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40&run=13

【概况】 200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7.3万公顷,总产量34.1万吨;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和棉花)播种面积1.25万公顷,总产量2.6万吨;瓜菜作物1.87万公顷,总产量46.7万吨。9年间,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47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2.0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8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3.08万公顷,总产量72.7万吨,比2004年增加38.3万吨。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和棉花)播种面积0.87万公顷,虽然种植面积减少30.5%,但由于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总产达到2.59万吨;瓜菜作物总面积1.24万公顷,比2004年减少0.63万公顷,总产量70.9万吨,比2004年增加24.2万吨。

【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水稻、谷子、高粱、杂粮等。
小麦 2004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3.04万公顷,主要有泰山9818、济麦20、泰山23号等14个品种。2005年,扩大汶农5号小麦高产品种。2010年,推广种植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良星99、良星66,平均单产6039公斤。此后,种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最高年份的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5.45万公顷,单产6407公斤。2012年,种植小麦5.24万公顷,大面积推广适宜宽幅精播的鲁原502、山农21新品种。单产达到6910.50公斤,比2004年提高871.50公斤;总产量达到36.90万吨,比2004年的18.37万吨增长96.7%。
玉米 2004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34万公顷,平均单产4599公斤,总产10.76万吨。2005年,玉米种植面积3.03万公顷,平均单产6882公斤,总产20.85万吨。至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3.86万公顷,平均单产7786.5公斤,总产达到30.06万吨。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3.98万公顷,平均单产7867.5公斤,总产31.32万吨。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 4.16万公顷,平均单产8035.5公斤,总产33.43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77.78%、74.72%和210.69%。
花生 主要产区为彭集街道、沙河站镇。2004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6889公顷,单产3003公斤,总产量2.07万吨。此后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至5000公顷之间。2008年种植4435公顷,单产4126.5公斤,总产量1.83万吨。2011年种植4107公顷,单产4515公斤,总产量1.85万吨。2012年种植4530公顷,单产4527公斤,比2004年增加1524公斤,增幅为50.7%;总产量2.06万吨,与2004年的总产量基本持平。花生种植的主导品种:2004年为鲁花8号、海花1号、鲁花9号、14号、8130。至2012年主导品种为鲁花8号、海花1号、丰花1号、花育22号、潍花8号、丰花3号,花育25号等。油菜 2005年,开始规模种植油菜,当年种植462公顷,单产1819.5公斤,总产841吨。2008年,油菜种植面积减少到42公顷,单产2832公斤,总产118.9吨。2012年,种植面积144.13公顷,单产3004.5公斤,总产433吨。

【土壤肥料】 2006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至2012年,全县建立20个土壤定位监测点,累计采集土样10514个。全部按要求完成土样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及中微量元素等项目的化验任务6万多项次。围绕主要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分析,积极开展各类施肥试验:共安排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的3414试验32处,棉花3414试验2处,肥效对比试验40处。其中2012年开展小麦、玉米及蔬菜试验9处。对全县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小麦、玉米土壤养分利用系数、肥料利用率、最大与最佳施肥量、丰缺指标等大量科学施肥的基础性数据。2009年,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与山农大资环学院和济南天地亚太国土遥感公司合作,撰写完成16万字的全县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形成地力等级分布图、土壤养分分布图等20幅成果图件。建立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分别提出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粮食增产潜力分析、花生分区施肥指导和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土壤环境等四个方面的专题报告。2012年,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对全县耕地地力开展调查与评价的成果,编写《东平耕地》一书,由山农大出版社出版。开发专家施肥查询系统。与菏泽市菏协软件公司合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和农作物施肥信息查询系统安装工作,至2012年,在各乡镇农技站共安装10台触摸屏查询系统,具备土壤养分信息和作物的精确配方的查询功能,满足农民按方配肥和购肥的需求。配方设计与专用肥推广。每年定期召开配方肥研讨会,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性施肥方案,通过明白纸和施肥建议卡等形式定期进行公布。成立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协会。吸收乡镇农技人员和示范户代表为会员,由协会自行运作,通过省招标的肥料生产企业来为农民生产专用肥,设计适宜配方和配套技术,监督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配、产、供、施”的推广模式,一步到位、直供到村。至2012年,累计向农民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26万份,技术资料16万份,推荐施肥配方46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86万公顷,使用小麦、玉米配方专用肥3.2万多吨。

【植物保护与检疫】 9年间,县农业局每年组织大田调查工作队,视作物生长期、病虫发生、关键病虫防治适期等情况及时发布发生趋势预报,每年发布病虫情报20期左右。2005年—2006年,实施东平湖流域“两减三保”项目,为核心示范区老湖镇焦铺村安装60台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购买螨清克、吡虫啉等高效低毒农药1200公斤,使用泰山—18弥雾机100多台,防治农田面积800公顷,使项目区内农药使用122.89吨降低到79.88吨,每公顷用量由2005年的18.45公斤减少到12公斤。2007年—2008年,实施《东平县1.33万公顷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2007年推广面积4667公顷,小麦平均单产490.1公斤,每公顷增收节支390元,全县增收182万元。2008年推广8667公顷,每公顷增收节支547.2元,全县增收474.24万元。两年增收节支656.24万元。该项目获泰安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09年—2010年,实施《东平湖蝗区生态治理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商老庄乡建设蝗虫及天敌饲养观测圃各1处。两年推广1.33万公顷,每公顷小麦和玉米分别节本增效436.05元、621元,共计增产节支1409.4万元。该项目获泰安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10年—2011年,实施《东平县玉米粗缩病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两年推广4万公顷,基本控制玉米粗缩病,共增收节支2920万元。该项目获泰安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1年—2012年,实施《东平县小麦吸浆虫防控技术研究与大面积推广》项目。摸清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和施药方法,小麦平均亩产490.4公斤,增收节支46.8元,两年推广3.8万公顷,累计增收节支2667.6万元。该项目获泰安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刘琰冰 牛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