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东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4&rec=25&run=13

1939,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东平

王圣雨

(编者按:东平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罗荣桓、陈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战斗过,为东平人民的抗战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为缅怀先烈,不忘国耻,县委党史史志办特撰此文,以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1939年是东平党组织成长壮大时期,也是政权、武装、民运等工作创建时期,它们都是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打开东平抗日局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75年前的这一年发生在东平大地上的抗日故事,是和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联系在一起的……

首进东平连战皆胜 香山战斗开创新局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重申组织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1938年9月27日,一一五师第五支队和一二九师津浦支队①统一整编为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此前他们已进驻冀鲁(鲁西北)边,初步完成创建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1938年12月初,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改用苏鲁(鲁西南)豫支队番号,作为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的前卫,于27日到达湖西地区②。为全面开展山东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1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东进支队③由晋西灵石县双池镇出发,冒着大雪东进,经八路军总部驻地(晋东南屯留县常村镇)挺进山东。1939年3月7日,主力部队由东平七区靳口(今属梁山县馆驿镇)东渡运河,进入泰西境内。8日,东进支队抵达东平四区无盐村(今属东平街道)。东平县委派组织部长强子正到师部慰问部队。10日,东进支队进入东平东北部夏谢村(今属接山镇)一带休整。12日,一一五师在夏谢村召开师直和六八六团排以上干部会议,罗荣桓分析华北战场的形势,阐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性,提出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他说:“要坚持平原游击战,创造泰山西端的抗日根据地,依山(泰山)傍湖(东平湖)的发展。这样向北可与萧华领导的鲁西北区,向南可与五团(六八六团)、四旅(三四四旅)、苏鲁、鲁豫区联系,东连鲁东区,西连冀鲁豫区。”他还要求东进支队帮助地方党组织和一切抗日武装,广泛开展地方群众工作。次日,一一五师师部和直属队移驻四区常庄、徐坦(今均属接山镇)一带,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驻林马庄(今属接山镇),第六八六团东出肥城南尚任一带驻防。14日,一一五师与泰西地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泰西地委为欢迎大战平型关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林马庄召开欢迎大会,会上,陈、罗分别讲话。段君毅、万里时任泰西地委书记、宣传部长也参加这次大会。当时,泰西地委机关随一一五师师部活动,鲁西区委、津浦支队、平原纵队等部也赶到常庄,与一一五师会合。此后,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司令部设在常庄颜景瑞家大院,驻扎两个多月。期间,经北方局同意,一一五师师部与鲁西区委组成鲁西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陈光、王秉璋、黄励、张霖之等为委员,统一领导鲁西区的抗战工作。
为开展东(东平)汶(汶上)地区工作,东进支队派出主力一部,在六八六团参谋长彭雄率领下,深入东汶地区的边界地带,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16日,该部协同六支队一团,对驻扎东平五区后围村(今属彭集街道)敌据点进行军事与政治攻势,100余名伪军全部缴械投降,获长短枪60余支。17日,兖州、宁阳、汶上、肥城、东平等县日伪军纠集1000余人到东平“扫荡”,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率部在徐坦村香山布防,阻击来犯之敌,进行反“扫荡”。17日中午战斗打响,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打退敌人一次次轮番进攻。代师长陈光及时率部增援,亲临指挥,经两个多小时激战,傍晚将敌军击溃,毙日伪军30余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此次战斗,我军13名战士光荣牺牲。
香山之战,扬我军威,不仅坚定东平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也鼓舞泰西地区人民的斗志,将这一带抗日运动推向高潮。
3月20日,根据罗荣桓提议,泰西地委负责组织在常庄召开“泰西地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大会”。一一五师东进支队首长、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负责同志,部队营以上干部,地方县委及部分区委负责人参加会议。东平县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书记刘仲羽、组织部长强子正、宣传部长赵瑞甫、青年部长刘国华。
会上,罗荣桓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分析泰西地区形势,肯定泰西党组织和部队的工作,同时提出仅仅依靠“动委会”④是不够的,要大力发展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党政军共同发展,形成坚强的敌后战斗堡垒。常庄会议是将泰西地区抗日斗争推向高潮的动员会议,它给泰西各县人民抗日斗争指出明确的方向。
3月22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驻五区郑海(今属彭集街道)的东进支队一部及六支队一团,在彭雄和陈伯衡率领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在郑海村击溃配有精锐武器来扫荡的东平县城日伪军,日军小队长龙田被击毙,我六支队一团团长陈伯衡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常庄会议期间,东进支队和鲁西区委还召开庆祝香山战斗胜利大会。这是一个发动全民抗战的大会,也是一个深入贯彻常庄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其影响的大会。会场设在常庄村内场上,参加大会的有周围10多个村干部群众1万余人,盛况空前。
大会由六支队刘海涛司令员主持并讲话。他总结香山战斗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阐述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同时指出东进支队进入泰西以来所取得的一个个辉煌胜利。他说这些胜利事实,说明日本侵略者虽然武器装备精良,但只要我们英勇善战、勇于拼搏,就能战胜它。他特别指出,只要实现全民抗战,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日本侵略军便会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必定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会上,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为郑海战斗中光荣献身的六支队一团团长陈伯衡致悼词,全体与会人员向烈士默哀致敬。接着,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讲话,他根据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阐述发动全民抗战的指导方针,指出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贡献。他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紧急动员起来,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来。与会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他们亲眼看到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信心和力量进一步增强。

