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门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263&run=13

【概况】 梯门镇位于县境北部,东邻大羊镇,西连老湖镇,南与东平街道办事处搭界,北与平阴县接壤。纵距13公里,横距12公里,总面积89.6平方公里。镇驻地东梯门村,距县城20公里。
梯门,原名荆山屯。明代,在村东建庙,庙门台阶共九级,形似楼梯,俗称梯门,后惯称为梯门村。2010年6月,梯门乡改称梯门镇。2012年,辖4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9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1770人,占58%;女性15663人,占42%。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7.45‰,人口自然增长率2.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7.84人。

【农业】 全镇耕地面积6.48万亩,人均1.74亩,水浇地4.335万亩,人均1.16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04年,该镇立足实际,把“农字号”项目建设作为富民强镇的重点,先后引进爱尔信食品有限公司、卓达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亚奥特奶站、无公害食用菌、面粉加工等项目。由临沂市蒙阴客商与当地商户联合兴办的无公害食用菌示范园,一期投资80万元,租用闲置蔬菜大棚68个,以酒糟、稻壳为原料,生产鸡腿菇等无公害食用菌50万公斤,产品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是年9月,实施二期项目,增加投资80万元,建设食用菌加工厂,带动近百家食用菌养殖户配套生产,为周边村庄500多名家庭妇女提供就业门路。2005年,依托传统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一园、一片、一带“三个一”农业发展规划。“一园”即东柿子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高效农业示范项目1个,建设冬暖式大棚96个,大拱棚218个,规模流转土地680亩。“一片”指以陈王庄、南李庄、西芦泉等南部平原村为主的有机蔬菜片区。引进韩国客商投资2000万元,创办韩富脱水蔬菜加工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订单模式,带动周边连片种植蔬菜。“一带”即在廿里铺干渠沿线山区发展高效经济林和丰产林带。2007年,先后在北陈庄、东沟流、西沟流等4个村发展核桃种植面积420亩,购置核桃苗1.84万棵。至2012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优质核桃1.5万亩,大樱桃1000亩,石榴0.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200亩,完成雨季造林1500亩,栽植两年生侧柏容器苗28万株。2012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3.8亿元,生产粮食5.8万吨,棉花643吨。蔬菜面积扩大到10666亩,产量达5.3万吨。生猪存栏11779头,出栏2.7万头;羊饲养量4.47万只,年出栏8.6万只;家禽年饲养量4.7万只。肉类产量4073吨,牛奶96吨。新建规模养殖场7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率100%,动物出栏检疫率100%。农业机械总动力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2580.9万千瓦时。

【工业】 2004年,梯门镇围绕山石资源开发,大力发展以石子、石灰、石材、水泥为主的建筑建材加工业。2005年,全镇石料加工项目25处。2008年,引进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其中,由香港至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建设,东平百成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石采选项目,探矿范围13.7平方公里,探矿石储量2073万吨,建竖井6条,选矿厂一处,总投资5.25亿元。中联美景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熟料生产项目,总投资7亿元,占地310亩,年产200万吨高标号优质熟料、220万吨高标号水泥,2012年5月竣工投产。安排人员赴福建、河北、天津、济南、临沂、连云港等地招商,签约3个项目,即天津兴邦盛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设立泰安兴邦盛业服装有限公司;中联集团投资2亿元设立中联粉磨站;济南贝尔牧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畜牧饲料生产加工项目。2012年,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3.8亿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开工建设类项目18个,其中新上项目12个,续建项目5个,技改扩规项目1个,固定资产总投资7.79亿元。
【财贸金融】 2004年,财政总收入400.6万元,占预算的76.3%。其中国税23.8万元,地税143.8万元,财政233万元。2012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40.9万元,占预算的157.6%,比2004年增长5.6倍。其中国税233.6万元,地税2407.3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69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3倍、1.5倍。设有商业网点163个,从业人员251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7亿元,同比增长23%;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6亿元。吉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脱水蔬菜”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地。

【科教文卫】 2012年,全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人,中级13人,初级14人。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700人,专任教师129人;小学6所,在校生1633人,专任教师1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20人,专任教师9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0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4%,比上年增长11%。9年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后兴建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东柿子园小学教学楼,购置课桌660套、微机139台,高标准校车两部,累计投资610万元。2012年,梯门中学中考成绩过千分者4人,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被评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乡镇。
2012年,85.5%的村安装健身器材,23%的常住人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广播电视站1处,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入户率97%。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1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图书室64个,藏书3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84人。沟坝遗址、东王林、华岩洞石窟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洼墓群、刘曜墓、东芦泉墓群、孙复墓、西王林、灵泉寺、尧陵禅寺、双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卫生院从业人员48人。设病床30张,门诊量21241人次,收住院病人811人。行政村卫生室25处,其中规范化11处,示范化14处,从业乡村医生72人。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计划生育】 9年间,重点抓好已婚育龄妇女第一次查体、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清理、孕期保健,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车、村广播、悬挂横幅、喷绘墙体字、发放明白纸等广泛宣传,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任务。2012年,全镇出生人口885人,出生率12.21‰,人口自然增长率3.13‰,合法生育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96.6,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100%。

