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711&run=13

一、综合治理环境卫生
1981年起,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县城、各公社成立卫生宣传站,宣传讲卫生、环境美的重大意义。县、社机关驻地和集镇普遍推行卫生责任制。对驻地所属地段,划片包干,挂牌上墙,责任到人。县卫生局印发了省颁卫生标准,定期检查、评比。20世纪90年代,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工作。199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强化县城美化、绿化和环境卫生治理。新建了烘便垃圾处理场1处,垃圾清运实行了机械化,落实了“门前包保”责任制。2003年,全县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对县城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该项活动由县长任组长,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此项活动对改善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巩固东平省级卫生县城成果起了积极作用。
改水、改厕 20世纪70年代,东平城乡推行“两管五改”(管好水、管好粪便;改造水井、畜圈、厕所、环境、炉灶)。1978年至1985年,全县改造水井110眼。建手压机井28980眼,自来水塔、水柜105个。70%的农户改造了厕所,全县新建公共厕所2170个,改造公共厕所3315个。90年代,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至2003年底,全县农村17.5万户、70万人中,建自来水厂站179个,累计受益29.44万人。建手压机井9.38万个,累计受益40.31万人。两项累计受益69.7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9.64%。全县累计卫生厕所户数为10.89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2.22%。
二、创建卫生城市
1997年,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改建了外环路、望山街、稻香街等主干道。城区人行道铺装率达75%以上。城区绿化面积147000平方米,人均有公共绿地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3.5%。新建、改建了7座水冲式公厕。对照省级卫生县城的标准,注重了其它软件建设,将爱卫会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强化了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传染病防治等工作。1997年11月8日至9日,省爱卫会组织考核组对东平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认为东平县城达到了《山东省省级卫生县城命名标准》,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