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渔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26&run=13

【概况】 东平县水产局为县政府管理全县渔业的主管部门,内设人秘科、财务科、生产科,编制13人。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7人;渔政监督管理站,编制24人;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东平检验站、山东渔港监督管理局东平监督站,编制共6人;县第一、第二淡水养殖试验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县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企业。
2012年,全县渔业专业从业人员共2.96万人,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6万亩,东平湖“三网”养殖面积4万亩,网箱2.945万口。水产品总产量7.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9万吨,捕捞产量1.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0.81亿元,占东平湖库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渔业收入占沿湖群众人均总收入的60%以上。

【渔政执法】 2004年—2012年,县政府贯彻《渔业法》和《渔业法实施细则》,制定《东平湖水产资源保护条例》,颁布《渔业法管理通告》《关于推行水域养殖证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水面有偿使用。经批准从事养殖的单位或个人,按年度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网围每亩每年30元,网箱每平方米每年0.5元。渔业资源保护费设立专门账户,用于东平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开发,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实施养殖证制度。大湖水面养殖,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养殖户凭养殖证在批准的养殖地点、养殖范围内设置养殖设施。严禁无证养殖、乱圈乱占水面。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和捕捞许可证制度。每年春夏季设定4个月封湖禁渔期,禁止船只和渔具下湖捕捞作业。设立东平湖市级渔业资源保护区4.5万亩,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和养殖生产。根据《渔业法》规定,全面统计登记船只、渔具,经审查合格发给《捕捞许可证》,持证捕捞,并实行年审制。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稠网密箔、绞网及无证捕捞作业等各类违规作业行为。渔业安全生产。建立完善东平湖灾害气象预警、安全救援制度和东平湖渔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从事渔业生产的船只,人均配备一套救生衣、配齐救生设备,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标准化生产环节监管。在苗种繁育、水源环境、饲料投喂、药物使用等环节,依法监督,严格把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提高渔民群众法律意识。采取张贴标语、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促进渔民知法、守法。9年间,累计查处渔业违法违纪案件1359起,处理2485人,有效维护东平湖渔业生产秩序。

【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2004年—2012年,共培养科技示范户400余户,主推池塘无公害标准化、大湖清洁养殖两大类10余项技术,建立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恒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信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有戴庙镇乌鳢、老湖镇大青虾;5处县级示范基地,有商老庄乡稻田养蟹、银山镇草鱼养殖等。全县标准化养殖面积达4万余亩,乌鳢、河蟹、黄河鲤、草鱼、鲤鱼、大青虾等6个水产养殖品种获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地认定面积3万余亩。全县无公害水产品年产3万吨。“赵斌牌”“水泊牌”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赵氏糟鱼、水泊糟鲫鱼等6个水产品被评为全省名牌产品。冠名东平湖的大闸蟹、大鲤鱼、大青虾、乌鳢、草鱼等加工水产品,受到消费者信赖。渔业产业化:全县有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0处,72个水产运销大户,销售额超过百万元,11家龙头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200吨以上,14家渔业专业合作社加工产品达到20多种。2012年,渔业产业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5500万元。发展休闲渔业:项目有水上游览、水上捕鱼体验、品尝水产风味、垂钓和观赏鱼养殖。全县有20家休闲垂钓园、渔家乐较规范,其中4家档次较高、设施齐全。东平县梁山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被授予“泰安市休闲渔业示范点”称号,卧牛村、西辛庄被授予“泰安市十大生态农业旅游村”。

【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坚持开展“科技下乡”“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科技服务年”“科技特派员”等渔业科技活动,对渔民群众加强养殖技术培训。2004年—2012年,举办沿湖乡镇渔业技术培训班80期,培训7000余人,印发养殖技术小册子、明白纸1.5万余份。推广“黄颡鱼精养高产技术”“大湖清洁养殖技术”“乌鳢标准化养殖技术”等,以及鱼藕、鱼蟹混养、稻田养蟹等生态、标准化养殖模式。在沿湖乡镇养殖区,选择2~10个示范户,重点指导管理,建立生产档案、日志。通过示范户、示范区带动全县渔业生产。2012年,全县名优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24350吨,其中河蟹1514吨,乌鳢10179吨,黄河鲤11657吨。

【渔业资源修复】 2005年,开始实施东平湖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解决长期过度捕捞、污染造成的渔业资源衰退问题。至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1880万元,向东平湖连续投放鲢、鳙、草、鲂、鲤和扣蟹等优质鱼蟹苗种10751万尾(只)。建立起水生植物保护区3万亩,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8平方公里,成为各种鱼类永久性栖息、索饵、繁殖场所。由于连续增殖放流和严格管理,湖内水生生物种群逐步恢复,鱼种类恢复至30多种。累计增加捕捞量1.1万吨,新增捕捞产值9000万元,渔民人均年增收近1000元。

【渔业品种、产量】 借助东平湖综合开发、二期移民开发、“南水北调”工程和扶持欠发达县发展等机遇,县委、县政府强力培植渔业优势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水产业投入,调动群众发展渔业积极性,全县水产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产值同步增长。2004年,养殖产量44167吨,同比增长15.23%。2012年,养殖产量58500吨,较2004年增加14333吨。其中,鱼类56405吨,甲壳类1580吨,其他类515吨。另有观赏鱼300万条。9年累计养殖产量448189吨。其中鱼类427082吨,甲壳类17462吨,贝类207吨,其他类3438吨。另有观赏鱼568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