【社会保障】 2012年,全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4户,20人,支出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98.4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542户,1138人,支出1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由2011年的90元提高到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镇敬老院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30人。服务设施52个,其中服务中心1个,服务站1个,为五保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多层次的服务。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万元,资助320名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7万人,参保率90%。

【社区建设】 2009年,聘请省城镇建设建筑规划设计院专家高起点制定总体规划,同时修订和完善花篮店社区、梯门社区建设规划。至2012年,镇驻地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经县政府审批,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10年,投资500万元,实施花篮店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7000平方米,建设沿街商品楼17套,农民公寓楼24套,2012年底完工,商品楼全部售出,入住公寓楼120人。2012年2月,实施财源街商贸楼开发建设,占地2.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600万元,配套建设高标准地下排水设施1100米,铺设硬化财源街1000米。年底,实施集市整体搬迁,建设全镇商贸服务中心,吸引更多商户投资经商。

【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借助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实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总投资1700万元,疏挖排水沟2万米、埋设地下管道3万米。新打机井8眼,修机耕路17.5公里,栽植防护林2万株,新建生产桥14座、过路涵16座、进地涵182座,成立管护协会一个,科技培训1000人次。为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借助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联合国土、工商等部门对冯庄、石河王、东柿子园、西柿子园等废弃的石子厂、砖瓦厂进行了复垦清理,争取资金1222.5万元,复垦土地407.5亩,增收粮食25万公斤,价值50多万元。利用中央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发展机遇,结合“强村固基”工程,借助千村扶贫项目,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扶持资金484万元,为8个村拓宽硬化水泥路22.4公里,并分别新建了健身广场;争取省体育局资金110万元,为12个村配备健身器材126台套;争取省扶贫资金240万元,为8个村分别设立30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帮助群众解决资金困难。有30多个村开展改厕、改圈工作,有10个村160多户群众建起沼气池,30个村建立“农家书屋”,15个村建起设施完善的文化大院,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2012年4月,投资1200万元,实施全长7.4公里的榆树路拓宽改造工程。2012年9月,镇政府投资360万元,新建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大厅内设立劳动就业、社会救济、惠民补贴等14个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2012年,梯门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科学发展明星乡镇”“财税工作先进乡镇”“可持续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东柿子园村大棚菜效益高】 东柿子园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组建蔬菜协会,带领群众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路子。2008年,流转土地260亩,建起冬暖式大棚36个。以每棚2万元的价格实行个人承包,种植西红柿,当年每棚收益一万多元。2008年—2012年,先后流转土地近千亩,建冬暖式大棚75个,早春种植土豆—泡椒的大拱棚134个。注册成立东元有机蔬菜产销合作社,为种植户购置原材料、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统一销售。合作社会员发展到300余人。筹资200万元,建起西红柿批发交易市场。2012年,该村生产各类蔬菜5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90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

【康玲合作社核桃苗木网上“热销”】 2004年,梯门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核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600亩扩大到5000亩。2005年6月,东瓦庄村康玲核桃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吸纳当地240个核桃种植专业户,参与社员1500人,种植核桃1500亩,核桃苗木300亩。合作社聘请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举办五期核桃种植管理培训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参加学习培训的社员1000余人。合作社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通过网络宣传、推销,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订购核桃苗木和果品。2012年,销售核桃苗木35万株,枝条100万条,果品8万公斤,完成销售收入530万元。

【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王宪动】 王宪动,梯门镇五里庄村人。2006年7月20日上午,在路上看到两名歹徒正持刀抢劫一过路行人。他主动上前制止,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行人得救了,王宪动却身中8刀,倒在血泊中。经紧急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伤愈后丧失劳动能力。2007年3月,获“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陈兆金为家乡捐款56万元】 陈兆金是梯门镇西瓦庄村人,上海武警总队副总队长。2006年6月,从工作岗位退休回家探亲,看到村民吃水仍肩挑人抬,毅然拿出10万元,帮助群众用上自来水。得知家乡办学条件差,改造缺资金,毫不犹豫地捐资40万元,为镇中心小学新建一幢866平方米的“兆金书楼”,教学环境大有改观。2007年4月,为学校购置微机10台。2008年8月21日,又捐赠图书2000余册,价值3万多元。

【王宪墓】 位于梯门村西荆山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宪,梯门村人。《明史》有传,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他奉旨巡抚辽东,在应州抗敌有功,封户部右侍郎,赐其子锦衣卫百户。又改抚陕西,回朝任兵部右侍郎。随武宗南征归来后升为兵部尚书。其子王汝孝,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河南右布致使,顺天巡抚,驻守锦州时战功显赫,与其王宪被后人赞为“父子二进士”。王宪墓今存封土堆高1.5米,宽6.5米。墓前有立于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的墓碑一方,墓前神道有残石门一座,向南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均形象高大,雕刻精美。其中石人高近3米,头冠高1米,为文官、武将各一,仪态威严庄重。神道南端还有华表一对,高近5米,上置望天吼。原高大的神道碑和林墙,“文化大革命”中被毁。2008年,王氏族人全面整修王宪墓地,在原址重修午朝门,修复残缺不全的石刻、造像,重建享墙、茔墙,恢复了王宪墓原貌。
(桑 鹏 陈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