136吨。
1993年,政府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提倡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农业亩均效益普遍提高。同时,群众大力发展大田瓜菜,最多达666.6公顷,粮经比例达7∶3。1995年镇委、镇政府引导群众植桑养蚕。无偿为群众提供桑苗、技术指导等措施。1998年桑园达533.3公顷,州城成为东平县主要桑蚕生产基地之一。1997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冬暖式大棚2000个。大力发展圆葱生产,到2003年,全镇圆葱种植面积666.6公顷。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82万元、6320万元、75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2元。
林业以用材林为主,全镇农田林网控制面积为3439.6公顷,占宜林面积的97%,林网共折地186.1公顷,其中用材林占总林地的49%。林带总长度为170.6公里,共植树17.06万株。四旁植树29.7万株,人均5.6株。1999年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被县评为“林网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2月,州城镇林业站被评为“林政管理先进单位”。
1992年,全镇大牲畜存栏数为2878头,生猪11425头、羊4570只、家禽10万余只,涌现出一批养鸡、养牛、养羊大户,发展了7个畜牧小区。
1985年州城进行大规模坑塘改造,全镇民工整修城内坑塘围堰。1990年水面承包到户,大小水面(含塌险地、小河沟、废河道等)普遍得以充分利用。2003年发展水面366.6公顷,主要养殖甲鱼、大口鲶等名优特品种及鲤鱼、鲢鱼等传统鱼种。
五、工业
1985年,济南同乐糕点厂在州城镇开设分厂,1987年李纸坊第二纸厂开始兴建。1990年,乡镇企业总营业额3000万元,利税总额270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30%。
1992年,州城镇通过兼并、破产、改造、重组,盘活存量资产。1994年起,第二纸厂破产重组,建安公司兼并了砖瓦四厂,民营经济营业额首次大于乡镇企业(两者分别为15798万元和6287万元)。1996年,新上企业3家。1998年3月,建安公司由集体所有制改为私营企业。同年底,农机厂实行改制,到1999年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任务,乡镇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企业。至2003年,全镇工业企业总数为33家,企业总营业额46400万元,年缴利税1450万元。
2003年个体工业、个体商业、个体饮食服务业总数分别为1512家、1602家和1667家,营业额分别为53000万元、57560万元和80000万元,利税总额分别为1610万元、1888万元和2589万元; 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98元、2879和3022元。农业总产值、个体工商业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7%、5.1%和6%。
六、教科文卫
1986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1988年7月,投资250万元,新建标准化中学1处,1995年7月,又建起第二中学。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达标验收。1997年至2003年,全镇有中心幼儿园1处,小学24处,初中3处,在校生12712人,教职工535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0%,学前儿童入园率63%。
镇卫生院始建于1952年1月,1975年,卫生院新建门诊大楼1座,于1976年正式投入使用。科室设置基本齐全,把内、外、妇、中医、骨科、牙科、防疫、医技科室等分开,特别是院内的牙科和骨科享有盛名,于1978年新上50mAx光机1台、为骨科和其他各科的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1990年至2003年,卫生院先后增设更新了部分设备,如200mAx光机、手术室设备、心电图机、B超机、化验室设备等。全镇71个行政村有53个集体性质的卫生所。
州城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无存。尚存的有清真寺、永济桥、龟井和重修的“父子状元”坊。现代文物主要有“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即万里旧居。
州城素为文化中心,民间文化艺术有快书、花灯、舞狮子、踩高跷、耍杂技等。较为出名的社团是北门街的“义和社”,该社系为武术、舞蹈兼备的社团,有大西门村的“花船社”,桂井子街的“龙灯社”。舞台有西关剧场、西梁村剧院。镇驻地设有电影院、剧院各1处,录像厅4处,文娱活动场所8处,书店3处、文艺创作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