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68&run=13

【概况】 2006年,设立中共东平县委、东平县人民政府新农村工作办公室,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下设综合科、督查指导科、调查研究科,编制10人。
县新农村工作办公室依照县委、县政府赋予的职能职责,抓好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开展调查研究,参与研究和制定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法规。通过转型调结构,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及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做法,分别在《大众日报》《泰安日报》、新华网、中国农业推广网、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专题介绍。安村“四化共建”模式在全省推广,东平县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全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社区)”,4个乡镇、10个村被推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成功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累计对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129万元。

【农村工作调查】 县新农村工作办公室成立后,开展对全县农村、农业、农民情况的全面调查研究,掌握了全县“三农”基本情况。2012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185万亩,总产量73.3万吨,比2006年的59.33万吨增加13.97万吨。其中小麦80万亩、35.6万吨,玉米60万亩、31.3万吨。经济作物中,花生6万亩、1.8万吨,棉花5万亩、0.5万吨,瓜菜26万亩、71万吨。牛、羊、生猪、家禽、特种动物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102万只、74万头、1889万只、8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名特优养殖3.8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9.6万亩,其中核桃10万亩、苗木花卉1.2万亩。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4元,比2006年的3596元增加4708元,增长130.9%。
全县6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每年培训转移劳动力1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砖混结构住房达到95%以上。彩色电视普及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5%以上,电话入户率80%以上。计算机宽带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家庭机动车辆拥有率7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饮用水国标符合率达到85%。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条件的农户建有太阳能卫生间,有条件的村建有公共浴室。完成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所)的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99.7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儿童教育率达到9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

【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06年—2012年,围绕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斑鸠店大蒜、大羊核桃、新湖水产、州城徐庄有机蔬菜、戴庙泰禾食用菌、接山苗木花卉等61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10万亩有机蔬菜、10万亩优质核桃、10万亩特色水产品等十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重点抓好贯中大道稻屯洼片区现代农业基地、滨河大道片区科教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同时,争创东平湖、新湖镇两个省级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园区。
2012年,规划建设东平县接驾山现代农业科教产业园,作为全省、全市首家农业科教产业园区,按照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总体定位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科教与新型农民发展中心、东平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核心区、我国城市景观苗木驯化与繁育产业聚集区、东平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区、东平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规划建设突出“产业示范、高效生产、开发创新、推广培训、旅游观光”综合开发的发展主题,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相结合,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园区发展之路。该园区聘请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辐射区5万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资5000万元。
戴庙泰禾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主要以食用菌养殖、加工、销售、研发及工厂化生产为主,由山东泰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办。州城街道徐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宏塔蔬菜合作社为载体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大拱棚以及露地蔬菜生产。

【农业产业化工作】 2006年,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8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分别为山东光大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雪菱淀粉有限公司。
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9家,其中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43家、81家。辐射带动本县及周边县市区农产品基地280多万亩,农户58万户,其中带动本县农户15万户,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91家,连接基地农户4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20%以上。其中95%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既从事农产品生产,又参与农产品流通。6家省级龙头企业分别为山东光大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雪菱淀粉有限公司、山东祥瑞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国信实业集团、山东吉祥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姜仔鸭农业产业集团。
山东光大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拥有先进的大豆浸出生产线和食用油全自动灌装生产线,主要产品有“智育”“光大智育”牌系列食用油,包括纯正大豆油、花生油、红花籽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花生芝麻调和油以及优质大豆粕等。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智育”牌花生油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智育”商标自2006年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2012年又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山东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2011年6月,被授予“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荣誉称号,同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

【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 2012年,全县有33项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64.68万亩。注册商标的主要有“斑鸠店”牌大蒜、“清阳”牌圆葱和生姜、“沙河站”牌西瓜、“鲁东”牌核桃、“大安山”牌大米、“王八三”牌甲鱼等,中华绒鳌蟹、乌鳢等水产品也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认证。2012年,光大“智育”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山大米”“大羊薄皮核桃”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幸福乡村创建】 2012年初,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该项工程从村居星级晋升抓起。2月,县农工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根据各行政村人口、经济状况、文化结构、人均收入、基础情况,把全县716个行政村划分为六个星级层次,全部建档立卡,进入星级管理。对所有行政村采取“月报表季考评”的管理方式,每月底由乡镇(街道)统一报表并提出晋级申请,按照上报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考核,所有村根据考核情况进行一次星级核定,确定升降。全年共计423个村晋升星级,约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村居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幸福乡村创建,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农村新社区建设】 2009年启动,2010年,省政府编制新一轮十年用地规划,据此全县总体规划农村社区85个,预留安置区建设用地1.6万亩,确定了具体方位,并启动第一批16个试点社区。即接山镇接山社区,大羊镇响场社区,梯门镇花篮店社区,老湖镇王台、展营、滨湖社区,旧县乡旧县社区,斑鸠店镇斑鸠店社区,银山镇黄河社区、中心社区,戴庙镇后张社区,商老庄乡安山社区,州城街道桂井子社区,新湖镇中心社区,沙河站镇中心社区,彭集街道大牛社区。
至2012年,首批16个试点社区已有9个社区实现回迁,新湖镇中心社区完成一期工程,共回迁安置农民262户:银山镇中心社区回迁安置160户;银山镇黄河社区一期工程回迁安置农民140户;大羊镇响场社区回迁安置59户;州城街道桂井子社区回迁安置88户;老湖镇展营社区回迁安置60户。
(孙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