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58&run=13

【概况】 2003年4月,成立东平县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简称纠风办),隶属于中共东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督查科、投诉受理科(正风110)。2008年12月,纠风办、优化办、效能办三办合一,一套机构三块牌子。2009年,健全完善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调整充实县纠风办领导班子,全面负责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调度和考核评估。1月8日,县纠风办迁移至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楼,购置“正风110”值班车辆及摄像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及用品,开通投诉电话2部。9年中,县纠风办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为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做了大量工作。

【纠风宣传】 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今日东平》报开辟“政风行风建设”专栏,及时报道全县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动态。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监察》《大众日报》《泰安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1篇,宣传推广全县涉企检查备案工作等经验。活动宣传。2005年,开展行风建设有奖征文活动,将48篇优秀征文编辑成册,向社会发放。2008年,聘请35名社会监督员,召开座谈会4次,提出问题5类21个,征求意见建议83条。组织企业商户开展“我为东平献一言”活动,征得意见建议106条。2010年10月,举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法规知识竞赛,91个部门单位1330人参加,通报表扬16个竞赛成绩突出、组织好的单位。承诺宣传。每年督促各部门单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就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审批事项、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事依据、办结时限、工作纪律、办事流程、监督投诉方式等接受监督。县电视台累计播出132期,《今日东平》报大版面刊发17期。热线宣传。县电视台推出“民声热线”大型访谈栏目,共播出47期。组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走进演播室,就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等,与群众热线交流,现场回答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当场答复,县纠风办限期解决。网络宣传。公开2部“正风110”热线投诉电话。在网页突出位置滚动播出全县的优化、效能、纠风标语,第一时间上传内容、更新页面、发布新闻、刊播动态,及时受理网上投诉,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简报宣传。编发《纠风工作简报》103期,宣传交流纠风工作进展、经验做法。2012年,泰安市纠风办和泰安日报社联合举办纠风工作征文活动,东平县获一、三等奖。

【优化发展环境】 建章立制。2004年,制定《东平县纠风办对企业检查备案办理程序》《东平县对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规定(试行)》《东平县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事项办理暂行办法》《关于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7月,县人大领导视察全县环境建设情况。2005年,出台《东平县优化发展环境联系点制度》《东平县优化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建立10个市级联系点,20个县级联系点。县纪委常委分工包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座谈、回访。从社会各界聘请60名特邀监督员。2007年,制定《东平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2008年起,县委、县政府提出“审批项目最少,办事程序最简、收费项目最低、工作效率最高、外商评价最好”五最目标。出台《东平县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东平县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关于建立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联系企业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的通知》《东平县规范对企业检查行为的办法》等制度。2010年,制订《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首次推出践诺问责制度、查实待岗制度和处前公示制度三项硬规定。2011年,制定《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执法监督卡》和《涉企涉教检查登记簿》等制度规定。查处“三乱”。凡到企业执法检查,首先向县纠风办备案,持出具的《检查备案通知书》开展检查活动。不备案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执法部门按“三乱”问责。2008年,建立《涉企检查信息报告制度》,县纠风办根据企业报告信息,监督涉企检查行为。开辟审批“绿色通道”,规范审批服务。清理排查进驻政务大厅的部门单位,要求进驻单位应进必进,充分授权,确定进驻单位32个。压缩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规范收费行为,全县512项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精简压缩为236项,审批事项承诺件由原来的平均18.2天压缩为3.54天。制定《关于对公路“三乱”行为的处理办法》,每周进行一次明察暗访,严禁查扣运送绿色鲜活产品和为东平里拉外运的车辆。至2012年,查处公路“三乱”问题17起,21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行政效能建设】 建立健全效能制度。2004年制定《机关工作人员上岗规范》《东平县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试行)》。2005年出台《机关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关于在全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等制度。以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为重点,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效能建设制度,对所有单位,尤其是单位服务窗口,跟踪管理,强化监督。2004年5月,在县交通局召开全县机关效能建设现场会。7月,县政协领导视察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行政服务标准化。2012年,按照市优化办要求,组织人员编辑《泰安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文本(东平卷)》。通过动员、试点和全面推广,在全县搭建起覆盖行政服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包括行政服务通用基础标准和行政服务保障标准。通过明察暗访促进标准落实,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亮明身份、不正面接触的“四不”方式,深入到窗口单位和企业进行暗访,发现违规执法、服务态度差等现象,全县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及所在单位作出处理。先后通报批评效能问题单位24个,处分处理63人次。公开处理、全县通报典型案件12起。科技防腐电子平台。按照省市要求,设计东平县电子监控中心建设方案,督促有关部门高标准建设了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舆论监督平台、党风廉政教育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在企业和工商户中设立行政效能监测点,并与县纠风办联网“直通”,及时反映和定时收集机关效能情况。

