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39&run=13

【概况】 2004年,县农业局设有农业经营管理站,副科级事业单位。2009年6月,改称东平县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与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东平县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合作基金会、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工作进行指导、服务、监督、管理,对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统计,督促落实党在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村集体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种粮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监管。在粮食直补政策落实过程中,县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实行分级负责制,严把小麦种植面积核定、补贴资金发放、检查监督三个关口,确保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到位,公开透明。2012年,全县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员制度,督促乡镇(街道)、村(居)选聘农民负担监督员700余名,设立减负意见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发放到户农民负担监督卡18.5万册,形成运转高效的三级监督网络。

【农民减负工作】 2004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由上年的6066万元下降到2870万元,减负52.7%,人均负担由88元下降为42元,减少52.3%。7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36106人,减免金额101万元。2005年,县委、县政府成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东平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平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对“两田制”清理整顿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年,实行“两降四补”,“两降”即农业税率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农业税附件随之降低。全县农业负担总额973万元,比2004年减轻1897万元;人均14元,比2004年减轻28元,减负率为66.4%。2006年,全县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减轻农民负担973万元。通过“四补”政策,农民直接受益2497.4万元,人均36.2元。2007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1623万元,受益学生66130人。免除学生教科书费384万元。补助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9万元,1244名学生受益。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检查34个单位,随机调查学生3400人,教师286人,学生家长178人,发放调查问卷2325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认真进行了整改。2010年度,落实小麦保险面积4.12万公顷,协调保险公司理赔农户小麦雹灾损失180多万元。2011年度,小麦抗旱浇水补助及弱苗补助936万元。为2.52万公顷小麦、2.53万公顷玉米、2466.67公顷棉花办理农业政策性保险,共享受国家保险补贴650万元。是年,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员制度,督促乡镇(街道)、村(居)选聘农民负担监督员700名,形成县乡村三级监督网络。全年指导村级开展招投标81件,涉及金额380万元,进行集中采购65件,涉及金额150万元,共实现增收节支45万元。2012年,为3.35万公顷小麦、2.78万公顷玉米、1000公顷棉花办理政策性保险,农民享受国家补贴757.6万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公益事业项目145个,获得各级财政奖补资金2830万元。
从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小麦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005年开始,实行小麦玉米良种补贴;2009年,增加棉花、水稻良种补贴。至2012年,累计落实小麦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51亿元。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资金7505.97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4年,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家。2006年7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至2012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21家,注册资金8.8亿元,入社成员4.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7.4%;带动农户7.9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5.1%。合作领域由初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到覆盖全县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一大批以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机、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在721家合作社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37个,占比19%;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型217个,占比30.1%;农业专业大户带动型232个,占比32.18%;村“两委”干部带动型70个,占比9.71%;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带动型55个,占比7.63%;其他类型10个,占比1.38%。合作社为成员服务范围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覆盖区域由村内逐步扩大到跨乡、跨县、跨市,直至跨省。2005年6月,梯门镇东瓦庄村康玲合作社成立,吸纳当地240个核桃种植业户,参与社员1500人,种植核桃100公顷,育苗20公顷。2012年,又在武村流转土地1.33公顷,140多万株核桃苗木销售到云南、山西、临沂、淄博等地,合作社收入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