再聚无盐军民欢庆 东平湖畔谋定大计

1939年5月5日至7日,日伪军先后“扫荡”大汶河南岸的东平和汶上地区。期间,罗荣桓到东平五区龙崮、后亭(今均属彭集街道)一带,向东汶支队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提出创造泰西抗日根据地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武装问题和政权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泰西根据地的创造才能有相当的基础。
东进支队进入泰西后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连连出击,连战连胜,声威大振。5月,日军从济南、泰安、兖州、东阿、汶上等地调集5000余人及伪军一部,分9路“扫荡”泰肥山区根据地,企图消灭一一五师主力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11日凌晨,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缺第三营)、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和鲁西区委、泰西特委(泰西地委)等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被敌包围于肥城陆房一带纵横不足10公里的山区内。陈光命令部队迅速抢占陆房村周围制高点,凭险据守。当夜,敌收缩兵力监视被围八路军部队的行动,陈光指挥部队及党政机关分路突围,各部顽强反击。至12日凌晨,东进支队、六支队一部及地方党政机关均从敌军间隙中跳出包围圈,安全转移到东平无盐村。突围胜利后,12日傍晚,突围部队在无盐村召开有1000余人参加的庆祝大会,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分别讲话。这次师部办公室还是设在无盐村侯延玉家中,大约停留8天。东平县委立即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慰问活动,先后供给面粉10万斤、银元5000多块、布匹8000尺、医药一宗。
5月20日,罗荣桓、陈光指示师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师机关大部、直属队一部转移到津浦铁路以东,第六八六团转移到东平湖一带休整,第六支队仍在泰西坚持斗争。陈、罗率机关少数人员和特务营二连、骑兵连向运(河)西转移。
8月2日,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部在梁山附近的独山村设伏,歼灭日伪军400余人。梁山战斗的胜利,使八路军在鲁西的影响空前扩大,人民群众抗日热情更加高涨,仅梁山周围和东平湖畔就有3000多名群众参军。梁山战斗中,东平地方武装及人民群众配合一一五师部队作战,在外围搜捕溃逃的日伪军。战后,县委书记刘仲羽组织群众慰问部队。
梁山(独山庄)战斗后,8月中旬,一一五师与鲁西区委在东平湖岸的小安山召开二、七区委联席会议(即东平湖会议),研究贯彻党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创建平原游击根据地的问题。会议由区党委书记张霖之主持,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平原上没有山,没有海,但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可以成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人山人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只要坚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认真改造地形,就能创建平原游击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争。
根据会议精神,鲁西区党委、独立旅⑤党委经过多次认真研究和讨论,制定平原作战的战略方针,认为要坚持平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就必须开展破路、挖沟、破围寨的工作,改造平原地形、创造平原作战的新战场。
鲁西区党委和独立旅党委责成独立旅参谋长何德全兼任鲁西区破路、破围寨委员会主任,并设置专门机构,选派骨干力量参加这项工作。同时,党政军各级机关也都成立破路、破围寨工作委员会,还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群众,加入到轰轰烈烈的破路、破围寨工作中来。至12月底,东平县西部地区除敌人据点外,能走汽车和大车的路,都改造成8尺宽、4尺深的抗日沟,部分大村镇的围寨被破除。这对于反“扫荡”,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起到重要作用。
“东平湖会议”后,部队随即穿越东平湖洼地,进入东平北部山区,在二区马凉庄、九女泉(今均属老湖镇)一带驻扎休整。