【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县纠风办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作为推进部门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干事创业、优化经济环境的一项长效机制,在全县营造支持创业、保护改革、鞭挞不作为、惩治乱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2004年,组织全县1100名代表对市直76个部门单位和全县77个部门单位进行民主评议,扩大了评议范围。2005年,在全县企业和社会各界选聘评议代表620名,对全县80个部门和单位,分为经济、社会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三类进行评议。2006年,组织605名代表,对省直35个、市直84个及县直80个部门和单位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评议。2008年,实施对部门行业季度评议。评议成绩按10%比例计入年终评议总分。2010年,增加对各乡镇基层站所的评议。2011年,季度评议改为半年评议,与年终评议相结合。上半年评议,采取网上投票,成绩占全年成绩的40%。年终评议以集中定点、持函入场、集中涂卡填票方式,县、乡同步进行,成绩占全年成绩的60%。2012年,社会各界代表1233名,对93个单位政风行风进行评议,公开、公正地评议各部门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治理“三乱”等工作,投票率达到99%。

【专项执法检查】 2004年,开展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专项检查。核定6个县直医疗单位和5个乡镇卫生院招标采购药品1100余种,金额1360万元。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查处涉农案件9起,给予19名村干部党政纪处分。2005年,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5起,涉及金额12.4万元,查处公路“三乱”案件3起。2006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从学生家长中选聘70名监督收费联络员,督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学生负担197万元。查处乱收费、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等案件18起。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执法检查3次,查处违纪违规案件35起,医疗购销商业贿赂案件2起,涉案金额505.56万元。参与药品招标总额1400万元,占用药总额90%,让利患者155万元,比省级定价药品降低400万元。选聘乡镇联络员14名,农村收费义务监督员513名,形成县、乡、村三级涉农收费监督网络。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害农行为7起,涉案金额28万元。2008年,查处教育违规收费案件7起,金额78.5万元,9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处理。继续开展医疗服务专项检查和医药招投标工作,解决“药价贵、看病难”问题,查处违纪案件3起,3人受到党纪处分,招标金额1300万元,让利患者260万元。19次参与医疗设备招投标,中标金额873.8万元,节约资金110万元。2010年,检查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专项资金的收缴、管理,发现违规违纪资金3185.44万元,收缴专户资金1712.8万元上缴财政,追回挪用资金79.4万元,纠正违规贷款94户。2011年,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执法检查,责令欠缴企业制定计划,督促分期补缴2950万元,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治理,检查物业服务企业2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8家,查处整改问题20个。2012年,对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2011年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药品价格及医疗服务收费、招投标、医院财务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涉及财政拨付零差价等各类补助资金4194.44万元,收缴违纪资金15万元。开展了庆典、论坛、研讨会清理和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专项检查,2012年度全县各学校收费政策执行、会计核算行为专项检查,反馈查出的问题和建议,并督促抓好整改。

【投诉案件查处】 发挥正风“110”作用,落实责任追究规定,坚持有诉必接,严查严究损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人和事。2004年,受理处结投诉913件。通报批评部门单位21个,涉及案件41起,处分处理责任人62人次。案件涉及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畜牧局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2006年,接待、受理各类投诉举报69起,其中行政效能投诉6起,受到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行政告诫、调离岗位等处分12人。2007年,受理处结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9件,处分38人。其中批评教育10人,书面检查9人,通报批评3人,行政告诫3人,调离岗位3人,记过1人,党内警告1人。提出整改意见32条。2008年,受理群众投诉79件,查实32件,10人受到批评教育,8人作出书面检查,3人被停职,收缴违规资金4.8万元,媒体曝光案件3起,涉及梯门派出所违规收费案、银山镇中学乱收费、县综合执法局执法不规范等,查处一案警示一片。2010年,查处群众投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违纪违规案件8起,通报批评单位8个,纪律处分4人,撤职1人,调离岗位1人。涉及县技术监督局违规检查、银山镇计生办搭车收费、县工商局接山所违规收费、县卫生防疫站违规办证、县文体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所属网络协会乱收费等。2012年,查处新湖镇赵村小学、小河崖小学教师工作日中午违规饮酒问题,在全县通报批评。9年中,通过专项治理,解决了教育乱收费问题,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有效遏制,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农民负担减轻。促进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规范使用,实现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收费合理;解决了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资等问题;庆典、论坛、研讨会泛滥等问题得到清理,培树勤俭节约之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栗文华 李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