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236&run=13

【概况】 东平县气象局是负责全县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执法、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一级事业单位,实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以上级气象主管部门为主。2012年6月,因城区水系工程建设,经国家气象局批准,站址搬迁到城西贯中大道中段路北。内设办公室、业务科和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兼东平县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和东平县防雷电安全办公室。在职人员8人,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1人。
2004年—2012年,东平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与乡镇(街道)区域自动站相结合,形成现代化地面观测系统;天气预报、气象观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御,农业气候等多功能气象服务形成体系。以“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众服务让社会满意,三农服务让农民满意,专业服务让社会满意”为目标,精心打造领导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农业生产服务、行业专业服务和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起,连续七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被省、市局授予“气象服务先进单位”“抗洪抢险先进单位”“综合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单位”;县委、县政府授予“服务经济社会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县文明委授予“文明服务窗口先进单位”;县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机关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气象业务】 地面观测 2006年—2007年,在14个乡镇(街道)和东平湖湖心岛建立四要素气象站,测量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东平湖自动站结束了湖区无气象观测资料的历史。各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自动采集数据,自动无线传输到县局、市局业务平台,数据精确,传输及时,无人值守即可正常工作。2006年,建成闪电定位仪,全省13个闪电定位点之一。2012年,站址搬迁后,老址仍保留气象观测设施,新、老址对比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准确。
气象网络 2003年—2004年,建成市-县光缆专线通信系统,同步建成市县天气预报视频会商系统。2005年10月,自动气象站系统配备3500w雅马哈发电机一台。2008年汛期前,升级改造天气会商系统,实现双流技术应用。2012年10月,新站搬迁,更新升级天气会商系统,安装高清高亮度液晶大屏,屏幕面积10平方米,明显提高了视音频质量。通过此系统,可以收看全国、全省、全市天气会商,参加视频双流会议。
气象信息发布 2005年,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电话服务号码升级为“12121”,实行全市集约化共享发展。2006年,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发送平台。2012年7月,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农政通”短信发送平台。2008年9月,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实现市代县制作,首次使用气象先生、气象小姐节目主持人,此档电视栏目观众喜爱,收视率高。2012年10月,开始在东平党务公开网设置气象网页,上传每期《东平气象周报》。2012年12月,开始在《泰山晚报·东平读本》报眼处,刊登醒目的未来三天天气资讯。新办公楼门厅安装高亮度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24小时天气预警信息。在重点乡村、社区、公用场所,推广安装部分气象信息电子屏,及时发布灾害性突变天气情况,为减少气象灾害搭建起预知平台。

【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 2004年起,气象服务传播逐渐实现大众化、多方位、全覆盖。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信息短信平台,及时发布传播各种预警信息。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定时、定期发布天气情况。以党委、政府网站为平台,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做到了传播载体多品种、多渠道,传播内容长、中、短期天气信息相结合,传播形式常规、滚动、跟踪预报和情报提供相结合。
决策气象服务 2004年后,收录县、乡、村三级主要负责人手机号码,第一时间将气象预报及雨情灾情信息传递给各级领导,为他们提供科学正确的决策依据,历年东平湖防汛,此项服务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12月21日,商老庄乡潘孟于村9名渔民因寒潮大风天气遇险东平湖,县气象局领导带领业务骨干立即赶赴救援现场,为县、乡领导及时提供气象信息,确保渔民成功脱险。事后被救渔民送锦旗感谢。《中国气象报》记者专题采访报道。
专业气象服务 与农业部门联合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事建议,与水利部门合作签订雨情信息共享与应用协议,与林业部门对接森林防火预报情况,与国土部门对接共同防御地质灾害。重大社会活动专项服务。2010年起,国际龙舟赛,水浒旅游文化节、大型影视剧拍摄、重点工程项目开工等重大活动相继举行,均做好现场气象保障服务,确保万无一失。“三农”气象服务,春耕、夏收、汛期、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季节,坚持天气全过程服务,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布预警,提醒农民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防灾减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2005年起,县政府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精简手续,提高服务效率。2008年,投资2万多元,配备新型防雷装置检测设备,防范雷电隐患发生。坚持每年检测检查易燃易爆企业、高大建筑物、人员密集区等防雷装置性能,年均出具检测报告100余份。与县安监、经贸、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隐患督查。每年“3.23”世界气象开放日、“5.12”防震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增强民众安全意识,全县防雷减灾工作实现经常化、法制化、正规化管理。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2004年前,主要采用高炮作业,但这种作业方式危险系数高、操作不便。2004年,购置1台新型火箭发射架及火箭弹,于5月11日首次采取发射火箭弹方式增雨,在控制区内增雨效果达到20%,有效缓解了山区乡镇旱情。2009年,购置新型火箭炮1门和专用车1辆。2012年,县政府充实调整人工增雨防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根据春秋两季旱情和上级局的指令,适时安全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平均每年组织5-7次,最大限度缓解了全县旱情,气象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新台站建设】 2012年6月,县气象局服从服务业县城总体规划和水系工程建设,由佛山街22号整体搬迁至县城西区贯中大道中段路北。占地3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比原址面积增加了两倍。建有高标准的气象观测场,专用发电机房,业务值班室,标准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建成130平方米的现代化预报业务大屏幕,新安装先进的省市县天气会商系统。实施亮化、美化和平安气象工程,安装电子监控探头16个,机关内外及重点部位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控,舒适、安全、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职工全身心投入气象服务工作。
(李其祥 刘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