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4&rec=41&run=13

陈伯衡 原名陈宪旋,笔名行鱼,男,1906年2月生,山东省汶上县西周村人。16岁考入汶城书院高小,期间,和进步师生一起赶走了压制进步师生的反动校长。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暂避回到家乡,曾协同家乡农民协会斗倒了作恶多端的国民党汶上区区长房子健。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北大,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赴南京抗议蒋介石的投降政策示威活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镇压。 1935年,北大毕业后到济南齐光中学任教务主任,并成为《齐光校刊》的主要撰稿人,针对当时的形势,发表了《鲁迅先生的战绩和思想》、《目前教育的危机》等多篇战斗檄文。1937年10月,日军逼近济南,韩复榘率军南逃,流亡师生南撤路经汶上,为配合刘启文、曹志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他决定留在汶上,从此开始了投笔从戎的革命生涯。先后与中共鲁西南工委和中共东平县委书记万里取得了联系,进行抗日工作。1938年2月,与鲁西南工委派来的共产党员刘星等人一起在汶上县七区申垓村(现属梁山县)附近的永安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这支队伍转战于黄河两岸,与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一系列战果。队伍先后被编为十支队挺进队、十支队东进梯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他先后任挺进队长、东进梯队司令员、六支队一团团长等职。1939年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率六支队一团攻下泰安薛家岭据点,俘获伪区长以下60余人,长短枪数十支,轻机枪1挺。3月22日,在指挥郑海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战后,中共鲁西区党委在东平县常庄召开追悼大会,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致了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