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721&run=13

一、农业生产
东平县向来以农业为主。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以户为单位自主安排生产,农民积极性空前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种植观念发生变化,既种粮食作物,又种经济作物。后期,种植蔬菜,果品者增多。20世纪90年代起,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耕播收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打轧收割机、脱粒机。山区丘陵地带仍以畜耕、人工播种、收割、打轧为主。浇水使用深水泵,个别地方用上了喷灌机,运输用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农用汽车。农民由凭经验种田开始转向科学种田,注重种植技术,科学选用良种,合理使用肥料、农药。20世纪90年代后,农民种地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高产优质小麦、优质棉、无公害蔬菜等应运而生。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格局呈现明显优势。
二、林果生产
境内多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全县林业生产之重点。山上所植树木以柏树为主,其它树种次之。腊山林场,树种繁多,人文景观分布其中。白佛山公园林木葱郁。境内素有“四旁”(田旁、村旁、路旁、宅旁)植树之传统。院内多种植枣树、石榴树、槐树、香椿树等。房旁、沟渠旁,路边多种植榆、槐、杨、柳等树,既可固基、乘凉,又可用材。20世纪80年代以后,果品价格看好,销路走俏,农民注重发展经济林,有的在承包田中间种,有的则将良田辟为果园。各地种植果树都有独特的习俗,大羊乡核桃皮薄肉丰,手攥即开,营养价值高,销路广。在1996年、1997年、1998年山东省农业厅、林业厅举办的优质果品鉴评会上先后荣获三项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银奖。彭集镇的甜杏、东平镇的山楂、梯门乡的柿子、接山乡的石榴等亦颇有名气。
三、畜牧生产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牛、马等大牲畜由集体饲养,猪、羊、家禽多由家庭饲养。80年代中期,农村家庭养牛者渐多,养猪、养羊、养鸡、养鸭者猛增。出现了许多养牛、养羊、养鸡、养鸭专业户,进行科学饲养。饲养品种呈多样化,有瘦肉型猪、鲁西黄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东平湖麻鸭、东平湖鹅、肉鸽、长毛兔。水貂、狐狸、貉的养殖也进入了专业化养殖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和饲养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饲养牛、马、猪、羊、鸡者渐少。
四、渔业生产
境内向有从事渔业生产之习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渔船主要有机动船和帆船两种,前者多在大水域东平湖作业,也有到渤海、黄海捕捞的。后者主要在河、塘等水面捕捞。渔具种类较多,有拖网、围网、刺网、掩网、大钩、针钩、卡、竹箔、网箔、鱼叉、独笼等。主要捕捞东平湖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鳝鱼、甲鱼、罗非鱼、武昌鱼、大青虾、白米虾、中华绒螯蟹。渔船一般过了元宵节下水,冬季收船歇网,修补船只、渔具。进入90年代,东平湖网箱养鱼成为主流,池塘养鱼、养蟹者趋多。逐步形成了养殖与捕捞相结合的渔业生产习俗。进入21世纪,渔民科技兴渔的意识增强,名贵鱼种陆续引入,养殖方法逐步更新,捕捞方式改进。渔船机动化程度提高,渔民注重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祭拜水神祈求平安的习俗渐废。
五、家庭手工业
20世纪70年代,家庭手工业受限,从业者很少。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如条编、苇编、打铁、木工、泥瓦工、磨豆腐、吊粉皮、做粉条、轧油、扎扫帚、打绳索、织渔网等逐步恢复起来,从业者多为农民,农闲时生产经营。80年代中、后期,政府鼓励、支持家庭手工业发展,从业者大增,种类增多,如编织、缝纫、照相、五金制作、电器维修等。90年代起,部分手工业逐步向机电化发展,如机织毛衣,机织手套,机织渔网,机械轧油等。技术含量增加,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经营方式由个体分散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小作坊发展成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一户一品发展为一村一乡一品一业。传统手工业如染布、打铁、小商品制作等逐步少见。
六、商业服务
20世纪70年代,商业经营者主要有国营商业系统和集体供销系统。商店设在县城、公社驻地及较大集市,大村设代销点。网点稀少,商品紧缺,农村集贸市场萧条。80年代起,允许个人经商,有的到集市摆摊出售,有的开店经营。个体商户大都承袭旧时商人“和为贵、谦受益”的传统习俗,生意兴隆。80年代后期,个体从业者众多,经营规模扩大。国营商业与供销商业渐入困境。90年代起,国营商业实行改制,以承包租赁,股份制等方式进入市场竞争,资不抵债者,实行破产重组。经营有方者获得新生。农村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各村都有商店,集贸市场增多,商品丰富。小商贩走街串巷,十分活跃。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商品专业化,规模化,超市、连锁店、名牌商品代理等成为商业经营新时尚,文明诚信,售后服务日益为商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