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23&run=13

【概况】 东平湖位于县境西部,北纬35°31′~36°20′,东经116°00′~116°30′。东平湖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老湖区(一级湖区)209平方公里,新湖区(二级湖区)418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40亿立方米,常年平均水面124.3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中央直属的全国特大型平原水库之一。
东平湖在远古时期称大野泽,秦汉时期称巨野泽,宋、元、明、清时称梁山泊、安山湖。到民国初年始有东平湖之称。民国28年(1939年)春,中国共产党为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成立湖西办事处,同意使用“东平湖”这一名称。黄河从湖西北侧流过,大汶河自湖东注入,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在湖西经过,东平湖是黄河、汶河、运河三大水系的交汇地,处在黄河下游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带连年水患,民不聊生,长期遭受黄河、大汶河洪涝灾害之苦,广泛流传着“东平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谣,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深重苦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确定东平湖为黄河自然滞洪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东平湖自然滞洪区被改建为能控制运用的平原水库。1963年,水库功能由原来的综合利用改为“以防洪为主,有洪蓄洪,无洪生产”,实行二级运用。国家重视东平湖的治理开发,黄河、大汶河洪水危害相对减少,但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东平湖先后7次分滞黄河洪水,为确保济南市、胜利油田、津浦铁路以及黄河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东平湖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水域广阔,水质优良,适合水产养殖。东平湖鱼类56种。主要有鲚、鳗鲡、鲤、鲫、鳜、鳊、鳊乌鲤、草、鲢、鳙、团头鲂、泥鳅、甲鱼等。水生植物有芡实、菱角、莲藕、蒲苇等。水产品产量7.46万吨,总产值10.81亿元,渔业收入占沿湖群众人均总收入的60%以上。
东平湖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宋代“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012年,县委、县政府主打东平湖牌,先后实施各类基础设施、旅游景点等开发性项目2478个。景区内建设起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戴村坝博物馆、腊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东平湖成为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宗教祭祀、影视拍摄、游客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
21世纪初,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平湖除承担黄河防汛任务外,又增加调水调蓄功能。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泵站开始,十三级提水通过八里湾泵站进入东平湖,分两路向北、向东自流输水。一路沿济平干渠向济南及胶东半岛输水,另一路经穿黄工程向鲁北及天津输水。2005年12月31日,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试通水成功。在长江水未调至东平湖前,东平湖可直接向济南市供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水源更有保证。对缓解济南市缺水,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8月7日,东平县划入中原经济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平湖将为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