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坝始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建筑之一。位于东平
县彭集镇南城子村东北大汶河下游。 中心坐标为北纬35°53′,东经116°32′,其
作用为横截汶水开引河直趋南旺以济运。
1257年,蒙古为自东平运军粮至今安徽北部对宋作战,在城(今宁阳县东北)汶
河南岸开斗门引水入河,西南流至任城(今济宁)入泗水。从此航运可由泗入汶,至
东平入大清河。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开通济宁至安山长130里的济州渠。6年后又
开通安山至临清长250余里的会通河。明初,重开济宁至临清长385里已淤塞的会通河。
由于济宁天井闸南北分水处水源不足,1411年(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白
英老人的建议,在东平戴村北筑土坝,后称戴村坝。此坝截断汶水入大清河的水道,
开引河穿南旺湖,于南旺镇附近注入运河,并分水南北流。从此汶水一部分由城引
水至天井闸,一部分由戴村坝引水至南旺入运。戴村坝成为当时引汶济运的主要工程。
大坝结构是经过多次改造整修逐步完善形成的。1573年(明万历元年),侍朗万恭
因土坝经不住冲刷,于迎水面砌石坡以加固。1589年(万历十七年),总理河道潘季训
将此段拆除另筑石坝,取名“玲珑坝”;水大漫坝而西,水小顺坝南趋。1594年 (万
历二十二年) ,尚书舒应龙又在此坝南北各筑一坝 (与原坝衔接而成为一体) ,取名
“滚水坝” ,中留石滩以泄水,名曰“乱石坝”。至此,全坝计长126.8丈。1726年
(清雍正四年) ,内阁学士何国守将大坝增高1尺。1744年(清乾隆九年),河东总督田
文镜因汶水入运过多,请复旧制;总河朱藻依部议,将滚水、乱石二坝降到原有高度,
并拆除玲珑一坝,改造涵洞56座。1748年(乾隆十三年),太学生高斌、漕运总督刘统
勋将玲珑坝改建,坝两头各留五丈,将中间39.1丈的高度降0.7尺。1822年(清道光二
年),中丞琦善于坎河(今汇河)口增筑三合土坝,以保玲珑等三坝之安全。1880年(清
光绪六年),山东巡抚周恒祺复修玲珑、乱石、滚水三坝。南北各筑坝头1座,重修之
坝面,均用铁闩铁锔,连荀(榫)灰浆勾抿面石,合缝处油灰锤炼,于旧工顶面均加铁
扣锁链。 对坝台上的“龙神庙” “白公庙”“将军庙”等祠宇宦廨也进行了修复。
190 4年(光绪三十年) ,抚东使者周馥鉴于东平州被淹甚广,而济宁迤南运河浅涸,
农商皆苦之。先将大坝各坝浸口用土石堵塞,束水归槽,添连片石大堤,又将玲珑等
三坝和灰土坝修葺完成。1912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看了戴村坝后,亦十分敬佩地
说:“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古人之综其
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1933年,
山东建设厅长张鸿烈、总工程师孔令溶等将大坝坍塌处进行修整,由原木桩固滩洋灰
(水泥)截墙之法,石方均改为洋灰浆砌。
1954年,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副主任江衍坤和苏联专家5人以及
