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治理措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2&rec=98&run=13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建国后,政府便积极着手在沿河一
带营造防护林, 实施封沙、固沙工程。1954-1965年,共调进树苗367万株,造林310
0亩。1966-1975年,发展粮林间作,植泡桐40万株,基本上治服了沙害。与此同时,
公社在1975-1979年“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调动1万多人上阵,安营扎寨龙崮村,开
展“削高填洼,搬沙造田”大会战。之后,又调集民工把安村、袁海、龙崮(南洼)及
王圈、李楼村临小清河5公里的旧河滩整平,造出了1000多亩大寨田,路林配套,植上
毛白杨,意大利杨,形成了旱涝保丰收的林网化高产田, 固住了风沙,改善、优化了
生态环境。
大清河北岸,有南城子、龙崮、后亭三村的1400多亩山坡地。自古以来,这些丘
陵山地,无水无树。1976年秋,公社调集2000多人,炸石垒堰,削高填低,奋战一冬
春,共砌石堰35条(5000米),造梯田65块(1200亩),打机井12眼,控制了水土流失,
植树2万多株,彻底改变了归貌,使“望天田”变成了“水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