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象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656&run=13

一、气象观测
1978年至2003年,观测项目主要有: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降水、日照、蒸发(小型)、雪深、雪压、地温0?80(厘米)、冻土等气象要素。 2003年9月安装华创公司COWS600自动观测气象站,2001年起停止40厘米、80厘米深度地温观测。
1978年至2003年,观测仪器主要有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地面、曲管、直管地温表,水银气压表,气压、温度、湿度自记仪,雨量器,虹吸式雨量计,小型蒸发器,日照计,称雪器,冻土器,EN、EL(式)测风仪、百叶箱通风干湿表等。2000年至2003年,使用台式电脑处理观测数据。
气象站观测任务: 每天进行8时、14时、20时三次定时观测。承担每天8时、14时、20时三次天气加密报,重要天气报、降水量报、旬月报、台风加密报,地温报、人工增雨降水量报等发报任务。
二、气象预报
县内天气预报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称县站补充订正天气预报,主要采用收听本省及邻省气象台预报加看天气,结合本站三要素(温、湿、压)时间变化曲线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补充天气预报。60年代后期,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来分析天气变化规律,作短、中期天气预报,并通过有线广播定时播放。1972年开始用概率统计方法求出大气运动的统计特征及其随时间演变的统计规律,作出天气预报。并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东平县春季降水的客观预报方法》,《东平县冰雹预报方法》,《东平县夏季24小时达到暴雨预报方法》等技术资料。1983年开始用MOS预报方法,使天气预报逐步实现客观化、定量化。1985年开展单站霜冻补充订正预报。1996年气象卫星综合信息系统,简称“9210工程”建成,通过MICAPS系统接收大量的预报产品。同时接收泰安市气象台分县、分月降水概率指导预报。
1985年至2003年,天气预测预报的手段和准确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