中央、 省、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工程师70多人,来勘察东平湖、戴村坝。195
9年春, 小汶河筑坝截堵,失去济运作用。汶河来水全部经戴村坝西流入大清河。为
了拦沙、缓流,有利于大清河防洪安全,人民政府拨款对大坝进行整修加固。1965年
3月至5月,堵截玲珑坝缺口50米,用钢筋混凝土修复成原坝高程,对滚水坝也进行了
灌浆处理,并将全坝的坝面用水泥勾缝。1967年4月至5月,将玲珑坝北段残缺部分抛
铅系笼固脚,在临水面挖基换土、浆砌石截渗漏,坝面也进行了勾缝。1974-1977年,
对灰土坝全部用浆砌石护面及抛石固基加固,对太皇堤残缺部位进行了块石干砌护坡
整理。 三次整修,计用水泥1100吨,石料1244立方米,工日6.32万个,投资36.38万
元。
戴村坝的设计标准曾经多次变更。始建时为土坝,当时急于引水济运,未及坝体
安全与防洪。横截汶水,全流尽出南旺。每遇重远径临,则聚沙成丘,伏秋大汛,则
任其冲刷,造成水患,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自1573年(明万历元年) 至1726年(清雍正
四年) ,150余年间,多次用石料护砌,并改为石坝(溢流坝)以防水冲。1748年(乾隆
十三年)因坝身过高,运河有涨溢之虞,随将大坝改建,落低1.5尺。翌年,由于将坝
降低,加之汶水挟沙淤积,致使坝面由原高于河底5尺变为1尺多,造成东平州城严重
水患。当时大坝高低至关重要,坝过高则汶水南趋,运河涨溢受害;坝过低,西注盐
清,州境水患成灾。乾隆十九年,前知州李时乘曾禀请将大坝降低,恢复原高度。总
河道白钟山亲临查勘,决定坝下大清河两岸筑官堤民堰,护城护田,结果适得其反,
堤堰屡遭冲决,灾害加重,且水退后,堤高地洼,淹没田禾尤甚往昔。1772年 (乾隆
三十七年) ,知州沈维建议将汶河自松山以下挑去沙脚,于戴村坝前疏溶中泓,俾水
南趋,以分西溢。又罗家漫由西折南之河段,照旧挑制,不使入袖受顶冲之势,洵为
善策。虽前后四次陈请甚力,然河土皆汶属,未能实现。1822年(道光二年),于坝河
口增筑三合土坝;光绪年间,增修太皇堤并加固漫水坝。民国时期亦曾进行整修加固,
其标准仍沿原有尺度。建国后,整修加固大坝的目的在于下游河道防洪安全,且历年
培修大清河两岸堤防,其防洪标准已达防御7000立方米/秒洪水。
坝体现状: 全坝分三大段, 计长1595.9米,南北两段为溢流坝,中段为太皇堤
(亦名窦公堤) , 南段的石砌坝段长433.9米,其中北端为玲珑坝,长149.4米,高程
51.3米(大沽基点、下同);中间为乱石坝,长136.1米,高程51.5米;南端为滚水坝,
长68米,高程51.2米。各坝之间衔接渐变段长80.4米,高程50.8米。
太皇堤: 长900米,堤顶高程55.5米至56.9米,其临河面顶宽为0.8米,底宽1.5
米,白灰砂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后衬顶宽2至3米,坡度一比二的沙土堤。大堤
的顶坡和堤脚生长着茂密的乔、灌树木。
灰土坝:在太皇堤北头,长262米,顶宽6米,坝顶高程52.9米至53米。
南北溢流坝段的两端四座坝头,经整修后的高程,由南向北分别是:55.6、55.7、
55.9、56米。
戴村坝在地方名胜中被誉为东平新八景之一,“戴坝虎啸”,它宛如长龙,横卧
清汶两水之间,夏日东水漫坝,白浪翻滚,声若虎啸。