党政军民组织建立 同心抗日谱写新篇

东进支队在派出主力一部深入东汶地区打击敌人的同时,在东进支队的指导帮助下,泰西地委成立东(平)汶(上)办事处(临时政权),东进支队派管理科长石新安任主任,东平县委派共产党员孙亚诚任秘书,师部决定成立东汶支队⑥,着重加强东平东部、汶上北部地区的抗日工作。东进支队还派出民运干部万丹如、田荷英、侯敦、朱黎、徐杰、王一芝、彭涛、吴亚楠、肖斌、魏华等同志分赴东平县的三、四、五区,深入农村指导工作。东平县委负责同志分赴各区,同东进支队民运工作队一起开展工作,不断把东平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1939年6月,东进支队六八六团团长杨勇率部由运(河)西到东平七、八(今大安山、商老庄乡一带)、九(今属戴庙镇)区一带活动,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开展群众工作,建立区政权和武装。
1939年7月,东汶支队副司令员刘继星、副政委杜子俭率三个连在东(平)汶(上)地区活动。某日下午二时许,杜子俭率二连在四区北城子村(今属东平街道)开展工作,日军骑兵200余人先后窜入该村,向二连发起进攻,杜子俭和连指导员吴鸣远率部还击,他们强占村北观山制高点,由一排正面狙击,二、三排向安全地带迂回转移。一排利用有利地形,跟敌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6小时,终毙敌数十人,战马数匹,狠刹了敌人快速部队的威风。战斗中吴鸣远等10人牺牲,10余名同志负伤。
与此同时,东平各区在先后建立“动委会”的基础上,8月,东平县委在二区西沟流村(今属梯门镇)召开各区“动委会”全体会议,成立东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刘仲羽兼任主任,孙亚诚任副主任。下设组织、宣传、民运等部。县、区“动委会”的成立,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和巩固。8月底,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发动全民抗战,东进支队和东平县委在三区尚庄(今属大羊镇)召开军民联欢大会,罗荣桓、陈光参加大会,陈光代表部队讲话,县委书记刘仲羽以县“动委会”主任的身份讲话。9月27日,县委以动委会的名义,在尚庄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大会,选出赵瑞甫任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政权建立后,各区抗日政权相继建立,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这段时间,东平县委胜利完成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八个区(一区为敌占区)的区委、区动委会、区公所、区队、部分区、乡、村的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队等组织的建设工作,把全县广大农村建成抗日根据地。
在军事斗争的同时,一一五师在泰西还创办被服厂。他们从济南、泰安等地购布,在东平芦泉屯村(今属梯门镇)及肥城等地染成灰布。东平四区常庄、三区大小金山(今属梯门镇)和七区大小靳口等村庄都是分散的被服厂。参与采购、染布等工作的芦泉屯村的王笃章、王诚秀父子,为保护布匹被日军和顽固派杀害,罗荣桓、陈光送上挽联:“王笃章、王诚秀父子烈士千秋,方周内军民皆念当日为国辛苦业,百年后人相指曰此乃抗战烈士家”,并为他们召开追悼会。
在东平,一一五师与东平军民结下深厚情谊。8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东进支队悄悄开进东平二区马凉庄(今属老湖镇),当晚指战员们就宿营在街头和空荡的场院内。尽管身旁堆放着一垛垛柴草,但没有一个人动一把,他们都和衣露宿在空地上。部队要离开马凉庄了,全村老少都跑出家门,不顾指战员们一再谢绝,把煮熟的鸡蛋、红枣送给他们。部队走远了,村民们仍站在路旁、村头目送。东平四区山神庙(今属接山镇)为八路军后方医院,山神庙的群众为东进支队后方医院腾房子、挤床铺,当时仅一二百人的小山村就安排伤病员40余名。村民都争着把伤员抬到自己家中,并主动包护理、包抚养、包安全,还把鸡蛋、细粮省给伤病员吃。扫荡的敌人两次进山神庙村,第二次死伤群众五六人,但没有一个伤病员落入敌手。老村长赵学宽为了帮助东进支队后方医院藏药,在自家祖坟挖出一个洞,把部队的药品藏了进去。
9月14日,东平、东阿、平阴三县日伪军企图骚扰在二区九女泉(今属老湖镇)休整的一一五师师部,被六支队二营在九女泉狙击,保证了师部的安全。
11月间,东进支队一部在东平县独立营的配合下,在三区金山口、辛庄一带粉碎泰安、肥城、平阴、长清、东平五县日伪军的“扫荡”后,全部离开东平,开往鲁南。
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进驻东平近10个月的时间里,是东平建党、建政、建军、民运等工作大发展的时期,他们为创建泰西、平阿、大峰山三块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东平大地上三进三出,与日伪军周旋,不仅沉重地打击敌人,而且指导帮助东平县委开展抗日斗争,为掀起抗日救国运动,战胜日本侵略军,建立和巩固东平县抗日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在东平县抗日斗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75年过去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东平建立的丰功伟绩,当年老八路的作风和军民情谊,将永远铭记在东平人民心中,激励当代东平人民勇往直前,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2014年3月定稿

①津浦支队:1938年2月,以八路军一二九师1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和抗大分校48名学员为基础组建,隶属一二九师,孙继先任支队长。6月奉命挺进冀鲁边。10月,划归一一五师“东纵”建制。同月,奉命分两部分调出冀鲁边区。一部分(1个营)随张经武、黎玉赴鲁南,于1939年2月编入山东纵队特务团;另一部分(2个营)由支队长孙继先率领,挺进鲁西北。1939年3月奉命进驻泰西与一一五师师部回合,5月参加了陆房战斗(时辖4个营),之后转战开赴鲁南,10月编入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孙继先任支队长)。至此,“东纵”津浦支队番号撤销。
②湖区地区:又称苏鲁豫边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抵津浦铁路,西靠菏(泽)商(丘)公路,南起陇海铁路,北达济(宁)菏(泽)一线。全区主要包括鱼台、金乡、单县、沛县、砀山、铜山、萧县、宿县、永城、夏邑等10余县。因其大部分位于山东南阳、独山、昭阳微山4湖以西,故称湖西地区。
③东进支队:由一一五师师部、师直属队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组成,共2000余人,陈光为东进支队司令员。
④动委会:即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半政权性质。
⑤独立旅:1939年7月,一一五师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委。
⑥东汶支队:由六八六团两个连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组成,彭雄(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参谋长)任司令员,石新安任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