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268&run=13

【概况】 戴庙镇位于东平湖畔,紧靠京杭大运河,北邻银山镇,南与商老庄乡接壤,西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相望。南北长8.19公里,东西宽10.5公里,总面积88平方公里。镇驻地距县城55公里。
戴庙初名“等贤三户庄”,后称登贤庄。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戴姓迁居于此,在村边建一庙宇,改名为“戴家庙”,简称戴庙。元代开通大运河后,至民国年间,戴庙成为鲁西南水旱大码头。1936年9月,东平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在戴庙小学建立。1985年12月,戴庙乡由梁山县划属东平县管辖;2011年11月改称戴庙镇。2012年,全镇48个行政村,1.06万户,3.84万人。
【农业生产】 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比2004年增加1.31亿元,增长30%,年均递增3.5%。粮食总产量4600万吨,人均1300公斤,比2004年增长230公斤。水果种植面积16.67公顷,产量164吨。累计造林800公顷,其中防护林166.67公顷,经济林33.33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植树45万株,林木覆盖率12%。活立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完成林业总产值7861万元,比2004年增加368万元,年递增4.9%。全镇生猪存栏2.2万头,大牲畜存栏4196头,其中奶牛2100头,羊4.3万只,家禽年存栏80万只,禽蛋总产量42.4万公斤,肉类总产量0.32万吨。畜牧总收入1.53亿元,比2004年增加1331万元,增长24.3%。农用机械总动力4.35万千瓦,比2004年增加1.15万千瓦。全镇配套机井55眼,浅水机井598眼,有效灌溉面积28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5%。农用汽车45辆,比2004年增加12辆,各种农用机动三轮车2561辆,是2004年的2.1倍。拖拉机1436台,比2004年增加131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121台,是2004年的5倍。

【特色产业】 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2011年,从浙江宁波引进苗木花卉农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面积10000亩。当年,通过土地流转,在沈楼、司里、陆庄、张垓等村种植苗木3500亩。2012年继续向周边扩展,增加种植规模3000亩。沈楼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立体化种植银杏和其他苗木,公司以每亩每年按900斤小麦的价格交付土地流转费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村民按每天40元工资收益到花卉基地做工,年纯收入万元以上。
万亩养殖基地 2011年,戴庙镇依托东平湖水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和畜禽养殖业。新建标准池812个,规模养殖场19处,麻鸭存栏量达到40万只。西金山村农民康广生,承包麻鸭养殖大棚3个,存栏量1万余只,纯收入15万多元。2012年,规划建设万亩养殖基地,把鱼池、水面全部利用起来,发展河蟹、乌鳢等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全镇水产面积达到1.9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5亿元。东金山村渔业养殖面积由1000亩增加到3600亩,被省海洋和渔业厅评为“山东省乌鳢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乌鳢、草鱼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远销北京、天津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400万元,带动水产养殖户120户。同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至2012年底,全镇规模饲养场达到313个,生猪存栏量2.5万头、奶牛2700头、小尾寒羊5.5万只、肉鸡50万只、麻鸭45万只、獭兔7万只。
万亩蔬菜(食用菌)基地 2011年,山东秦禾农业有限开发公司与福建古田集团合作开发建设,在该镇分南、北两区建设实施,南区以宋圈为中心建起彩钢大棚77个,北区以陆庄为中心建起两毡一塑大棚114个。总种植面积25万平方米。当年,双孢菇产量达1050吨,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2012年,增加投资4000万元,推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完成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安置就业1000人。种植大户张慧原在青岛打工,年纯收入一万元左右。2011年,她和丈夫承包8个大棚,一个大棚平均产蘑菇6750公斤,每公斤售价6元,除去生产成本,总收入超过20万元。滩区生态蔬菜建设项目覆盖王常、西辛、范庄、薛庄、张垓、十里堡、戚垓7个村,发展瓜菜4200亩、日光大拱棚720个。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亩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1万以上。

【招商引资】 9年间,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镇、村企业,已形成纺织、制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工业生产格局。设置工业项目聚集区,面积2平方公里。投资100万元,用于经济园区征地、房舍修建改造、道路硬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对外招商吸引力。2009年—2011年,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过千万元项目16个。2012年,引进项目9个,其中格瑞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800万元,一期投资3000万元,新上国内先进生产线一条,年加工瓦楞纸8000吨。雪龙制衣有限公司二期扩规项目,投资200万元,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新上棱织和印染项目,安置就业200余人。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年产海鲜菇3200吨,安置就业1000余人。银河、腾飞、润祥三家纺织公司,通过技改扩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银河纺织有限公司由戴庙村王庆红和梁山客商合资兴办,总投资2000万元,拥有各种型号纺布机150台,年产纯棉布及混纺坯布600万米,产值38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中东及非洲地区。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销售总额5695万元,比2004年增长1.8倍;实现利税5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5倍。村户企业发展到46家,比2004年增加38家。

【镇村建设】 2004年—2012年,修筑了一条从镇政府门前东至金山大坝,西至南庄村西,长2公里,宽7米的柏油路,完成“村村通”48公里,硬化村主要街道62条,安装路灯326盏,建设高标准花坛16个。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大力推进文明村建设,至2012年,全镇共建沼气池62个,完成改厕896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铺设输水管道12万米,解决了3万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加大投入,鼓励干部学科技、用科技。2012年,镇直部门配备电脑85台,是2004年的15倍。全镇48个行政村都配置远程教育设备,其中戴庙村、司里村、沈楼村、后张村等11个村配备电脑设备。有27个村建有活动场地,配备农民健身活动器材。