2001年7月下旬, 黄河支流汶河流域连续出现降雨天气,大雨、暴雨不断,平均
降雨量216毫米,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22%。受此影响,7月31日21时,大汶河水暴涨,
戴村坝遭到了29年来最大洪水的冲刷。坝下由于常年无序抽沙,坝西石护坡被冲毁,
南北两侧均被水抽空, 坝体多已出现漏洞,虽经修补,但面对1050立方米/秒流量的
洪峰,戴村坝已无法抵御。倾刻,戴村坝中间处被肆虐的洪水冲毁,坝体料石随水滚
落,决口有小渐大,宽至150多米,石料底下的3米多长木桩也被洪水拔出顺水而下。
戴村坝坝体冲垮,失去了在汶河上游往南分洪的作用,就连境内原有的两条引汶补源
的渗水沟渠,也早已干涸。戴村坝已失去了固沙缓流的作用,汶水暴涨,象脱了缰的
野马奔流直下东平湖。大汶河水狂泻,东平湖水猛增。8月1日,东平湖水位超过了警
戒线。
2001年8月1日至2日,受“桃芝”台风影响,大汶河上游又遭特大暴雨袭击。8月
4日, 暴雨再一次袭击鲁中地区,短短12个小时,泰安、莱芜等市的降雨量超过了10
0毫米,部分地区达到200毫米以上。
大汶河、 大清河洪水流量急剧增加,最大洪峰流量达4000立方米/秒,连日暴涨
的大汶河失去了以往戴村坝的阻拦,自东向西倾泻而下,东平湖水位持续攀高。8月7
日1时至14时,长达13个小时保持在1959年建库以来的最高水位44.38米,超警戒水位
1.88米,距东平湖金山坝顶仅有0.12米。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冲刷,湖西金山坝随时
有决口的危险。
8月6日凌晨3时, 湖西金山坝出现管涌,上午11时,坝后多处出现渗水,有20米
脱坡。8月7日15时,包括东平湖流域的部分地区又降中到大雨,东平湖面上刮起6到7
级大风, 4米多高的水浪不断越过坝顶用编织袋临时筑起的子堰,大坝突然出现30米
长的滑坡,湖水与坝面齐平,并不断向坝外溢出。抢险指挥部下达了铺设防浪布的任
务, 同时,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奋战,在金山坝上垛起了一条长5400多米,高1-1.2
米, 宽1.2米的子堤,扼制了险情。为增加出湖河道的泄洪流量,减轻金山坝的守护
压力,成功地对出湖河道进行了爆破清淤,实施爆破面积18万平方米,使泄洪量由爆
破前的260立方米/秒提高到680立方米/秒,有效解决了制约排洪的“瓶颈”问题。
由于水位超过44米,严重地威胁着沿湖5个乡镇,29个村,3万多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安全。全县一级湖内10个生产圈有8个漫了水,共淹没农田2万亩。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洪局面,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在东平湖抗洪抢险第一线建起
了指挥部,省、市、县、镇各级领导与近3000名人民解放军官兵奋战在东平湖抗洪第
一线, 先后装填搬运沙袋109.6万袋,搬运石料2332立方米,铺设土工布、膜12.3万
平方米,抢堵管涌、滑坡、涌水等大小险情124处。
据统计,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县共投入劳动力16万人次,仅县内动用机动车辆
