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旱 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39&run=13

境内因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分布不均,故旱灾常年发生。尤其是北部山区面积较大,土地瘠薄极易受旱,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多半以春旱,夏旱危害最大,秋旱、冬旱时有发生,但危害程度较小。
1986年至1989年连续4年大旱,降雨量占常年的一半左右。湖、河无水,库塘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资源危机,全县2000多眼机电井无水。缺水人口剧增,有近300个村20多万人出村取水吃。汇河洼土地干裂,缝宽20厘米左右,其深难测,民房多有受损。全县耕地受旱面积6万公顷,山丘区农作物严重减产,有的绝产。
1988年,全县大旱,年平均降水324毫米,比常年减少350毫米,平均水位下降12米左右,有289个村20.4万人缺水吃,全县受旱面积60000公顷,东平湖大部干涸。
继1988年大旱后,1989年又遭受严重干旱,全年共降雨306.7毫米,水位持续下降。干枯机井继续增加,受旱面积多于上年,全县30%以上村庄缺水。大汶河、大清河断流,东平湖库容总量由14亿立方米降至0.8亿立方米,已近干涸,湖涸垦田为40余年所未遇。汇河洼地面出现宽20厘米,深5米左右的裂缝数十条。
1997年是东平县建国以来旱灾最重的年份。自6月份开始,全县平均降雨仅为78.3毫米,比常年少77.2%。气温较常年偏高。县内大小河道断流,塘坝干涸,北部山区乡镇地下水位下降12米,平原乡镇下降1.8米,湖区乡镇下降2.44米。受旱面积达31333.3公顷,其中重旱22200公顷,因旱减产12.2万吨,其中玉米减产3.56万吨,地瓜4.03万吨,花生0.22万吨,果品0.34万吨,其他2.2万吨。有40多个村人畜吃水困难。
2000年1月至5月份,累计降雨51毫米,占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37%,麦田受灾面积高达40000公顷。2001年2月至6月,全县降雨仅为27毫米,旱情十分严重。受旱面积达58000公顷,重旱面积达50666.6公顷。因干旱5666.6公顷夏玉米没有播种。干旱造成2580眼机井上水不足,48个村6.8万人吃水困难。由于长时间干旱,小麦产量严重减产。全县31133.3公顷麦田共减产小麦1868万千克,经济损失达2054.8万元。秋季作物减产面积17000公顷,绝产面积5666.6公顷。2002年本县旱灾较为严重,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全县平均降雨量不足10毫米,为常年同期的30%,旱情十分严重。县内多数河流断流,小水库、塘坝干涸。山区地下水位下降30余米。多数灌溉工程因水源不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县9个山区乡镇出现旱情,受旱面积达20000公顷,重旱面积达10666.6公顷,绝产面积达2666.6公顷。因干旱造成2000余眼机井上水不足,部分机井干涸,68个村10.8万人吃水困难。由于长时间干旱,小麦减产,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