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6&rec=198&run=13

1986年,继续县、乡、村三级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至1991年,全县各类服务组织达5435个,其中县级36个,乡镇级231个,村级2690个,户办、联办2478个。县一级,主要是农业部门和商品流通部门,围绕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林果生产、畜牧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机械等服务组织。其中: 畜牧、林业、水产等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乡(镇)级,以乡镇政府的农业各站和县直各部门在乡镇下设的各站(所)为依托,建立为农业服务的组织,承担村级无力承担的服务项目。村级,主要以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建立村综合服务站,围绕农业生产环节,开展服务。
1992年,组建县农业综合服务总站和六大服务公司。1993年,全县共建立乡镇服务组织2932个。其中乡镇办242个,村办2690个。乡镇建立农技推广、农业机械、林业生产、农田水利、农业用电、畜牧生产、水产生产等七个服务组织,服务人员达1714人。村级服务组织以开展农机、水电、购销、防疫、科技等服务为主,服务人员达9594人; 142个村达到优秀级标准,占行政村总数的21%; 有181个村达到良好标准,占总数的27%,有250个村达到基础级标准,占总数的37%。乡镇农技推广站普遍建立良种库房和种子、农药、化肥门市部,有的建起植物医院、技术培训教室等服务设施。乡镇服务组织用于服务的固定资产达到1687万元。村级服务组织的服务设施也有明显改善。1993年全县拥有拖拉机2125台,脱粒机3742部,播种机980部,排灌机械7576套,房屋3122间,经营场地2016亩,固定资产9397万元,流动资金829万元。
1993年,以彭集镇花生专业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市场+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了近6千公顷的花生生产基地。以县光大油脂公司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油菜基地实行 “龙头+科技+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以旧县乡为主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带动全县地瓜加工业的迅速发展。2003年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30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8家。另外出现了以民间经纪人队伍和各种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中介服务,全县现有各类经纪人3160人,常年从事经纪活动的1212人,各种行业协会16个,占经纪人总量的15%。建立以农业信息化为目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县内有32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并在县农业局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