5万多辆次,人力车2500辆,船1660只,筹集运送土袋61万袋,沙40万袋,石子6万立
方米,木桩11万根,编织袋126万条,后勤供应总值900多万元。
截止8月13日,省防指调拨物资总计:编织袋62万条,草袋10万条,土工布7万平
方米, 土工膜6万平方米,铁丝30吨,钢架管70吨,挖泥船及拖船7艘,冲锋船8艘,
泥浆泵挖塘机组10台,救生衣2630件,发电机组19台套,其他物资一大宗。水利、水
文、气象、河务部门及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省财政厅拨付防汛资金;省民政厅拨付
1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省卫生厅组织了19个医疗小组,260多名医务人员,并调运了
价值几十万元的药品; 省移动通信公司调运通信直放设备,开通了3个直放通信站;
省交通厅和济南市调集2台大型平板拖车运送挖泥船; 省电力公司从深圳空运应急照
明设备40套; 潍坊市机动抢险队,潜水队仅用1个半小时就带着重、轻两套潜水装备
赶到抢险现场; 济宁市冒雨向东平湖运送船体长20多米、高5米,重达50吨的大型拖
轮;济南、济宁、聊城等市连夜购置食品、饮料、蔬菜、日用品送往东平湖;青岛市
在本市受灾的情况下筹集60万元现金和40万元的物资,捐赠东平县;德州市向灾区捐
款100万元;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捐赠30万元;华能国际山东分公司捐赠50万元;
省电力总公司捐赠50万元。
清光绪六年重修东平州戴村坝碑文戴村坝去东平州城东六十里,其始建为明永乐
九年,其督建则宋尚书礼。其创议则白英老人。英之议者何?遏汶入海,使趋南旺以
济运也。必坝者何也?水盛则漫入清河,以疏其溢。水落则尽挟入南。以防其涸, 此
坝之利也。坝有三:曰玲珑、曰乱石、曰滚水。
清朝道光二年,复增筑三合土坝。筑三合土坝何也?夏秋巨涨,玲珑三坝之后是
堤埝单薄,不足当汶之衡,是以增之也。其督建则琦中丞善, 其创议则严河帅。盖坝
之名四。而首尾唇齿突则一贯,故总名之曰戴村坝。自元以来,江淮水运不利,开会
通河。明初,黄河决原武而会通河淤甚,至陆运劳费不赀,乃浚复会通,用筑斯坝。
家固之,然斯坝之兴废、因汶水之向背。大势所关,而漕运之利钝,全局所系也。
比年以来,大河北徒,运道若绝汶之南济所资尤亟,而玲珑三坝阅岁既久,罅裂蛰陷,
土坝垂六十年,曰见冲圯,漫水□□殆尽。其地前之莅斯土者,辄为蒿目。咸思修复,
特兵、旱、黄防相寻不已。以至绌于经费,迫作补葺。每至春初,筹作草坝以资抵御,
然伏秋汛涨,往往漂决,其势然也。
光绪五年,恒奉命来抚山东,稔知此工不能再缓。殚力规划疏请修葺,得旨俞允
适吴观察秉权由直来东,□事耐劳,深谙兴作,奚檄督斯役。于是秋九月倡工,而土
坝旧其挑淤甫尽,泉水涌出,乃开沟引注,分别淬封,曲加垒筑,次乃各坝表缀□□
计:玲珑坝一座,长五十五丈五尺,高八尺八寸,顶宽一丈,两坦坡宽一丈,跌水宽
一尺,深二尺四寸,均系拆卸重修,东坦坡用石镶砌,宽一丈五尺,乱石坝一座,长
四十六丈五尺五寸,高六尺二寸,顶宽一丈二尺五寸,系间段拆修,新筑西坦坡,宽
九尺,外□□钉构木排桩,东坦坡宽八尺,仍用碎石;新砌滚水坝一座,长二十丈二
尺,高五尺,顶宽二丈六尺,东坦坡亦用碎石新砌,宽七尺,西坦坡宽一丈二尺,跌
水宽一尺,深二尺四寸。此三石坝者南北各坝台一座,中间坝身接□凡二处,由里帮
戗,又各矾心垛一座,亦均一律修固,其三合土坝一道,长八十丈,高七尺,顶宽二