【科教文卫】 戴庙镇设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和科委组织各1个,各类科学技术人员46名,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21人。辖区西辛等村推广沼气池做饭、照明,每年节电5000度,受益群众2000人。改造教室危房60多间,修建了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2012年,境内有幼儿园9处,在校幼儿1356人,专职教师75人。小学7所,在校学生2449人,专职教师126人,小学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处,在校生513人,专职教师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5%,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5%。2012年,戴庙镇中学应届毕业生11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109人,占91.6%。其中,升入高中46人,职业中专38人,升学率比2004年提高27.5%。成人教育9年培训各类人才9000人。全镇在编教师216人,其中县级以上优秀教师46人。2012年,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1万元,比2004年增长24%。全镇建村级文化大院48处,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一处,各类文化专业户7户,图书室61处,藏书1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和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2人。县第三人民医院位于镇政府驻地,担负全镇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预防、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全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2人,病床250张。2012年,门诊量115499人次,住院病人9167人次,手术2216例。规范化村卫生室22处,从业乡村医生111人。48个行政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16人,设备有B超诊断仪、妇科治疗仪、电动吸引器、乳腺诊断仪、显微镜、电冰箱、三氢消毒机各1台,妇检床2张,电脑4台。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扎实做好节育措施落实、孕期保健、流动人口管理、到站查体等基础性工作,坚决遏制计划外生育,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

【人民生活】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7265元,比2004年增加5105元,增长2.36倍。每百户农民拥有彩色电视112台,电动自行车25辆,摩托车18辆,脚踏自行车109辆,轿车18辆,家用电脑3.7台,微波炉14.2台,电冰箱78.6台,洗衣机61.7台,空调31台,抽油烟机15台。农户供电签订率100%。2012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6户、12人,医疗救助28人次,民政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3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821户、1403人,支出12.39万元,比2004年增长35%。国家抚恤补助对象57人,支出33.4万元。敬老院新建房屋96间,收养农村五保老人150人,入院率达85%。设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5.8万元,1804名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39万人,参保率99%。

【棘梁山生态旅游观光园】 境内棘梁山,位于司里山村北部,上有北齐时期石刻大佛1座,石窟1000多个,也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聚义之地,20世纪90年代,投资1000多万元,重建“聚义厅”和义军“屯粮仓”,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借此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2004年起,司里山村党支部书记陆家军带领群众修建进山道路3500平方米、石雕牌坊1座、石雕凉亭2处、绿色长廊1处,修复玉皇殿泰山行宫,修建停车场1500平方米。2012年,开发建设棘梁山生态旅游观光园,设置生态采摘区、休闲度假区、文化观光区等。栽植绿化树木6万多株,种植核桃、山杏、桃树、石榴7000余株。硬化上山道路5000平方米、铺设自然石3000平方米、输水管道800米,累计投资1200万元。根据游客吃、住、游、购、娱需求,按统一规划、承包和管理模式,建农家乐9家,全镇从事旅游服务业400余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收100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省级旅游特色专业村”— 桑园村】 桑园村位于戴庙镇政府驻地,478户,1495人,系无地移民,靠捕鱼为生。2012年,县旅游局干部刘树才任该村“第一书记”后,带领群众走旅游兴村之路。在村房台以西、二级湖堤内建设旅游码头和生态停车场。码头长30米,宽6米,高5米,可供旅游观光、船只避风停靠。成立旅游合作社,配备20名管理人员。对380只渔船实行集中使用,加强统一管理。修建观光路3150平方米,搭建渔家风情牌坊一座,健身广场一处。兴办渔家乐、农家乐、水上划船、钓鱼、人工沙滩等游乐项目。当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收入50万元。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专业村”。
【相武运输有限公司党委在上海成立】 1985年,戴庙村23岁的陆相武到上海一家汽修厂打工,学会修车、驾驶。1989年开始跑运输,至1996年,他已有20余辆大型运输车。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安排从事运输、装卸等工作。2005年,该公司运输车辆发展到400多台,拥有资产达1.6亿元,年产值8000万元,创利润200万元。全镇长期在上海务工的人员达到819人,其中党员16人,成立了党支部。此后,随着东平到上海务工党员不断增加,2010年初,设立党委。相武运输有限公司党委成立后,经常与镇村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党委会、党员会,做好各项工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赵庆建获北京奥运会武术冠军】 赵庆建,戴庙镇戴庙村人,7岁在东平武术运动学校训练。1998年考入武汉武术学院运动系,2002年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毕业后进入北京武术队,队员兼教练,曾多次获世界冠军。2008年8月21日晚,第29届北京奥运武术比赛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名队员参加比赛。通过激烈紧张的角逐,中国代表队赵庆建获男子棍术、刀术冠军,这是武术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戴庙—东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 1936年9月,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由省委特派员董临仪负责在东平九区戴庙小学建立中共戴庙支部,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党支部成立后,成为东平湖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核心。1998年,在戴庙镇党委院内立纪念碑一块。纪念碑长4.7米,宽2米。前面书“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后面的大字为“戴庙—东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并记载了支部诞生过程。2007年12月,被县委列为东平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刘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