丈五尺,东坦坡宽二丈五尺,西坦坡宽五丈,两坡之旁密下排桩,内砌大石,中配三
合细土,两坡之外各加宽一丈,深四尺五寸,若石坝之跌水,然坝西则以杨藤水拌土
筑成,南北亦各坝台一座,系土坝,而台则石,凡石工重修之处,均内用铁闩,铁锯
连笋,灰浆构抿面石,合缝处由灰锤炼,与旧工顶面均加铁扣锁连,至于祠宇官廨,
亦以新之,姑略其瓴,甓、彤之饰而著其名,旧建曰龙神、曰白公,新建曰将军,历
八阅月,至六年四月全功以竣,凡用银七万四百九十两四钱一分九厘。事成,敬识其
始未,讲明于劳逸耗节之故,久而有所考焉,是在后之君子矣。
赐进士出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理粮饷
兼提督衔统师全省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盐政加三处,周恒祺立。
大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六月初一日。
清光绪三十年重修戴村坝碑文戴村坝之有坝也,遏汶水南趋以济运。自明以来利
用甚薄,咸丰五年黄河寡运,张秋迤北运道断流,而河之南岸自安山达江南界六百余
里,仍借汶以济舟行,故是坝所资尤重。光绪六年庚辰经周福偕中丞恒祺疏请修葺,
迄今渐既颓圮,二十八年汶水大发,冲毁几半,东平州境被淹甚广,而济宁迤南运河
浅涸,农商皆苦之,目黄河频年溃决,复加汶水益不可治是不得不急筹修复,是秋馥
奉命来换是帮躬勘形势,因即商同司道藤挪经费次第修理,先将戴村坝土石各堤漫口
堵塞, 来水归槽,漆建片石大堤,以御盛涨并将玲珑、乱石、滚水三坝修葺完整,旧
有三合土灰坝,通加修补,自癸卯三月兴工至甲辰四月蒇事,计改修片石堤一道,长
二百七十二丈,高二丈二尺二寸,顶宽三尺五寸,底宽一丈二尺三寸八分,背后土底
宽六丈五尺,顶宽二丈五尺,高与石堤平。补修三合土坝长八十丈,连内外坦坡宽十
五丈,又迎水出水簸箕及东西雁翅,并补修玲珑各坝,诸丈尺不等,共费银十一万八
千一百余两,特详载之,以备后人查考,尤望后来者修守勿懈,勿至亡羊补牢也,则
幸甚矣是役也。
光绪三十年季秋之月换东使者周馥记。
民国二十二年重修戴村坝碑文汶水入东平境, 经大清河入海,明永乐年间重浚会
通河,为遏汶南流使趋南旺以济运,乃于城东六十里之戴村筑坝,以资调节。坝长四
百三十二公尺,分三部:曰玲珑、曰乱石、曰滚水,自明历清。恒视汶流向背之利否
而重修之无非为遏汶济运计也。频年国家多故, 水运不修,坝之各部日益倾圮。其中
尤以玲珑一部为最。坝基罅漏可容数人,坦坡冲没长二公尺,木桩外露,大半朽腐。
沿坝到处渗水,已渐失济运之效,长此以往,坝必全部毁坏,则汶流直泄,黄河倒漾,
东平全境俱成泽国矣, 此戴村坝之在今日所以重修之必要也。县长史介繁君莅任后,
有鉴于此,躬亲查勘,知重修之不可再缓,乃请本厅设计,就坝之倾圮状况而定修理
之计划,当以运河工程局勘估, 需工款三万九千九百二十六元,请准颁发库帑,招标
兴工, 未几,又值大水,坝毁更甚,原估款数不敷尤巨,后再向省府提议增款,决议
不敷之数,由东平地方摊筹,惟以连年灾欠,民力维艰,既未便筹征,复无从劝募,史
县长商承本厅转向省财务会请款补助,准拨滕县厢修湖埝工程之未用款八千元,又请
准省动用本县米麦附捐余款二千二百五十四元四角七分,补征十九年地丁未解之款三
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二分八厘及两次军事偿还券六千一百八十五元五角六分,又在本县
建设特捐项下拨洋六千元,工款筹措略有端倪。乃为之设计,即于本年春开始兴工。
计修:玲珑坝顶宽三公尺五,坦坡五公尺二,跌水五公尺三;乱石坝,顶宽四公尺,
坦坡二公尺五,跌水七公尺五;滚水坝,顶宽八公尺五,坦坡三公尺五,跌水二公尺。
除滚水坝仍旧外,两坝均加宽至十四公尺,并且于坝后添筑混凝土墙,深二公尺,墙
外又砌乱石三公尺,又予玲珑坝前筑混凝土墙,长二百五十公尺,深二公尺,宽三十
公分,至堵塞罅漏,大者填以浆砌乱石,小者塞以混凝土,全部工程于六月一日告竣,
设计工程师:本厅技士杨乃俊,总监修工程师,运河工程局长孔令溶,副工程师门锡
恩、陈允泰。承包土坝工,济南元陛泰工程局。总筹备主任,县长史介繁。其全部工
程纪实,如款项之收支,材料之选购,另于碑阴刊之兹,特撮纪梗概,俾帮之人有所
参考焉。
民国二十二年修理戴村坝工程纪实戴村坝之修理也,省府早有规划,惟以工款不
敷,未能及时兴修。民国二十一年,经官绅再三协商,议定于东平县就地筹拨工款若
干以补不足,是年秋,建设厅即派员采购应用材料,翌年春工料均先后运到工地,令
溶奉委总董其事,遂驶赴工段详考工作进行程序, 其主要工程为引河,为草坝,为石
坝, 于二月二十三日由东平县调齐九区民夫千名,首先挑挖引河计挖成宽二十公尺,
深一公尺五,长千三百余公尺,引河南北两端各筑草坝一段,以断正河水流,北端草
坝接太皇堤之东端,长二百七十余公尺,南端草坝则与汶河西堤相接,长六十余尺,
两坝均宽三公尺,高一公尺余,南端草坝与引河同时竣工, 北端草坝适当汶河顶衡,
河水又不时泛涨,以致先后冲决两次,最后乃抢要板桩,填以土袋,至四月十八日始
庆合拢,厥后复加培厚以期巩固,至石坝工程,应拆除部分计有玲珑坝坍塌之四十三
公尺,两矾心垛之南部及乱石坝坦坡百余公尺。先于三月二十八日从事整理坝基及拆
除工作,旋以草坝冲决致工作停顿。遂至草坝最后合拢,始得着手打筑坍塌部分之洋
灰基础,板桩工程亦同时进行,只以坝东乱石太多,下桩困难,遂改用洋灰截墙之法,
而当时水面甚高,抽水费时,以致挑挖墙基进行迟缓,于作成截墙工程后,即继以灰
土,乱石、料石等工作。玲珑坝北部及坝东墙内所用灰土为一比二,其他部分则用一
比三,惟于夯平后水即浸入,石灰在水中难期凝结坚实,是其弊耳。其修砌乱石工也,
悉用石灰浆,玲珑坝北端之东西面用一比二之石灰浆, 其余各部均用一比三。坝东乱
石坡一百五十公尺,其上层三十公分以一比四洋灰浆砌垒。复以一比三洋灰浆构抹之,
其修砌料石工也,先以石灰浆与碎石铺垫平整,再用一比四洋灰浆灌缝,一比三洋灰
浆构抹之。正在进行间,而料石,乱石等经切实估计,均不敷用。是时工款业经用尽,
无法添购材料,乃将乱石坝跌水一部分原拟用料石修筑之处,改用洋灰浆修砌乱石。
嗣以石缝渗水, 复打以十公分厚之洋灰焉,至若坝东及截墙外,均系干砌石,平均宽
三公尺,厚六十公分,其余各坝身之灰缝,铁扣均损失殆尽,遂用洋灰浆填灌补修之,
至是全工告竣,焕然一新矣。是役也,自二月二十三日开工,至六月一日工竣,材料
计:自本地采购者为料石共一千九百一十平方公尺,乱石共二千七百二十立方公尺,
石子共五百四十八立方公尺,石灰共三十一万五千斤;自天津、青岛购运者有洋灰干
四百二十桶,板桩六十八立方公尺,铁筋七百六十磅,工款计:挑挖引河,堵筑草坝,
运料及各项杂支共费一万四千二百二十二元,各种材料共费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九元七
角八分,石坝包工费一万八千七百四十四元六角,令溶躬亲其事,特刊纪工程之概要,
俾后之莅斯士而关心工程者有所资考焉。